同樣是建議皇帝在外敵當前的情況下不遷都,寇準于謙的評價和阻止崇禎的大臣截然相反,這是不是一種唯結果論?

時間 2021-05-31 15:43:56

1樓:鳳凰涅磐

分析問題看背景,宋真宗時期面對遼國,大宋內部基本盤和軍隊沒有多大損耗,硬實力還在,主要糾結是軟實力(心理),於是寇準胸有成竹,真宗心裡也有數。

土木之變後,明朝軍隊雖然成建制被殲滅,但是明朝內部基本盤還穩著,于謙才堅持打北京保衛戰。

而且劃重點,大臣不是阻止崇禎遷都,而是不主動提出來,讓崇禎自己說,為嘛呢?因為之前提出遷都,和後金議和的都沒有好下場。加上崇禎自己猶豫不決,缺乏戰場上情報,吳三桂「龜速」救援等等,於是錯過了時間。

2樓:若鋼

王欽若建議南遷,宋真宗沒怎麼著他吧?

徐有貞建議南遷,明代宗也沒殺了他吧?

甲申年呢?陳新甲前年怎麼死的大家可歷歷在目,誰願意再為這位爺扛雷背鍋?

3樓:小mean叔叔

寇準是勸皇帝對抗遼國入侵。于謙當時是在明朝皇帝被俘,瓦剌入侵北京。他們當時的情況都有外族入侵而無內部農民軍的叛亂。

崇禎皇帝不一樣,他面對著李自成起義軍。很明顯,如果城破,崇禎皇帝只有死社稷。這種情況下,崇禎皇帝是不該守城的。

他大概率是個沒有出過北京的傻瓜。崇禎皇帝身邊也沒有寇準和於謙。更沒有魯肅。

魯肅會勸他-大臣們可以投降,不失太守優游林下,而君主就極有可能被李自成給殺了。反過來說寇準、于謙,即使城破,皇帝被俘。中中國人對抗外族必然另立乙個皇帝繼續對抗。

這個結果就大大不同於崇禎了。雖然,念大明之恩的中中國人繼續立了福王、唐王、桂王,由於農民軍逼死崇禎,中中國人投降清朝的人在大義上並不有失。清的旗號是為崇禎報仇嘛。

所以結果的不同緣於起因的不同。崇禎皇帝實際上沒辦法翻盤的。即使逃出北京,可能打敗李自成和清朝的八旗嗎?

無非是多活幾年,又乙個永曆罷了。

同樣是開國皇帝,劉秀對比劉邦為何知名度那麼低?

視若草芥 漢朝被分為前漢和後漢,現在稱為西漢和東漢。都是漢朝,第一和第二。那麼,第一和第二,哪個更出名?奧運會冠軍和亞軍的區別,呵呵。 風雨行者 劉邦趕上了乙個氣勢磅礴的時代,秦末漢初,戰國以來的俠客遺風還沒有消失,還是大家一起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不高興就罵娘,一言不合就炒了老闆 韓信就炒了正值人生...

同樣是對教皇為什麼法王和神羅皇帝的差距這麼大?

jojiISgod 因為早期的神羅是歐洲最強大國家,也是唯二能對教皇產生直接威脅的國家,北意在帝國早期控制在皇帝手裡,對教皇來說是非常危險的。南方是拜占庭的勢力範圍,且神羅與拜占庭對南意的爭奪逐漸白熱化,早期的法蘭西也非集權國家甚至法王的權威還不如神羅皇帝,但跟教皇沒有直接利害衝突。人們津津樂道的法...

同樣是「只知將軍命令不知皇帝詔書」,為什麼文帝沒殺周亞夫而雍正對年羹堯起了殺心呢?

易知易行 聽說過秋後算賬嗎?文帝不殺是周亞夫還有用,景帝時,周亞夫沒用了,不就死了?頃之,景帝居禁中,召條侯,賜食。獨置大胾,無切肉,又不置櫡。條侯心不平,顧謂尚席取櫡。景帝視而笑曰 此不足君所乎?條侯免冠謝。上起,條侯因趨出。景帝以目送之,曰 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居無何,條侯子為父買工官尚方甲楯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