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齊國圍魏救趙的計策?

時間 2021-05-31 10:03:16

1樓:何奚

把魏襄王換成一位雄才大略、知人善任的君主,圍魏救趙之策可解。

(進一步,如果當時魏國在位的是,例如,魏文侯,段幹朋、孫臏還會贊同救趙嗎?更進一步,魏國會攻打趙國嗎?)

大謀就像課本,會背經典公式的大有人在,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特定人特定事做出特定反應的才是大才。

軍事是政治的延伸,這點龐涓應該是清楚的。兩千多年後,一位叫袁崇煥的將領在北京城外陪著女真兜圈兒時,真應該聽從其師孫承宗的話,應該想想朝中「眾正」是什麼樣的臣子,更應該想想其主崇禎是什麼樣的君王,再做決定。

單從軍事上而言,當時魏強齊弱,否則齊國不必拖延,也不必分兵攻打襄陵,更不必在大樑虛晃一槍,只需快速出兵把魏軍圍殲於邯鄲城下即可。

但是在政治格局上,魏文侯之後的魏國讓人唏噓:

魏武侯放棄聯三晉和西進滅秦的戰略,依靠文侯創立的雄厚國力和人才儲備,仍可勝多敗少,但處於四戰之地的魏國四面樹敵、戰火不斷,從此失去了由霸轉王的歷史機遇;

魏襄王時期的魏國堪稱「戰國留學預科」,從商鞅、孫臏到張儀、魏章,經魏國之手輸出列國的人才保質保量。相比於其父武侯,魏襄王連知人善任和能征慣戰都難以做到了,只剩下了猜忌和剛愎這類大多數君主的特質。

在這樣的君王手下做事,如果領重兵的龐涓不做出回救的姿態,恐怕他不會有下一次領兵的機會了。

最後,黑鍋不能魏襄王乙個人背。如果龐涓不自負如此、不輕敵如此、不恨孫臏如此,戰局可能也未必如此。

魏襄王和龐涓也算是君臣佐使了。

2樓:王靖海

請自行查閱《擒龐涓》原文再來提問。

簡單說明一下:

1,齊軍從未表現出有快速攻破襄陵的能力。

2,齊軍向大樑方面派出的軍隊也沒有任何威脅大樑城防的能力。

3,孫臏的計畫是干擾龐涓的情緒,引誘龐涓從齊國腹地撤出而轉移到衛境內活動。

4,解法是龐涓不受干擾繼續在齊地活動,或駐紮在濮陽方面勒索衛國。當然,儘管龐涓擊斃了臨淄大夫和高唐大夫,可未必就能快速攻取齊國的都邑。

5,龐涓最核心的失誤在於對齊軍指揮層的誤判,他誤以為齊軍指揮層都是一群不會打仗的傢伙,因此堅信自己可以在回援後全殲齊軍——也就是說,他很有可能認為宿將田忌和孫臏在其他戰區,因此選擇優先解決襄陵一帶的齊軍。

荀攸的能力如何?有過什麼計策?

仙闕 荀攸的能力在三國的謀士裡我認為絕對足以排進前五,曹魏的謀主,計策多變,層出不窮。而且可以說深諳處世之道,經常裝傻,實乃大智若愚。至於計策方面太多,據說共留下十二奇策,鍾繇沒有整理完就去世了。曹操征伐呂布時荀攸勸阻了曹操退兵,並獻奇計水淹下邳城,活捉呂布。官渡之戰荀攸獻計聲東擊西,斬殺顏良和文醜...

如何破解一些古代的計策

葉同學 中計的原因都是妥協了,在知道對方要殺死自己時,以為自己的妥協就能換來對方的寬容,犯了機會主義和投降主義的錯誤。破解方法就是不要有僥倖心理,不投降 不妥協。二桃殺三士,三個武將以為哪怕國君想殺自己,只要自己遵守了武士的品德,自己會是雖死猶榮,結果國君連流傳美名的機會也不給他們,他們一死就讓自己...

如何評價齊國的五都制?

謝 何越曦 邀 齊國的所謂 五都 通常都認為這是齊國的一種行政區劃,私以為不然,齊國的 都 不止五個,所謂 五都之兵 應該只是這五都作為軍事重鎮而已。支援齊設 五都 者往往引用孟子的話作為依據 王之為都者,臣知五人焉。孟子 公孫丑下 請注意 這裡孟子只說自己知道有五人作為都大夫,那麼他知道的就是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