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書同文 車同軌對後世影響多大?

時間 2021-05-30 18:26:15

1樓:我青年時代讀過書

我是這麼理解的,真正欽定的只有小篆,秦吏自己通用的隸書不能算官方(只有朝廷的才是官方的)。但是後來秦吏幫劉邦換了房本,順便把隸書扶正(劉邦本人也是大秦公務員),這些秦吏本來就是看諸子百家的書識字的,又從儒家經典裡找出一句「書同文」來冠名,實際上統一中國的是秦吏、隸書、儒家經典。

2樓:真那不進選拔不改

求求秦吹要點臉吧!

《左傳隱公元年》天子七月而葬,同軌畢至。

《中庸》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禮記正義》 今天下車同軌」者,今謂孔子時車同軌,覆上「不制度」。「書同文」,覆上「不考文」。「行同倫」,倫,道也,言人所行之行,皆同道理,覆上「不議禮

《逸周書明堂解》「周公制禮作樂,頒度量,而天下大服」

另外,考古發現的商朝甲骨文和周原甲骨文相同

3樓:

沒啥影響,因為他根本沒做到

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禮記。中庸》(作者子思活躍於秦一天下前兩百年)2023年四川省青川縣發掘了一處戰國時期的土坑墓葬群,在出土文物中,發現了兩件木牘。其中一件木牘,有三行墨書文字,字跡尚清晰可辨。

書體是屬於初起的隸書。據考證,書寫時間為戰國時秦武王二年(西元前309年),比秦始皇統一中國(西元前221 年)早88年。

(隸書早於秦一天下)

東漢人許慎作的《說文解字》中,收羅了六國與秦寫法不同字,稱之為「古文」,總共400 個多一些,只佔總字數(8717)不到5 %,也就是說95 %以上的字,七國是一致的。這400多個古文中,有兩種寫法的有36個,有三種寫法的只有6個。沒有乙個字有6種寫法的。

在這些古文中,有不少字只是比小篆增減幾筆或變動一下偏旁位置,有些字只是偏旁不同,而這些不同的偏旁大多讀音相同或相近,或者含義相同或相近,稍作分析,也是不難讀懂的,真正差距很大,難以辯認是是極少數。

(六國文字的差距被後世誇大了)

2023年發掘的湖北雲夢的一座民間墓,據考證,墓主死於始皇30年,即(西元前217年),那時「書同文」的政策已實施4年,而墓中留存的簡上文字卻仍舊是隸書。

(秦國推行小篆沒什麼效果)、、

4樓:看本質求究竟

有一年, 和乙個香港人, 乙個日本人, 乙個南韓人一起吃飯. 都是受訓同學, 在美國.

吃著吃著, 說起日本首相拜神社的事情了. 比比划划說不清楚.

娘的, 寫在餐巾紙上, 那三個腦袋湊過去, 發音一樣: 神社.

空氣很尷尬, 但意思都明白啊.

你想啊, 若干年後, 咱擴充套件勢力, 要收回點土地或者設個行省啥的, 多方便啊. 大漢字告示一掛,齊活.你發音不一樣點都沒關係, 意思懂吧? 懂, 就是中國地方, 活活.

所以70年代, 南韓瘋了一樣去漢化, 不許孩兒們學漢字漢語.那是怕啊, 打心底裡的怕.

其實, 咱一貫是老老實實悶頭發展的友善兔哈.

5樓:就叫我阿廖沙吧

自漢以來每乙個割據勢力都以統一全國為奮鬥目標,這種思想首先歸功於漢。他告訴別人「看見了沒,這是100分,達不到這個標準別說自己是學霸」。而這一切的基礎就是文化認同感,再往前追溯就是書同文,車同軌,以及後來的獨尊儒術。

請問戰國時期只有秦始皇自己有車同軌 書同文這樣的思想嗎?

我青年時代讀過書 除了秦始皇還有秦吏。秦始皇欽定的小篆是天下唯一官方文字,而秦吏一直自己通用隸書。諷刺的是,雖然搞了焚書坑儒,但秦吏們本來也是看諸子百家的書學的識字。後來秦吏裡出了個劉邦當漢王,秦吏們把劉邦扶正,房本換成劉邦的名,順便名正言順用上了隸書,又從 禮記 裡找出 書同文 這句話來冠名,終於...

書同文,車同軌,度同制,行同倫,地同域的思想之於現代社會還有意義嗎?

博雅學院派 全球化時代更有意義啦!一流的企業做標準,二流的企業做技術,三流的企業做產品。地球這個文明的統一標準,如何與外星文明對接對話,這個貌似燒腦的問題,就是標準嘛。放眼全球,英美做標準,日德做技術,中國還在製造業這個產品檔次苦苦掙扎,何時能產業公升級。 瀟湘夜雨 沒有什麼意義了,聯省自治才是上策...

關於秦始皇的冷門故事?

沁書悅讀 10月1號,是秦朝的國慶日,也是秦朝的新年。秦朝也是封建王朝中,唯一乙個將國慶日作為新年的王朝。史記 秦始皇本紀 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秦始皇認為周朝五行屬火,而秦朝五行屬水,所以秦朝取代周朝順應了時代潮流 上天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