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末年和漢朝開國相隔19年 為何給人相差久遠的感覺?

時間 2021-05-30 07:53:22

1樓:喬弟

這其實是種很正常的感覺,可以說,從西元前230年到200年(比題主往前多延十年,把統一過程加進來),這三十年間,歷史彷彿過了一百年。

這其中發生了太多劃時代的巨變。近千年的諸侯林立沒有了,王公血統斷絕了。

從戰國末季到漢初,過去的篆書消失了,變成了如今的隸體。過去的諸子爭鳴,游士橫行不見了,變成了普遍為人信奉的黃老之說,道法雜揉。

像這類的變化可以說上半天,有一樣改變卻是最直觀的。

就是劉邦這樣的皇帝的出現,如果楚漢相爭,是項羽這個楚國舊貴族勝利,新國家是什麼樣,可能你也會覺得順理成章。

可像下面這邦人的出身,你會覺得他們和幾年前當官的人有什麼干係呢?

蕭何,曹參,縣吏。周勃,篾匠,吹鼓手。樊噲,屠戶。夏侯嬰,趕車的。灌嬰,小商販。黥布,罪犯。彭越,土匪。韓信,破落戶浪蕩兒。陳平,無業青年。

從陳勝吳廣的出現,其實就宣誓乙個新時代開始了。可以和過去一千年的歷史說拜拜了。

但這些變化也不是說一天就完成的,也都是在幾十數百年裡一步步轉變來的。

可是歷史上兩個時代間的演進,在多數時都有一定的緩衝,如從西周到春秋,周平王在位的五十年,就是乙個過度期。春秋與戰國間,從孔子逝世到三家分晉,中間也有半個多世紀。

而戰國與西漢中間的秦呢,不只是時間太短,並且在這十幾年裡,強行推行了郡縣,統一了各國的文字、制度,焚書坑儒,大徵酷役,大興土木,向南北繼續數十萬人的戰爭……

到了楚漢之爭一結束,彷彿世界都安靜了,雖然劉邦仍然有幾次南征北戰,可在世人心中,那都沒法和過去幾十幾百年裡的故事相比。漢初的政權還算不上足夠穩定,可對於天下而言,已經再掀不起什麼波瀾。

看似迫不得已的休生養息,黃老清靜,都與此前的世界迥然相異。

既然不能在此前有乙個適當的歷史過度期,把太多的事集中擠到十幾年裡,那麼接下來的幾十年就多消停點吧。

歷史似乎是一輛按時守點的列車,有時快,有時慢,也有時會停,但它必須在一定的時間內趕到下乙個站點,所以有時也會特別快。

從戰國到漢初就是這樣,前面太快了,後面你就會覺得這段路走的好慢。

當然,這樣不正常的過快過慢,車上的乘客肯定是會有不滿的,甚至列車本身可能也會有危險。

有句古話就是形容這個現象,叫作「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再過上一千年,後世的人們對於1912、1949、1976之前之後的歷史,可能同樣會有這樣的感覺。

同樣是亂世,為什麼戰國和東漢末年的軍閥就沒有像唐朝末年那樣眾多軍閥輕易稱帝呢?

墨染真白 五代的軍閥們普遍缺乏政治抱負。各級軍官想公升官封爵,軍閥頭子想過把癮,然後就稱帝了。有些是自立,有些是被擁立,總體上是軍閥集團缺乏政治理想。而類似吳越王錢家這種,就有點政治抱負,至少希望天下太平,自己也可以安享太平,所以一直沒稱帝。 三頁 戰國時王為最高尊號,稱王等同於後世稱帝,而七雄皆稱...

假如讓你穿越到東漢末年做漢朝的皇帝,你能扶大廈之將傾嗎?

慎為 就算不抹去三國部分的記憶,也鮮有人能做到扶大廈之將傾。國之將亡,非皇帝一人之過。祖祖輩輩積累下來的弊端一朝爆發,憑藉一己之力怎麼可能挽救回來。具體參照崇禎帝。如果穿越成曹丕,那麼統一還簡單一點。 肖駿 那要看是哪個皇帝了,是桓靈還是少獻?桓靈還有一絲可能續命但不能犯任何錯誤。少獻是一點辦法沒有...

如何分析春秋末年 戰國初期,齊國出現的是「田氏伐齊」,而晉國出現的是「三家分晉」?

泠泠七弦上 很巧,今天看到一句論語很適合解釋樓主的問題。能以禮讓為國乎 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乎 如禮何論語 里仁。長句子應該很簡單,我也不解釋了。何有這句很精彩。我加兩字 諸侯何有 春秋末期,特別晉稱霸依靠的是軍事實力,所以老孔謂晉文公譎而不正。其實更精彩的還是最後一句 如禮何 君王為國不以禮,憑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