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為什麼士族願意依附何進,而不願和董卓合作?

時間 2021-07-06 16:43:09

1樓:湯不煩

打個比方,原來的甲方和他手下的班組幹得好好的,反正都是GOV投資,專案利潤佔乾股或者自家公司中標,三七分成

你乙個外來人急吼吼衝進來,和甲方說,我只要四成,你拿六成,把原來那個班組趕走

你說會有人敢嗎,牽扯到信任,利益,太多了

更不要說董老大一把大刀亂砍蛋糕,把秩序打亂了,誰跟他啊,

2樓:北海之泉

外戚代表的是皇權,何進代表的是何太后和漢少帝劉辯,士人們自然更傾向於何進,願意與士人——特別是黨錮士人合作的何進總比十常侍強。

再說了,倆人又不挨著,董卓進京時何進已經死了。

與董卓合作的士人又不是沒有,例如劉表、蔡邕、賈詡等,楊彪、鍾繇等士人一直跟著朝廷走,陳紀、韓融等士人領袖也接受徵召入京了。

3樓:曹無傷

瀉藥士族並不是乙個緊密抱團的群體,個體訴求多樣。所以,也會有士族依附董卓。

但從整體看,題主的說法不算錯。確實士族群體與何進走得更近,能維持合作。而與董卓則存在難以調和的矛盾,走向對立。形成這種差別的原因,一是時局變化,二是兩人的能力不同。

東漢末年,朝堂上存在著三股勢力,代表皇權的宦官和外戚勢力,以及長期與皇權博弈的士族勢力。董卓所代表涼州地方勢力還沒機會參與朝堂博弈,只是在旁邊虎視眈眈。當時宦官勢大,威脅到外戚和士族的利益,所以兩者有了合作基礎。

士族代表袁紹便是依附何進,為其出謀劃策。但是隨著何進被殺,時局發生了劇變。

何進被殺之後,宦官勢力和外戚勢力同歸於盡。「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士族群體本該是最後贏家,獨攬朝政大權。可沒料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橫空出世的董卓摘了桃子。

這時候,皇權式微,朝堂上僅存兩股勢力。董卓所代表的地方(涼州)勢力,以及大臣們代表的士族勢力。兩者都想掌控朝政,又沒有共同的敵人制約,爭權奪利進入白熱化,矛盾激發。

如果只是朝堂上唇槍舌戰,大家都在規則內博弈,兩者倒不一定非得分個你死我活。但是,董卓掌握著軍隊,有掀桌子的能力,表現過於強勢。皇帝不聽話?

廢了。士族帶頭人袁隗不配合?殺了。

董卓與何進最大的不同在於,董卓擁有一支忠心耿耿、人數眾多的私兵,他完全可以不按規矩辦事。何進雖然貴為大將軍,可真正掌握的軍隊很少,也就沒有掀桌子的能力。誅殺宦官還得依靠董卓這樣的地方實力派。

董卓「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道作風,讓士族感受到嚴重威脅。雙方矛盾不可調和,開始走向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袁紹出逃關東,組織反董卓聯軍;司徒王允暗中蟄伏,伺機發難。

董卓成了天下公敵,陷入四面楚歌,最後被刺身亡。

所以,面對宦官勢力的步步緊逼,士族可以跟弱勢領導人何進合作。沒有共同敵人,士族與強勢領導人董卓走向零和博弈。最後,不是董卓馴服士族,便是士族推翻董卓,沒有和諧共處的可能了。

4樓:王章山

之前回答過相關問題,貼在這裡!

董卓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為什麼失敗?

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失敗,導致自己被殺,有兩方面原因。

首先,令人髮指的殘暴統治下是與士族的重重矛盾。

董卓令人髮指的殘暴統治在史書中實在不勝列舉,如他:

縱放兵士,淫略婦女,剽虜資物;

開文陵,靈帝陵,悉取藏中珍物;

奸亂公主,妻略宮人;

虐刑濫罰,睚眥必死,群僚內外莫能自固;

遣軍至陽城,時人會於社下,悉令就斬之,駕其車重,載其婦女,以頭系車轅,歌呼而還;

盡徙洛陽人數百萬口於長安,步騎驅蹙,更相蹈藉,飢餓寇掠,積尸盈路;

悉燒宮廟官府居家,二百里內無復孑遺;

生禽潁川太守李旻,亨之;

卓所得義兵士卒,皆以布纏裡,倒立於地,熱膏灌殺之;

又壞五銖錢,更鑄小錢,故貨賤物貴,谷石數萬……

當然,我們應該認識到,董卓殘暴的統治與其出自當時涼州這樣的地區,而又「習於夷風」有很大關係。但是,董卓這些殘暴的統治手段的本質,是與士族的重重矛盾。

還有,董卓失敗的最直接原因,是其內部矛盾的激化。

史書記載,是王允與呂布及僕射士孫瑞密謀誅殺董卓,王允聯合呂布,正是看中呂布代表的幷州集團與董卓涼州集團的重重矛盾。

呂布被董卓誘降後雖然以父子相待,其實他們的矛盾是很深的。

《太平御覽》卷五五引《典略》:「董卓雖親愛呂布,然時醉則罵,以刀劍擊之,不中而後止。」

《後漢書·呂布傳》:"(呂布)嘗小失(董)卓意,卓拔手戟擲之,布拳捷,得免,而改容顧謝,卓意亦解。布由是陰怨於卓。卓又使布守中閣,而私與傅婢情通,益不自安。」

呂布與董卓的婢女私通,然後董卓又經常打罵呂布,甚至差點殺了他,是的呂布對董卓是有怨恨的。

《三國志·董卓列傳》:明年,孫堅……進屯梁縣之陽人。卓遣將胡軫、呂布攻之,布與軫不相能,軍中自驚恐,士卒散亂。

《三國志·董卓列傳》注引《九州春秋》曰:「卓以東郡太守胡軫為大督,呂布為騎督。軫性急,豫宣言『今此行也,要當斬一青綬,乃整齊耳』。

布等惡之,宣言相警雲『賊至』,軍眾大亂奔走。」堅追擊之,軫、布敗走。

《三國志·董卓列傳》傕、汜等以王允、呂布殺董卓,故忿怒幷州人,幷州人其在軍者男女數百人,皆誅殺也。

除了與董卓的矛盾,呂布與胡軫的矛盾也不小,二人不但矛盾重重,甚至胡軫說出「要當斬一青綬(說的就是呂布)」這樣的話來,可見其已經水火不容。……

為什麼東漢末年鮮卑未對中原造成巨大威脅?

絕望的狗 不是沒有對中原造成威脅,而是明明造成了巨大威脅,而歷史卻根本沒有提及,要麼掩蓋,比如公元187年從鮮卑王入侵河套地區開始到三國早期,匈奴和鮮卑已經佔據了幷州的大部,除了上黨郡還在東漢手裡,基本上山西已經丟給胡人,同樣的涼州也是,被氐人和鮮卑入侵嚇得漢靈帝差點要放棄涼州,而幽州也是被鮮卑滲透...

東漢末年黨錮的 八俊 都是什麼出身 他們為什麼有那麼大的名望 他們的後代在三國時期有什麼作為

李膺,世家出身,祖至太尉,父至國相,其後裔為名門 趙郡李氏 荀昱,世家出身,叔至侯相,兄至太守,出身漢末名門 潁川荀氏 杜密,平民出身。王暢,世家出身,父至太尉。劉祐,平民出身。魏朗,平民出身。趙典,世家出身,父至司空。朱寓,平民出身。 橘清雅 後漢書 黨錮列傳 自是正直廢放。邪枉熾結,海內希風之流...

東漢末年坐鎮一方宗室不少,為什麼不能合力匡扶漢室,最終被各個擊破?

子舟公渡 東漢末年的漢室宗親大致分三類 1.助紂為虐 火上澆油型 代表 劉焉 劉焉聞董扶之辭則心存益土,聽相者之言則求婚吳氏,遽造輿服,圖竊神器,其惑甚矣。劉焉自己想當皇帝的意圖很明顯,而且劉焉率先提出將刺史 太守合二為一為同時掌握軍政大權的州牧,並且自己擔任益州牧。其對東漢亂世的 貢獻 不亞於引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