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為何不親自陪同劉備取西川,而是讓龐統去?

時間 2021-05-30 02:00:18

1樓:孟昭傑

這個問題,我有拙見。

劉備看重的是荊州還是益州?益州沒有得到,荊州已經得到,並且這是劉備唯一的根據地,所以肯定是荊州更重要。

那麼重要的東西是應該當成重點來抓的,荊州北有曹操,東有孫吳。讓已經跟隨自己多年,並且和關張等人磨合多年的諸葛亮來守住大本營顯然比新來的龐統更加合適。

取西川一路

2樓:羽光佳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沒有親自陪劉備取西川的根本原因是.....

因為特麼的史實上就是劉備選擇了帶龐統而不是帶諸葛亮入川啊.......

至於史實上為啥劉備帶龐統而不帶諸葛,已經有人說的很清楚了,不贅述演義裡如果非要找個原因的話,只能說鎮守荊州的任務太重啊,你看臥龍進山,二爺荊州就丟了

再腹黑一點,諸葛算出了入川必折軍師,就讓鳳雛去中槍了......

繼續抖機靈開腦洞的話,就是諸葛知道不光四川有個落鳳坡,還有個臥龍自然保護區呢.......

3樓:趙龍

不幸鳳雛隕落,劉備迅速讓諸葛、張飛入川,僅留關羽守荊州。改變原本培養的方略,爭分奪秒取西川,以求穩定。應該是怕夜長夢多,曹操、孫權都會有所動作吧。

其實我覺得劉備的戰略意識很強的,比如這次,比如夷陵慘敗後立刻接受孫權的和解。諸葛提出隆中對後,「先主曰善」,只乙個「善」字就不難體會到劉備的心情。深為諸葛所折服,並且全力支援、配合,不愧是君臣相知、「如魚得水」啊!

唯一的例外,是關羽出事。

正因為劉備有不遜於諸葛的高超戰略意識,我才敢作以上猜測。

偏偏龐統不幸身死,諸葛分身乏術。又偏偏孫權偷襲荊州,劉備矢志伐吳。帶走一撥又一撥的中流砥柱,終於使季漢基業山河日下,使諸葛獨木難支,出師未捷身先死。

歷史開起玩笑時,無由任你是何人。

另外,我不認為龐統能通過自我犧牲來給劉備入川的名分,新三國的這一改編實在太無腦了。兩軍作戰,兵將死傷很正常,憑什麼能打著報仇的旗號攻城略地?也就是說,如果原本劉備入川不是正義的,那麼龐統犧牲絲毫不足使入川變成是正義的行為,報仇跟正義沒有關係啊。

要不然就是說,劉備原本不願意取西川,龐統自我犧牲讓劉備仇恨西川並立即攻取。這也不對,劉備本來就打算取西川的,只是手段是收買人心而不是攻城奪地罷了,這樣看來龐統簡直幫倒忙。

至於後來關羽兵敗,劉備東征,如果說有正義成分的話,就是因為孫權不顧盟約偷襲。但是以劉備的為人來看,為關羽伐吳,更多是因為情感的問題吧。

總之,除公害、報一國之仇、民族之仇,才有一國之正義、民族之正義,私仇是沒有正義可言的。

4樓:mydnick

1. 人事任命的乙個原則,外人治理。入川,帶走的都是荊州的勢力,此舉保證了荊州的穩定。

2. 龐統是提槍來投,之前就和周瑜對入川有著十分詳細的部署,劉備撿便宜。(不知道是不是東吳那邊故意送的,東吳的國策就是穩守江東,然後漁翁得利)

3. 龐統偏謀略,諸葛亮偏治理,人盡其能。

4. 和東吳的關係上, 諸葛亮好於龐統,利於現有的同盟關係。

5. 龐統從東吳來投,帶在身邊比較放心,隨便考察他的能力,給其立功的機會。

5樓:張隨之

劉備混跡天涯,靠得是表演「仁義」的精湛水平,劉備的粉絲愛的是劉備所表演出來的「仁義」。劉備吃劉璋,那是反「仁義」的事,這會毀了劉備的基本面。於是,劉備就帶著龐統一個高階幹部去吃劉璋了。

正史記載,劉備能建立起蜀國就是因為吃了劉璋,而過程中一切的反「仁義」的策略,手段,龐統是主謀,劉備連從謀都不是,劉備幾乎就是被龐統這個主謀脅迫著被逼無奈的吃了劉璋。你信嗎?不管你信不信,只要殺了龐統,劉備說什麼就是什麼了,死人是不會反對的。

演義裡,龐統之死源於龐統與劉備換馬。提示的很明白了,龐統是替劉備去死的。

此前....... 就可以看出劉備如何處心積慮分別使用諸葛亮和龐統的....

【劉備一邊在等劉表的自然老死,一邊在籠絡人心。劉備在劉表死之前,得到了諸葛亮。

劉備找人才那是挖地三尺。他先找到了司馬徽,司馬徽水很深,他說,我老了,不行了,介紹兩個小夥伴給你吧,那就是臥龍、鳳雛。即:

諸葛亮、龐統。接著,劉備又找到了徐庶,徐庶點名了諸葛亮。於是才有了演義中的三顧茅廬,正史裡,也真是三次。

劉備有了諸葛亮,關羽,張飛很吃醋,這事對劉備來說還算好處理。但劉備有了諸葛亮之後,還能不能擁有龐統呢?很難處理。

於是,劉備給了龐統一個小官,把他藏了起來。直到赤壁之戰之後,魯肅對劉備說,龐統是大才,你不能給這麼小的官之時,諸葛亮也同意了魯肅的說法之後,劉備才敢啟用龐統。龐統這才僅次於了諸葛亮。

龐統與荀彧則用血淚,真實的演義了「聰明人」的悽慘史。

6樓:

從政治上講,讓龐統立功,一是讓他的才能得到充分的肯定(黃忠,魏延也是如此),二是為了制衡諸葛亮。取西川並非難事,皇叔帶誰都能打下來。只是皇叔沒想到龐統卒於取西川而已。

7樓:蘿蔔

只從演義裡說

諸葛亮和龐統,兩者都是大名士,可能謀略才智不相仲伯,但是個性品格方面諸葛亮要高龐統一層。兩人雖是好友,但龐統對諸葛亮有更多競爭心態,當時他收了諸葛亮的推薦信之後見到劉備並沒有拿出來,大致上是【我用不著你推薦我又不比你差】這麼一種心態。

結果劉備見龐統長得醜,冷落之讓他去當個小縣令,龐統上任之後不幹正事,然後就被人舉報,劉備很生氣,派了張飛過來追究。龐統於是讓張飛看著,半天內就把積壓的事務處理完,張飛驚為天人,於是帶了回去見劉備,說龐統先生很厲害,當縣令大材小用了。到這時龐統才拿出諸葛亮的信。

是的,龐統就是這個死傲嬌個性。尤其對上諸葛亮。

正因為龐統一直想贏諸葛亮,所以入川這個機會龐統一定會爭取。而諸葛亮則是完美的絲毫不在意私人名利,所以龐統想配劉備入川,諸葛亮是絕對會讓出這個機會的。並且諸葛亮也會明白龐統的心思,不會跟龐統爭。

所以劉備先說了自己帶魏延龐統去,諸葛亮自然就沒有異議了。

另外一點就是,荊州當時是劉備的老窩,入川是一定要的,但要拿下也不是輕而易舉,就算成功也需要時間,這個時候荊州一定要守住,如果被攻破,劉備必死。雖然諸葛亮對龐統推崇備至,但劉備畢竟不清楚龐統到底多厲害,所以重要的老窩要讓諸葛亮守。想想有相人之術的劉備都對龐統以貌取人,何況下面那些人,就算龐統再厲害,如果手下將領不服打仗是必敗的。

所以當時各個方面都是諸葛亮守荊州,龐統入川更好。

8樓:

劉備身邊當時沒多少人可用,自己去取西川總要有人坐鎮荊州,諸葛亮自然留下解決後勤問題。

而且正史中諸葛亮擅長內政到後期才開始真正帶兵北伐,個人認為其帶兵能力不如龐統,所以劉備才帶龐統。史料證明龐統的確有帶兵能力,但他最後死於流失之下不是他無能,戰場上的事誰說的準。

而且入川之後,劉備的首席謀士是法正,到最後去世時自己身邊只有諸葛亮這麼乙個老臣可用於是就選為託孤大臣。諸葛亮的確是一流甚至是第一政治家,但歷史上的他並不是《三國演義》裡那樣是個事事精通的全才,畢竟人無完人。如果真是料事如神為何蜀漢沒有統一全國呢?

9樓:大龍貓

劉璋暗弱,劉備+龐統足以對付。當然戰爭總是要死人的,即使高階指揮官也有可能。

荊州軍事外交形勢複雜,東和孫權,北拒曹操,劉備或者諸葛亮之一坐鎮才放心。

10樓:顧子明

1、龐統當年作為周瑜的幕僚,為公瑾的二分天下之計,準備良多,除了巴蜀的地形防備人文等資料除外,甚至有可能在巴蜀東州有臥底(呂蒙傳中南郡攻防戰後有東州降將),龐統法正哥倆幫劉備策反了大量蜀將,堪稱倆超級尤里。否則光靠劉備入川時候的那萬八千兵力根本不夠吃的。

諸葛完全沒去過巴蜀,沒可比性。這點是最重要的!

2、龐統擅奇謀,諸葛依穩重。這就是劉備用人的高明之處,入川以少敵多,靠的就是奇謀,龐統敢於跟鄧艾一樣輕襲成都,也能假借回荊賺高沛楊懷。

而諸葛一生謹慎,擅長於大兵團作戰或以強凌弱的區域性戰爭,留諸葛在荊州這個四戰之地才是王道。

3、龐統是周瑜型別的前線指揮官,諸葛是荀彧型別的王佐型人才。本身定位不同,自然用途也不同。

看史書龐統都是和關張馬黃並列,而諸葛則排在糜竺孫乾簡雍之後。

入川需要的是軍事指揮官,而不是統籌型的文官。

4、龐統是荊州望族,劉備入川帶的是黃忠魏延這樣自帶部曲的荊州土豪,龐統可以較好的協調甚至節制(估計入川龐家部曲沒少帶),而諸葛亮這種靠裙帶關係攀上荊州黃氏的琅琊望族,手頭沒兵,恐怕很難指揮得動大軍。

再從諸葛角度考慮

1、他哥哥諸葛瑾在吳國,他跟魯肅關係較為融洽,劉備把孔明放在荊州適合於跟大舅哥扯皮。

2、荊州新定,要清除蔡家蒯家張家的勢力,徐豫派系與荊州派系的整合,需要內政高手將荊州打造成劉備的根據地,這個時候最合適孔明這個平衡高手了。

11樓:Chauncee

首先是兩個人的特長不同:

——孔明屬於統籌全域性+偏重治政型別的人才,軍事上不善用奇,臨陣機變稍嫌不足。

——龐士元屬於偏軍前謀主型別的人才,在戰陣中發揮的作用比孔明要大一些。

其次是綜合全域性考慮:

——荊州畢竟是四戰之地,此時曹阿瞞和孫碧眼都虎視眈眈,又是當時大耳朵集團的後方大本營,的確是需要孔明壓陣的。孔明留守荊州,政治上可以延續東連孫權北抗曹操的格局,同時可以為西川前線籌畫錢糧;如果換做龐士元或者長鬍子在荊州做大,東吳那邊不一定買賬(龐士元跟周公瑾說不清的關係,周公瑾和孫碧眼說不清的關係;長鬍子就更不用說了),而且他們在治政籌糧方面都比不上孔明。

——入川注定是一番鬥戰,龐士元這樣子的謀主作用比孔明更大。

綜上所述,大耳朵入川帶龐士元,取漢中帶法孝直,兩次都是留著孔明看家,都是基於相同的考慮,就是根據人才特點做出的最優選;後來長鬍子死後大耳朵伐東吳不帶孔明也是因為必須留他看家,如果當時法孝直、龐士元隨便乙個還沒死,肯定是軍前聽命。

甚至再大膽假設,如果真到了大耳朵有機會出秦川北伐中原,他同樣不會帶上孔明;孔明之於大耳朵集團的作用跟蕭何之於劉亭長集團的作用是一樣的,最優選是留在後方穩定局面外加給前線輸血。

12樓:李正Str

且看第六十三回 《諸葛亮痛哭龐統張翼德義釋嚴顏》的兩段文字。

玄德設宴管待彭羕,忽報:荊州諸葛亮軍師特遣馬良奉書至此。玄德召入問之。

馬良禮畢曰:「荊州平安,不勞主公憂念。」遂呈上軍師書信。

玄德拆書觀之,略雲:「亮夜算太乙數,今年歲次癸巳,罡星在西方;又觀乾象,太白臨於雒城之分:主將帥身上凶多吉少

切宜謹慎。」

卻說孔明在荊州,時當七夕佳節,大會眾官夜宴,共說收川之事。只見正西上一星,其大如斗,從天墜下,流光四散。孔明失驚,擲杯於地,掩面哭曰:

「哀哉!痛哉」眾官慌問其故。孔明曰:

「吾前者算今年罡星在西方,不利於軍師;天狗犯於吾軍,太白臨於雒城,已拜書主公,教謹防之。誰想今夕西方星墜,龐士元命必休矣!」言罷,大哭曰:

「今吾主喪一臂矣!」眾官皆驚,未信其言。孔明曰:

「數日之內,必有訊息。」是夕酒不盡歡而散。

諸葛亮給玄德公送信,說「主將帥凶多吉少」。

星星掉下來了,諸葛亮斷言「不利於軍師」,死的必是龐士元。

這就有問題了,主將帥凶多吉少,那星星掉了,諸葛亮不猜劉備出事,斷言是龐統殞命,可見孔明給玄德公第一封信說的不是實話,或者講,沒把話說全。而後來在筵席上說的「不利於軍師」,才是他在觀星之後的真正所得。

如果孔明在信裡沒把話說全,那麼那封信的另乙個資訊就也很可疑了,諸葛亮是什麼時候算出來,今年西方不利於軍師的呢?張松獻圖,可在隆中之時,孔明便曾給劉備看過西川之圖,雖詳略有異,但終究差異不大。可見孔明遲遲不肯提議西進,必是早已由天象獲知此次西去,隊中軍師必當殞命。

只不過,之後玄德公沒要求他去,所以才默不作聲,點頭應允。

要注意《三國演義》一書,天象就沒出過錯,諸葛亮看的天象就更沒出過錯。

同時,天象也不可改變。欲保全自己,必須讓天象應驗到他人身上。

依書中所言,此時玄德公身邊只兩位軍師,孔明和龐統,孔明若想逃出天象,龐統必須頂雷。

因而諸葛亮不去,讓龐統去,只是讓其代自己應驗天象罷了。

隨後,孔明痛哭……孔明上一次在書中痛哭,為的應該是周公瑾吧?嘖嘖嘖~~~

分割線以上都是扯淡……

完全是因為《三國志》裡孔明沒去,龐統去完掛了,羅貫中才不得已如此胡謅嘛…………

這這這……這提的是個什麼問題嘛……

三國演義是否美化了諸葛亮?

定軍 沒有吧 比如一張試卷,讓一位神和乙個凡人同時考,神輕輕鬆鬆拿了滿分,而拼勁了全力的凡人只拿了95分,但是他們的結局都是考入乙個學校,但初始段位不同,乙個凡人,乙個神,從此這個凡人被稱讚為了神,覺得他太厲害了,跟神一樣,太假了吧,不敢相信,但是作為乙個凡人,他會被稱讚名副其實,這麼努力。這種美化...

三國演義中曹操司馬懿諸葛亮的差別

曹操想做劉邦。諸葛亮想匡扶漢室,服大廈於將傾之際。司馬懿 我就是想打打五禽戲,養養生,下班調戲一下小老婆。誰還能想到我還有機會做第二個曹操。 琅邪楊文理 三國演義 中諸葛亮培養的下一代是姜維,九伐中原是演義最後的華彩樂章。曹丕 曹植哥倆一對廢柴固不必說。司馬昭與姜維直接交過手,末了輸了個稀里嘩啦,和...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北伐,魏延和張郃未曾單挑,是否是羅貫中故意安排,如果打起來誰能贏?

魏志遠 三國演義中,魏延平文聘平冷苞,被龐德戰退,未打敗過張郃,但為何多數武評把他視為只比五虎低一檔?魏志遠魏志遠的回答 知乎 https www.參考 嘉靖版三國五百位武將武力分析 這篇文章。關於魏營第一武將張郃比較漢營第一武將魏延,burrjiang認為魏延武力應當高於張郃 首先看各自的勇名,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