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歐洲教會權力為何能凌駕國王之上?此時間段歐洲諸國在宗教 文化 經濟 政治都相近,卻不能統一歐洲?

時間 2021-05-12 01:59:25

1樓:逼乎大神

從來沒有

天主孝子曾經派雇傭軍到羅馬逮捕教皇,之後強行欽定乙個法國主教當教皇,還把教皇強行搬遷到阿維尼翁。

亨利八世由於教皇不讓他離婚,直接宣布英國改信新教。

查理五世手下的軍隊曾經在羅馬燒殺擄掠,史稱1527羅馬之劫

2樓:

題主顯著低估了統一的難度和分量。光統一義大利就要到2023年代才能實現。

至於「宗教、文化、經濟、政治都相近」什麼的,即使到了2023年代法國大革命前夕,法國王室既沒辦法統一當時法國全境的法律制度,也沒辦法統一法國的稅收制度。

3樓:魔王

宗教的影響力可以參見《冰與火之歌》裡神棍麻雀對國家的控制力。宗教勢力太強大是導致歐洲長期無法統一的重要原因

君權神授概念產生的原因是一神論教的極端排外性質,以至於天主教或伊斯蘭教在其教區有絕對的思想控制權。封建領主或皇帝統治百姓的暴力機器是軍隊和刑罰,也就是說通過控制百姓生命權來統治百姓的,而當一神論教在教區形成絕對思想控制權後,深信宗教的百姓可能會產生超脫生命和現世的狂熱信仰,這時死亡和皮肉之苦已經不能再控制這些百姓讓這些百姓聽話了,於是封建領主就產生了用宗教統治百姓的需求。但一神論尤其是天主教勢力遍及歐洲,太弔了以至於封建領主根本沒有實力去要求宗教被自己利用,最終為了統治百姓,封建領主與宗教機構達成協議,你為我所用,我在形式上對你服從,作為對宗教機構低頭的回報,宗教機構會通過宣教來讓教區的百姓服從封建領主的統治。

宗教機構達成這個協議後,自己的國際地位就會增加,拜倒在宗教機構之下的領主或國王越多,宗教機構就越有權威性,最終形成類似聯合國作用的國際政治外交機構,統治整個歐洲,其下所有國家的國王,都需要宗教機構的象徵性授權和認可,如果某個國王蔑視教廷,或者不執行教廷的命令,不參加教廷發起的各種活動(如十字軍東征和討伐異端),這個國王將被教廷除名或懲罰,與之對應的就是在宣教中以上帝或使徒的名義詆毀該國王所代表的統治階級,從而其執政合法性被迷信的百姓所懷疑,其皇帝寶座就岌岌可危了。

教廷系統要在紅衣主教中選舉教皇,實際操縱教廷。紅衣主教相當於各個教區的議員,教皇則相當於在議員中產生首相總理一般,不同的是紅衣主教來自於各國,最終哪國的紅衣主教當選教皇,完全取決於國家之間的外交關係。歐洲各國在外交領域有了決鬥場,緩解了強國武力入侵弱國的需求,加上教廷系統有維持各天主教國家之間和平一致對外的作用,如果有兩個國家打仗會導致教廷出面調解停戰,拒絕停戰的一方也會受到宗教懲罰,所以歐洲各國之間長期保持和平關係,基本無法發生一強統一歐洲的事情,所以宗教勢力太強大是導致歐洲長期無法統一的重要原因之一。

4樓:

說什麼教權凌駕於王權之上的,怕不是只看見了亨利四世皇帝程門立雪,沒看見同乙個皇帝之後大軍開進羅馬城罷黜教宗,沒看見之前亨利三世皇帝各種廢立教宗,也沒看見阿維尼翁之後教宗怎麼被法國節制。

教權與世俗權力的關係還是要看時間段,不同時間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

5樓:Patriarcha

教會權力的體現就是他擁有所有王冠的解釋權,這是教宗權力的體現,換句話說,他可以給任何人乙個王國,以及剝奪任何乙個國王的一切,前者比如征服者威廉和葡萄牙公爵,分別獲得了英格蘭和葡萄牙王冠,後者就是知名的卡諾莎絕罰。

然而中世紀結束的第二標誌就是百年戰爭結束,法蘭西的貴族死傷慘重,法蘭西自己也在集權中大步飄移,以致於教宗被活生生拎到阿維尼翁當養老院院長,英格蘭則是遭遇了慘烈的玫瑰內戰,貴族也是死的死傷的傷,亨利八世後來也為愛叛教。這兩者都有共同點,集權後貴族勢力縮水,即使教宗想絕罰他們,但也沒有人會去推翻國王自立為王。

而一直以來支援教宗的,也就只有西班牙和神羅了,神羅只是受制與體制,一旦教宗開除皇帝教籍,下面迫不及待想造反的選帝候和宿敵們都會站在統一戰線上。而西班牙則是因教宗的恩情才得以繼續,伊比利亞聯姻事實是兄妹婚姻,需要教宗的承認才能有意義,而後來的西班牙也的確是第一天主傳教士,將天主教往新大陸瘋狂傳播。

除去這當時的四個大國,也就剩下匈牙利和波蘭這東歐兩兄弟了。匈牙利後來已經是半隻腳在神羅了,而波蘭,人家有沒有國王都沒什麼區別,反正自由原則讓波蘭貴族們遠比其他國家貴族自由。而教宗看他們,也就是個死扛奧斯曼土耳其的肉盾而已。

6樓:哈兜兜

因為君權神授觀念的普及吧。歐洲很長時間內都是封建割據的時代,各地區領主都享有很大的權利,國王可以看作是乙個從領主中脫穎而出的強力領主,經過教會認可後行使國王的權利。

各地領主都是世襲,國王沒有正當理由無法剝奪領主的地位和權利,如果採取過激舉動很容易招致領主的集體武裝對抗。教會權利超脫於世俗體系,不受領主和國王管轄,雙方更多是合作關係,而國王作為臣民的代表獲得教會的認可是必不可少的條件。作為兩頭都受到制約的國王,在教會面前低人一等也就不難理解了。

7樓:阿貝拉德

有幾個觀念問題需要注意:

1. 歐洲這個概念在當時和今天是有區別的,你提出的「在宗教、文化、經濟、政治上都相似」的歐洲確實是乙個很好的劃界方式,那麼這個範圍大概是不包含拜占庭和西班牙的西歐。那麼也可以說有人完成過近似的統一,那就是查理曼的法蘭克王國。

2. 某乙個區域的統一不是必然的,因為這個「區域」是我們所一廂情願劃定的,就想我們現在對台灣很關注,但是卻對哈薩克不感興趣一樣。其實在歐洲歷史上有一些統治者接近過或者也嘗試過你提出的這個統一局面,除了查理曼,還有腓特烈,奧托一世也可以算。

但是因為很多原因都沒有成功而已。

3. 歐洲在中世紀的農業基礎非常薄弱,沒有太多閒錢閒糧打仗,而且並沒有常備軍,實際的軍事動員能力和持續作戰能力都很可憐,所以有心無力是常態。

對於你的第乙個問題,教皇的世俗權力當然無法凌駕於國王之上,他的地盤就是義大利中部的教皇國,吃喝排場也就是乙個中號國王,阿維農之囚以後更是成為傀儡。但是在精神領域自然是領導者,同時由於控制著教職任免和修道院體系,也對各地的經濟和社會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是作為乙個大型攪屎棍存在的。

這種角色誰敢惹?

當然有人敢惹,然後教皇開除了他的教籍,雖然他不怕教皇,但是由於怕國內國外借坡下驢起來找事,也只能上演了一處歐洲版的「程門立雪」。

但如果自己夠強大,也就自然不怕教皇了,比如後來英國的亨利八世,根本不鳥教皇,教皇也沒有辦法。

8樓:胖子

之前有英國國王被教會放逐的例子,被教會放逐了,就是所有教民打死他就不算違法。理論上教會有權招集所有國家攻擊被放逐的國家,因為被放逐的王權屬於異教徒,就跟十字軍東征一樣。王權是天賦的,天賦委託教會辦你說能逼王權低嗎。

另外那時歐洲不是乙個嚴格意義上的現代意義的國家,所以無所謂統一,如果從某些現代國家意義來說其實基本就是統一的歐洲。

為什麼說歐洲中世紀是黑暗中世紀?

宋成軍 中國的歷史也存在乙個灰暗的階段,那就是從南宋到甲午戰爭這近八百年的時間裡,中國人喪失了對真理的興趣和追求,轉而將實用主義作為綱領,嚴重地削弱了國家和人民的活力,讓國家和人民失去了想象力和創造力,最終走入無法自拔的泥潭。這段歷史,也可以稱為中國的中世紀。 公尺康納奇的貓 從基礎生產力水平來看 ...

為什麼《歐洲中世紀史》的作者會說 「中世紀之後被稱為 現代 的幾百年」?

Carriazo Arroquia 懷疑是翻譯問題。我們經常用文藝復興來稱呼中世紀後的幾百年 大致從1500年到1800年 但如果用來形容全歐洲乃至世界歷史的話,一般用Early modern period這個詞。現代歷史學界一般把這段時期劃分到Modern history裡。 山與川 這本書已經是...

中世紀歐洲有平民起義嗎?

萬袋 很多,法國扎克雷,英國瓦特泰勒,拜占庭吉洛特運動,佛羅倫斯梳毛工起義,捷克胡斯戰爭,德意志農民戰爭。這只是其中規模較大的 在歐洲的歷史上,國家不以人口多為榮,家庭不以人多為榮,父母不以子女眾多為榮。中國正好相反,一旦國家安定,人民便會全民繁殖,使人口迅速增加,迅速抵達人口的極限。這個極限在天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