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為什麼會發生?

時間 2021-05-05 21:03:42

1樓:阿修羅

這都是命啊,唐玄宗是成也安,敗也安,

當年有乙個姓安的粟特人安金藏剖心明志,救了李旦和李隆基一家,從心理學上講,愛屋及烏,恨屋也及烏,如果某個地方的人對你有大恩或大仇,相信你對那個地方的其他人也會另眼相看,

李旦李隆基父子生活在武則天的政治猜疑下,時時有被酷吏構陷的危險,在一次酷吏的刑訊逼供下,太子府的人紛紛承認謀反,眼瞅著要完犢子了,安金藏剖心明志,挺身而出,感動了武則天,從此李旦父子得以保全,唐玄宗對安金藏這個粟特人感念不可謂不深,

雖然安祿山是個假安,但一筆畢竟寫不出兩個安,唐玄宗見到安祿山這個姓安的粟特人,潛意識會不會想到安金藏,愛屋及烏,於是對安祿山就比對別人多了一點喜歡和信任,

唐玄宗心想:

安金藏~安~粟特人~忠心

安祿山~安~粟特人~忠心?

以上只是抖個機靈,

唐玄宗成在安金藏,敗在安祿山,很讓人唏噓啊,

2樓:

唐是北方核心易代的時期,安史之亂是自北齊開始河北和關中地域矛盾的總爆發,安祿山只是點燃了火藥桶,河北在幾十年內連續五次大規模針對關中的叛亂後,在太宗高宗時期轉入修養生息和蟄伏恢復人口,本來如果沒有大意外,武則天時期就應該爆發叛亂,但武周時期針對關中勢力和李姓宗室的大規模屠戮,讓大量河北幷州士族進入朝堂,大大緩和了矛盾,唐玄宗統治晚期,由於大量啟用胡人,激化了河北和關中士族間的矛盾,點燃了被他奶奶和自己壓制了幾十年的火藥桶,等到顏氏兄弟被撲滅後,河北民心徹底倒向叛軍。

3樓:呵呵

不能因為安祿山就否定了唐玄宗,唐玄宗用安祿山是好的,證明了唐帝國海納百川的用人標準,並且唐玄宗用安祿山大部分原因也是為了穩定北方游牧民族,摧毀唐帝國的不是安祿山,想想當年的突厥,比之安祿山強大數倍不止為何被李世民擊敗,主觀上是因為李世民雄才大略,客觀原因是唐朝的綜合國力上公升。可能有人就說了唐玄宗時期唐朝國力不是最鼎盛的嗎?其實不然,經濟實力上公升不代表國力上公升,唐朝的敵人東南西北都有。

並且隨著政治體制的缺陷社會內部矛盾日益激化,人民沒有向心力,難以團結在一起對抗外辱,這種是一種必然好像每個朝代都是這樣。這是歷史留給我們的教訓,外部打擊固然可怕,但真正摧毀你的力量往往來自內部。對與安祿山事件,有人認為唐玄宗太過放權給他了不知道提防,試想想唐玄宗讓安祿山做個標桿,吸引胡人來投,而且又讓他跟北方游牧民族開打,能不給他在財力物力上的支援嗎?

又有人會說了你支援不能防著點嗎?我想說防肯定是防了,這不用說,皇帝自己的親爹都不信任會信任乙個少數民族嗎?安的叛亂只能說是大的趨勢,我個人觀點就是這些。

4樓:看看

因為李林甫,它氣死老王這個唐版霍去病後,為了長久保住相位,大量任用胡人為將,而唐又有出將入相之說,確禁止胡將入朝為政,這就使的中樞無人可打倒李奸,外地番將大量出現,多有戰功確無法入朝而多有恨意,沒安也的有其他人反。至於楊國忠,只能說是個廢物,提出問題確沒本事解決,還打草驚蛇。最後一句題外話,當年平叛的和反叛的大多出自老王門下,你們說好笑嗎?

5樓:

乙個能歌善舞的愛人;乙個只會作秀的李氏宰相;乙個被異族滲透的報警系統;乙個歌舞昇平卻潛伏著巨大危害的浮躁社會。幾年之內不出大亂子才怪,我說的是安史之亂。

6樓:小山

最近剛好在看《劍橋中國史》的唐朝部分。對於「安史之亂」感慨很多。

武則天這麼作妖,對宗室和門閥進行了如此激烈的打擊,任用酷吏,親近佞臣,到了後期國事都委於面首(控鶴監)。國力還是很雄厚,人民生活水平依然很高,所以歷史評價也是女中豪傑,雖然是位女皇帝,歷史的記錄者不會給偉光正的評價,但是起碼我們小時候的歷史書給她的蓋棺定論還是「生產力水平在她手中進一步發展」。神龍事變後,皇權在韋后、太平公主中激烈爭奪,官僚流血無數,但依然坐享昇平。

唐玄宗前期締造了開元盛世,晚期也就是貪玩,不理國政罷了,但政治和官僚系統都是穩定而持續的,怎麼一下子就生出了「安史之亂」這樣的彌天大禍來。是工業革命前的馬爾薩斯陷阱嗎?土地上能夠承載的人口到了一定限制,就必然會爆發戰爭或者瘟疫,可「猶記開元全勝日,小邑猶藏萬家室」,在國力強盛,人民生活富足的情況下,沒有大的自然災害也沒有任何饑荒前兆,馬爾薩斯陷阱也有點過於勉強。

漁陽鞞鼓一舉打碎了煌煌大唐盛世,打碎了中華民族在歷史上的最高光時刻,此次之後唐代國祚只是勉勵維持,無力回天,宋朝積弱、元朝異族統治不提,明朝雖然天子守國門,但奇葩皇帝太多。清朝也是異族統治。由此可見,「安史之亂」改變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也不為過,說是唐玄宗乙個人的錯嗎?

比他不負責任得多的皇帝比比皆是。說是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的錯嗎?比他們腐敗無能得多的官僚體系如清朝不也維持了近百年。

是制度的原因嗎?藩鎮制度在清初怎麼還能解決,在如此強大的唐朝竟然尾大不掉?

由此可見,勝利中有多少偶然,失敗中又有多少必然呢?我們這些後人口口聲在這裡分析歷史,回顧覆盤,又有多少是對的呢?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7樓:syw

很多認為節度使擁有了財政自主權從而導致唐朝盛極而衰,這其實是玄宗入蜀後的情況「應須兵馬、甲仗、器械、糧賜等,並於當路自供」開天時代邊軍的財政完全是在唐廷的監督和控制之下的「凡天下邊軍皆有支度之使以計軍資、糧仗之用,每歲所費,皆申度支而會計之,以長行旨為準。支度使及軍州每年終各具破用、見在數中金部、度支、倉部勘會。」敦煌發現的《唐天寶四載河西豆盧軍和糴會計牒》也證明了這點。

天寶年間軍費開支也沒到無法承受的地步。唐廷每年收入大概為「大凡都計租稅庸調,每歲錢粟絹綿布約得五千二百三十餘萬端疋屯貫石,諸色資課及句剝所獲不在其中」而軍費開支則是「大凡一千二百六十萬」元和年間李絳認為三分天下賦以一事邊尚且可以接受的,天寶年間又怎麼會養不起邊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安祿山為何要天寶十三載入朝之前因為政治鬥爭被擼掉的節度使可不少,皇甫惟明作為河隴節度使都被賜死。安祿山如果真有充足的實力又何必冒險入朝?實際上舉兵叛亂後安祿山的心裡也還是沒底「祿山大懼,召高尚、嚴莊詬之曰:

今守潼關,數月不能進,北路已絕,諸軍四合,吾所有者止汴、鄭數州而已,萬全何在?汝自今勿來見我!尚、莊懼,數日不敢見。

平盧軍得知安祿山叛亂也殺節度使勤王「天寶末,祿山叛,平盧軍節度使柳知晦受賊偽署。客奴時職居牙門,襲殺知晦,馳章以聞。授平盧軍節度使,賜名正臣。

」可見如果不是靈寶之戰慘敗導致玄宗入蜀,安祿山也堅持不了多久,節度使制度也不會造成那麼大的危害。

8樓:再不隨風

其一太宗時期的胡人內遷

其二玄宗的積極開邊,而開邊受阻的結果就是外重內輕其三均田制因土地兼併而破壞,大批流民產生,促使府兵變募兵!

其四邊鎮將領權力過於集中,後來的宋還有明以文御武的行為,都是在不得不軍權集中的時候用深受忠君思想教育的文人,而不是一言不合提刀砍人武人!

9樓:darkknighT

站在安祿山的角度看,造反是不明智的。

安祿山認楊貴妃為乾媽,在當時的大唐被認為是國戚宰相楊國忠的胡奴。事實上確實如此,安祿山的步步高公升離不開楊國忠的支援,可以說是先做李林甫的狗再做楊國忠的狗。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就是楊國忠處理不當必反安祿山。

這時站在楊國忠的角度看,你安祿山如果有腦子,主動請罪,起碼可以保榮華富貴。誰知道安祿山這哥們沒腦子,造反了。損人不利己,最後被自己兒子幹了,自己兒子又被史思明幹了,史思明也沒個好下場。

最後造成了什麼結果呢,整個大唐武力失控,下剋上。幾乎所有的軍隊都成了驕兵悍將。不聽調遣更是家常便飯。

這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整個大唐的武力系統就像個脫韁的Mustang。普通士兵喝醉了就造反,不開心了就造反。

宋朝的軍隊打敗仗也有賞賜,金朝完顏亮伐宋要求三日渡河做不到的都死,結果軍隊譁變阿亮沒了。後來的事還有好多,都能窺見唐朝武力失控(下剋上)的影響。唐朝的這種失控造成了安史之亂,安史治亂又是整個中國幾千年來的轉衰點。

前面說了武力失控,接下來就該說武力失控的原因啦。我想以自己的認識來提出一種不同的觀點。

皇帝這個詞是皇與帝組成。 皇,古為上天,光明之意,「因給予萬物生機謂之皇」。帝,生物之主,興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謂之帝」。

秦始皇將這兩個概念組合創造了皇帝。後來皇帝一直是最高統治者的稱號。但是!

最高的統治者首先是天子,然後才是皇帝。可以說,從來都是天子統御萬民,而不是皇帝。當然,天子與皇帝一體。

古人都相信天是最高神,老天爺主宰一切,這時候乙個人說自己受命於天,得到了天命,那麼他統治的合法性就來了,如果他再做的好一點,順天應民,即是百姓的精神領袖又能讓百姓過上安定太平的日子。那麼乙個偉大的王朝就打好了基礎。兩個漢朝快500年,西漢末年,劉秀乙個漢室的旗號再加上自己能力,東漢建立了。

三國的群雄們從曹操到劉備乙個個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招兵買馬,曹操僭越稱魏王有多少大臣多少士兵想反。這就是天子的威力,現代打仗靠一句為了中華民族,古代打仗靠一句為了天子。

唐朝崇尚道家認為自己是老子李耳之後,所以唐朝皇帝被稱為聖人。天子到聖人的這個轉變他背後隱藏了巨大的社會變化,經濟變化。原來皇帝不再是代表天來領導天下的天子了,而是能為百姓創造美好生活的在世聖人。

唐朝的這一小變化說明:當時的中國已經世俗化,百姓的自我意識覺醒,或者換個說法,資本主義萌芽民主制度萌芽已經孕育了。看看西方的歷史(拋開義務教育的歷史課本拋開馬列主義)西方的資本主義制度建立就是從下剋上,從基層失控開始的。

我得這個觀點不是從經濟,生產上來看而是從人心,從思想變化來看。

唐朝是偉大的但也是不幸的,宋朝是強悍的,也是不幸的。中國沒有拜占庭帝國的保護卻爆發了安史之亂,沒有對希臘羅馬文化的復興卻有蒙古征服元朝建立的文化斷檔。中國強大但不幸,中華民族偉大卻多災難。

可那又如何呢,有失必有得,人類歷史幾千年了只有中國一直在。多少國家興起後就衰落,只有中國在衰落後於今天又再次興起。

由於是睡前床上刷知乎看到問題的有感而發,所以邏輯不清晰排班不整潔。更缺乏大量資料史實引用。大家就當看個樂,就當提出了個不成熟的思路給大家。

安史之亂為什麼打了8年?

乞力馬扎羅的雪 因為沒有乙個人能讓皇帝徹底放心,大唐這麼多年父子君臣的信任危機,除非李隆基大哥還活著,也只有李成器能讓玄宗不起疑心病了,然後然後高仙芝,封常清給他當副手。 又下雨了啊20 雙方神操作嘛。八年雙方領導都換了三四個。李唐 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祖孫三代 叛軍 安祿山父子,史思明父子換了四...

如果沒有發生安史之亂,唐朝能征服吐蕃嗎?

似是而非 不能。因為唐朝的軍事政策一直是擴張發現西北,穩固並擴張東北。最主要的原因並不只是吐蕃東征軍和北征軍的戰力有多強,九曲之地有多難攻克,而是因為吐蕃只有牛羊,窮得一匹。不像西域中亞各小國那麼富有,又沒有多少兵力,而且他們各自為戰,逐一擊破很容易,每次都能收穫滿滿。玄宗朝中後期,唐的軍力強到史無...

安史之亂結束到唐朝滅亡這一百多年發生了些什麼,能否系統的概述一下。為什麼這麼長的時間段,常不為人所道?

趙蘇七 唐朝大概是這麼滅的 1.安史之亂大大動搖了帝國基礎,在接下來的一百餘年中飄搖動盪,中途有過短暫的 元和中興 2.唐朝天子為上,朝士 宦官 藩鎮三方制衡,崩潰的根本原因在於藩鎮擁兵自立,在軍事 政治 經濟上都給朝廷造成了極大衝擊。3.宦官對皇帝影響至為深遠,不僅領禁軍,並且多次參與影響新皇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