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發生安史之亂,唐朝能征服吐蕃嗎?

時間 2021-05-11 21:16:51

1樓:似是而非

不能。因為唐朝的軍事政策一直是擴張發現西北,穩固並擴張東北。最主要的原因並不只是吐蕃東征軍和北征軍的戰力有多強,九曲之地有多難攻克,而是因為吐蕃只有牛羊,窮得一匹。

不像西域中亞各小國那麼富有,又沒有多少兵力,而且他們各自為戰,逐一擊破很容易,每次都能收穫滿滿。玄宗朝中後期,唐的軍力強到史無前例,然而各地蕃鎮恨不得都學牛仙客,把倉庫搞滿金銀錢糧,上繳朝廷領賞公升官,打吐蕃的心思和心氣都沒了。天寶十一二載,姚南戰爭的失敗必然促成了安史之亂。

可就算沒有安史之亂,唐也不會舉國之力攻打吐蕃,儘管吐蕃一直都是唐在軍事地理戰略上的心腹巨患。

2樓:樂行玫瑰

不能,地盤實在是太大了。

大漢自從跟外民族作戰拓張地盤,始終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 一旦軍力或者國立衰落,立馬就會被反擊~

這種情況,至今都無解。除非學習蒙古人,全砍了。 然後湖廣填四川。

3樓:青川隱士

答案是肯定的,不能,最好的的結果就是消滅了吐蕃,但無法在高原上建立穩定的統治,處於羈縻州郡的狀態。

自秦以降,何曾有漢人政權長期穩定通知過長城以北,封狼居胥只是到此一遊,燕然勒功最後成就了鮮卑人。究其根本,長城以北不適合農耕,既然無法統治塞外,那麼比之蒙古高原環境更加惡劣的青藏高原,有什麼疑問呢?

清朝統一漠南漠北,最終漠北還是在45年丟了,如果沒有希特拉巴巴羅薩行動,我們可能三北都丟了,蘇德戰爭客觀上延緩了俄羅斯人對我們下手。如果縱觀歷史,我們也能看到,王朝強大時可以保有西域,並將游牧民族驅逐到漠北。但到衰弱時,三北皆失?

僅能保有中原漢地。

再看今天吧,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出生率每創新低,經濟下行並不奇怪,人老了活力不足了很正常,這個時候應該做的不是繼續刺激,沒用的,問題不在這裡,而是應該多生孩子讓國家變年輕,自然問題解決。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未來我們丟的只剩中原漢地,請不要驚奇,這是歷史告訴我們的結局。

4樓:顧則羽

比較難吧,唐天寶年間,固然唐軍在河湟戰場佔據了主動,但是仍然沒有能完全控制青海湖。

北部戰場

上圖當中,紅叉是大非川(今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海南藏族自治州(黃河九曲之地)是當年吐谷渾汗國的核心領土,其首都伏俟城就在該地區,當年薛仁貴在這裡一場大敗,直接標誌了吐谷渾的滅亡。

黑色五角星是今天的都蘭縣,青海都蘭血渭一號大墓坐落於此,正是吐谷渾的另外乙個重鎮,其地理位置也極其重要,乃是青海南山山脈上的缺口,是從今海西自治州進入青海湖周邊的交通要道。

紅色的線是青海南山山脈,天寶年間,唐與吐蕃的戰線就大致停留在這一帶。

如果唐軍要繼續向前發展,必須首先衝出青海南山的隘口,控制都蘭縣,然後沿著崑崙山北麓(圖中左側紅箭頭)一直向西攻擊,直到藍色圓圈,就是今天的格爾木,攻克了格爾木,才能封閉整條崑崙山脈,使得吐蕃徹底無法威脅河湟地區乃至河西走廊,這一條戰線算是基本上封閉了吐蕃北道。

而向南,天寶十二年,哥舒翰攻拔九曲,在海南州東部和同德、貴德之地建立澆河郡,在今天甘肅臨潭建立洮陽郡,具體如下:

東部戰場

上圖中,黃色的圓點是澆河郡(今青海貴德),紅色的圓點是洮陽郡(甘肅臨潭),紅色的圓圈是河州(甘肅臨夏),藍色的圓點是松州(四川阿壩)

唐軍分三路進軍,河西軍從北向南,隴右軍從東向西,劍南軍從南向北,全面控制今天的康巴藏區,而後向西建立防禦體系,封鎖關隘,將吐蕃的勢力鎖死在果洛的冰川上。

此外還要在更南方的地方,與南詔建立更加良好的關係,確保南詔依附大唐而非倒向吐蕃。

在西域以西,安息都護府應當加強與河中地區和中亞其他各個國家的聯絡,避免怛羅斯之戰,控制吐火羅葉護國以及大小勃律等一系列在帕公尺爾高原一代的小國,從而隔斷其從西域榨取資源的道路。

隨後就是等待吐蕃自己內部出現問題,一旦出現政治動盪,北道唐軍出格爾木南下,穿過可可西里無人區(當時估計還算不上無人區),進攻那曲地區。

東路唐軍按照清軍和解放軍進藏的道路,取道後來的昌都,進攻衛藏,南詔也從南部發兵策應,支援兵糧。

高原大縱深穿插

5樓:破曉時分

不能。首先是實力不夠,難度太大。吐蕃不是居無定所的游牧民族,直接夜襲王庭活捉可汗就能滅了的。及時一路順利攻占拉薩,也會有其他「勤王」的地方勢力致力於收復拉薩。

很難像李靖一戰滅突厥那樣。吐蕃是乙個有著完整政治制度,宗教凝聚力的國家。

第二,因為氣候問題,低海拔的漢人不適合當地環境,想要維持乙個大規模的漢人軍隊在青藏高原根本不現實,如果節度使大量使用吐蕃兵源的話,因為宗教問題,反叛絕對比安祿山更快更狠。所以哪怕吐蕃內亂,大唐崛起,最多就是肢解吐蕃,拉乙個打乙個,不會占領的。

第三就是沒有利益驅動大唐征服吐蕃。設定西域都護府可以控制絲綢之路,帶來大量的稅收。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占領吐蕃能得到什麼呢?只要肢解吐蕃,使其威脅不了大唐對西域的控制就可以了。

總而言之,大唐既無實力也無動力占領,最好的情況就是肢解,拉乙個打乙個。

只是寫自己的想法,如有繆誤,求不噴。

6樓:「已登出」

我覺得能。

唐吐戰爭的轉折是將河湟地區作為金城公主的嫁妝割讓給吐蕃,從此唐吐間失去了戰略緩衝區,以前這塊地區屬於吐谷渾,唐滅吐谷渾後設定郡縣管理,但為時不長。如果繼承太宗時的戰略,逐步蠶食河湟地區,是可以達到逐漸削弱,並最終消滅吐蕃這一戰略的。

7樓:熊總

可以滅吐蕃,但是征服難。

3萬精兵,不管其他地方,直插拉薩,可以在吐蕃其他軍隊來援之前攻破拉薩,然後擒滅吐蕃王族和留守拉薩的貴族,

但是沒辦法穩固統治,吐蕃平民會反抗,外地貴族會推舉新的吐蕃王,而且唐軍又不能在高原長期待。

很可能就是槍掠一翻然後退兵。

吐蕃就再次復國了。

8樓:

不能。吐蕃最盛的時期就是在唐朝。漢族政權歷朝歷代在西域設定都護府的原因之一就是從北側向吐蕃施壓,正面攻能攻下來就不會這樣了。

藏區後來被蒙跟滿控制,也不是被硬打下來的,剛好四分五裂而已。青藏高原對冷兵器應該有一定地理優勢。

9樓:王宗

就當時的歷史背景,像安祿山這樣的胡人武將一抓一大把,就算沒有安祿山,很可能有史祿山、曹祿山、何祿山,所以安史之亂是乙個大概率的事件。但相較之下,武則天的上台卻是乙個極其偶然的歷史事件,你很難想象有第二個女人在同樣的歷史環境下大概率能獲取最好權力。

我個人認為,如果沒有武則天,唐朝對東北和中亞兩個方向的擴張很可能能走得更遠,但不包括吐蕃。須知,大非川和青海兩次大敗,都是發生在高宗朝東平高句麗西滅西突厥的全盛時代,唐軍對北方遊牧民多次運用以少量精銳直搗腹心、畢其功於一役的戰術。但面對青藏高原的自然環境,以當時的技術條件,就算吐蕃完全不設防,唐朝也沒辦法把一萬軍隊安然無恙的送到邏些。

如果沒有安史之亂唐朝還能存活幾年?

Icefirefox 沒有安史之亂唐王朝會提前滅亡,可能不會超過五十年 三代人的時間,古代人成年較早 而不會再延續一百多年。要麼亡於外患,要麼亡於內亂,秦漢魏晉隋唐宋元明清,再強大的王朝也沒人逃避得了這個規律。唐玄宗時期府兵制早已經崩潰了,很多對外戰爭和後來的安史之亂得靠募兵 甚至沙陀 回紇僱傭兵 ...

安史之亂結束到唐朝滅亡這一百多年發生了些什麼,能否系統的概述一下。為什麼這麼長的時間段,常不為人所道?

趙蘇七 唐朝大概是這麼滅的 1.安史之亂大大動搖了帝國基礎,在接下來的一百餘年中飄搖動盪,中途有過短暫的 元和中興 2.唐朝天子為上,朝士 宦官 藩鎮三方制衡,崩潰的根本原因在於藩鎮擁兵自立,在軍事 政治 經濟上都給朝廷造成了極大衝擊。3.宦官對皇帝影響至為深遠,不僅領禁軍,並且多次參與影響新皇交替...

如果沒有安史之亂,唐朝中後期藩鎮割據問題也會大概率慢慢顯現嗎?

賈寧 安祿山並不是唐朝開國以來第一大的節度使,前面還有四鎮節度使王忠嗣。王忠嗣還是唐玄宗的假兒子,但是放在唐玄宗身上,真兒子都能殺,何況假兒子。王忠嗣曾進言說安祿山要造反,結果在朝廷內部鬥爭中失敗,失去了唐玄宗的信任,被廢。節度使總攬所轄地區的人事權,軍隊指揮權,財政,這才是禍亂之始。節度使和朝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