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唐朝在安史之亂由盛轉衰後仍能延續百餘年?

時間 2021-05-06 08:30:41

1樓:蔚藍

首先,安史之前,唐的軍事部署是外重內輕,之後唐朝在內地安置了一些聽從於朝廷調遣的藩鎮來防禦安史餘孽(主要是河朔三鎮),西北部署藩鎮來抵抗吐蕃,此其一

其二,朝廷內部的宦官(北司)和朝臣(南衙)互相傾軋,達到平衡的同時也削弱了朝廷的統一調動能力

其三是朝廷與地方藩鎮之間的互相博弈,朝廷分化一些地盤大的藩鎮,比如淮西節度使所統的轄區,就被朝廷逐漸分解,最後乾脆撤銷了淮西節度使這個名號。 同時朝廷還在各藩鎮設立監軍院。

再有,就是朝廷掌握了東南財賦之地,加上內部的不斷改革,典型的像兩稅法當然我這也是粗略概括來別人書中的觀點,我覺得說得還算中肯

2樓:南書房1966

唐玄宗之子唐肅宗是一代英主,郭子儀是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關隴的殘餘勢力還在,李唐王朝的功臣之後還在,這幾股勢力擰成一股繩,李唐天下還有一百多年。

3樓:樓外樓

安史之亂是轉折,但沒有衰。

唐代宗在有能力與河朔一戰的情況下選擇了「和平解放」,有的回答說是因為設了藩鎮所以才保住國祚,顛倒了因果順序。

肅宗未雨綢繆平定了江南李璘的叛亂,代宗時期天下已經轉安,江南財政恢復,南北漕運轉接,這才是最關鍵的原因。

(有一位答主說到了漕運,是目前少有的答到點子上的,有興趣可以看看https://www.

)唐朝中後期像憲宗、武宗都是大有可為之君,絲毫不弱於安史以前,唐朝真正衰落是從黃巢切斷江淮糧道開始的。

4樓:雞湯專家愛德華

江淮財賦之地,河南轉運之道

是唐廷還能苟一百餘年的關鍵。這個其實在這本書上說得差不多了,其實就是書裡提到的中原防遏型和東南財源型藩鎮。

唐代藩鎮研究(書籍) - 知乎 https://www.

zhihu.com/topic/21062713唐末的農民大起義,使唐廷失去了對一直非常順從的江淮藩鎮的控制,當然,中原藩鎮也一併沒了。其實到最後,唐廷只有劍南道,山南道和關中幾塊地盤還聽指揮了。

不得不說,黃巢這個千里轉進真的是神來之筆——上天要打破這種平衡。

沒了錢,你辦什麼事呢?

5樓:花滿樓

中途有三次中興,讓唐王朝得以延續。第一是766-782的唐代宗大曆建中之治,第二是786-820的德宗貞元元和之治,第三就是840-873的武宗宣宗包括懿宗的迴光返照,特別是宣宗的大中之治。

6樓:言必有證無情緒

安史之亂的叛軍更加不得人心,兩害相權取其輕,所以人心還是向著大唐的多。

經濟,百姓大多還能餬口,能餓不死,一般不會揭竿而起,如同那什麼宣言上說的「還能忍受」,中唐出了劉宴這個理財天才,江淮漕運給中晚唐的續命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使唐的財政穩定,運轉正常。

還有乙個因素,郭子儀兒子都是庸才,他兒子要是司馬師~司馬昭那麼厲害,也就沒唐朝什麼事了。

為什麼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天寶十四年,那一年我十七歲,我從未謀面的父親據說是粟特商人,母親 是高昌王女。我出生在碎葉城,我們那裡還出來個著名的詩人,不過他出名的 時候已經離開碎葉城了,我也離開碎葉了。我是在13 歲那年辭別母親的。那一 年,我第一次聽駱駝隊的老漢講起敦煌的故事。15 歲,我到了長安。在一家大 秦人開的酒家雜耍...

為什麼唐朝在 安史之亂 後藩鎮割據,而漢朝卻在 七國之亂 後走向興盛?

田海 七國之亂主要集中在東部,平叛很快,不足一年,漢朝實力沒有遭到破壞。前期主要靠粱王和齊王對抗反王,周亞夫是看準了才動手。安史之亂,經歷八年,中原和關中都殘破,皇帝是靠藩鎮撐到勝利,自己缺兵少將,對北方和西北都有點失控了。 吳小明 看來這麼多人的回答。感覺都不在點子上。人心 形勢這些算是輔因,絕對...

楊貴妃在唐朝由盛轉衰中,是怎樣的乙個角色?

陌然 都說紂王比唐玄宗好,雖然他放棄了江山,但他沒有辜負妲己,但唐玄宗既辜負了楊玉環又沒了江山。楊玉環的死就標誌著唐玄宗地位和權利的下降 波波 悲劇角色。李隆基對楊玉環的寵愛是,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楊玉環如何承受得起啊!在馬嵬事變中,楊玉環以身赴死,化解了唐玄宗的政治危機,是否也有一種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