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認為秦國統一六國的主要原因是商鞅變法?

時間 2021-05-08 00:37:52

1樓:

秦王中有乙個先知型的人物嗎?

乙個都沒有。

什麼叫先知型君主呢?比如穆罕默德那樣的。他和他的聖徒們對社會的改造取得了舉世睹目的成就。

但是這樣的社會變革在秦國顯然是由商鞅來主導的。既然是由商鞅主導的,歷史功績不歸給商鞅,難道歸給秦孝公?

秦孝公真有水平,自己像穆罕默德那樣寫書,自己頒布法律,自己當先知唄。

秦孝公既然沒這水平,那麼事情是誰做的,歷史功績就要歸給誰。

2樓:子弈

商鞅變法是秦國強大的基礎。為秦國定下了一套強大的法規。

後來的秦國君臣都比較有為,秦國奮六世之餘烈的積累配得上大一統的成果

3樓:回雪流風

因為他們沒學過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如果學過就應該知道,創造歷史的是人民群眾,而不是個人,所以秦國統一的主要原因應該是秦國全體國民的努力以及山東六國的不給力

4樓:魚老師的小年年

是,但更重要的還有每一代君主不滅的雄心。自商鞅變法起的每一代秦王,不論是在為三天的還是在位五十六年的,沒有一位是不是野心勃勃,繼承遺志的,雖然秦惠文王車裂商鞅,無論是私仇還是為了借商鞅廢除老世族,但是對於變大強國是一直堅持的,因為他知道他要強大必須依賴變法,後面君主亦如是,他們有一顆想強大的心和不止的奮鬥。

魏國的李俚變法不夠好嗎?齊王有孫臏這樣的奇才不夠難得嗎?但他們失敗的原因,除了變法不徹底,還不都是君主覺得強大了就可以躺贏了,於是無所事事,享受驕矜,聽信讒言,小人治國。

講到底,人定勝天。

5樓:哈里謝頓

因為我們上學歷史書裡就這樣,只記載標誌性的重大事件。一般介紹完「商鞅變法」以後,肯定會強調其重大意義。然後就開始介紹秦滅六國一統天下了。

可能有的還會介紹一下長平之戰,因為這是秦國能否統一天下的決定性戰役。這給人的感覺就是,中間幾代君主好像沒做什麼事,可能就是守著改革的成果,然後到始皇這裡,一統天下了。如果不深入了解,很難知道中間的幾位君主對秦一統做出了多麼大的貢獻。

誠然變法的作用不可忽略,但我感覺根本原因在於君主的英明,以及對人才的運用。

君主英明,變法才能一直推進下去。吳起在楚國變法,然後支援變法的楚王死後,吳起身死,之後變法也沒有被繼續貫徹執行。楚國最終沒能重振雄風。

對人才的作用上面,《諫逐客書》裡面說的很好了。商鞅,張儀,范雎,李斯,蒙驁,呂不韋……等諸多非秦國的人才均對秦朝的統一做出巨大貢獻。

6樓:Marxist

首先,商鞅變法讓秦國奠定了封建制度的初步基礎,這符合當時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歷史趨勢。

第二,商鞅變法確實合理,符合秦國國情,如廢除世卿世祿制,實行軍功爵制。這一措施大大提高秦國的軍事能力。為什麼秦國會有白起,其他國家沒有?

因為軍功爵制下,打仗越厲害的職位越高,待遇越好。

第三,秦國六代的秉持。商鞅變法最重要的不是商鞅,是秦孝公以及後來的歷代秦國國君。秦國並不是最早變法的國家,南韓在前335年有申不害變法,最終因地域限制而無疾而終。

楚國在西元前386年有吳起變法,最後楚悼王去世後被舊貴族射殺而變法夭折。當然,最可惜的是魏國,西元前455年,李悝在魏國開始變法,這次變法是戰國變法運動之始,最終李悝死後,變法重臣吳起因被猜忌而出走魏國。而燕國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變法,齊國也只是在鄒忌的建議下整頓了吏治,趙國僅僅改進作戰方式,改車步配合為胡服騎射,連軍事制度都沒變,更談不上變法,然而作戰方式又最好學,也就囂張一段時間。

但相較於秦國,魏國楚國可惜至極。

當然,秦國後面也進行了一些變法,但是也只是對商鞅變法的完善補充而已。

7樓:再論秦

我說五個原因,可能不全面。

一。秦始皇為了拔高商鞅的評價,證明商鞅變法是成功的,篡改秦國史書,給商鞅加了一些本來不存在的戰績。比如桂陵之戰中占領安邑,馬陵之戰中攻占河西地區,逼迫魏國遷都,從而使後人誤以為商鞅的辦法奏效,秦國的軍事力量經過變法增強了。

二。乙個錯誤觀念:越徹底的變法就越成功。

實際上,秦國的制度,法律是在不斷試驗,總結,糾錯的過程中演進的,它持續變化,沒有一定之規,就像麵糰一樣被任意揉捏。戰國時代,從商鞅之前的秦簡公, 秦獻公,到商鞅之後的秦惠文王,魏冉,呂不韋時期,都有一些重大變革。

但是,這些變革都不如商鞅變法有名,因為大家認為,它們不如商鞅變法徹底,加起來都不如商鞅變法對歷史的影響重大。

並不是越徹底的變法越成功,凡事都要講乙個度,過猶不及,欲速則不達,治國是複雜大工程,更應該注意分寸。

我用乙個比喻來說明,商鞅對秦國說,現在你還是小孩子,正在長身體時期,應該不顧一切的多吃東西,你吃的越多就長的越快,越高。

秦國拼命的吃,結果肚子給撐破了,得了胃穿孔,秦國沒有迅速成長起來,反而耽誤了不少時間。

後面的秦惠文王是個好醫生,他內服外敷,對症下藥,基本上治好了胃病,秦國的消化系統重新開始運轉,恢復健康的秦國用和其他人差不多的,普遍的,正常的方式慢慢成長起來。(秦惠文王時期並不是完全治好,直到呂不韋取消斬首授爵制,商鞅的後遺症才完全治好。)

後來秦國長成了巨人,於是大家總結原因的時候,說是商鞅那次,秦國吃的特別多造成的。

三。乙個錯誤思維習慣:後世往往習慣性的認為,史書中能夠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是歷史當中最能幹的人物,最重要的人物,他們取得了重大成就,其實這個也不對。

某個歷史人物給後人留下深刻印象,不一定是因為他的成就,有可能是因為他的作風。

什麼樣的人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呢?行事作風強硬,特立獨行的人物。作風強硬給人一種很霸道,很自信,很堅決的感覺。

特立獨行者做的事情在史書中獨此一家,給人一種鶴立雞群,不同凡俗的感覺,它們都能給後人留下深刻印象。

商鞅的行事作風就是一種典型的,很強硬,很特立獨行作風,因此他被高估。

然而,並不是作風強硬的政策,在實踐中取得的效果就一定好,如果你的政策使用的方法本身是錯誤的,你越是強硬的堅持它,對國家造成的危害就越大。

你總是另闢蹊徑,不走尋常路,也不一定會取得好效果。

政策是否成功,還是要看政策本身是否合理,執行是否得當,和制定政策者的作風沒有關係。

商鞅缺乏政治才能,判斷力,決策力,執行力都很差,但是由於他的作風,由於他突出的個人形象,後人總結秦國勝利原因的時候總是注意到他,他的歷史影響力被高估了。

同理,趙國的趙武靈王也被高估了,胡服騎射的意義沒有我們通常認為的那麼重要。

秦獻公,秦惠文王,孟嘗君這些人是真正塑造歷史程序,決定歷史方向的大人物,他們作風很務實,一心一意追求最好的效果,從來不樹立鮮明的個人形象,因此他們的歷史影響力被低估了。

四。經常出現的乙個問題:把時間上的前後順序等同於邏輯上的因果關係。

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在戰場上打了很多勝仗,因此有人認為秦國的勝仗是由於商鞅變法造成的。

秦國能夠打勝仗的原因很複雜,多元,實際上,根本無法證明它和商鞅變法有因果關係。

在商鞅變法之前的秦獻公時期,秦軍的戰績比商鞅時期好一百倍,請注意,我說的這句話一點不誇張。

秦獻公進攻魏國的時候,魏國的魏惠王剛剛繼位,三晉聯盟得以重建,當時韓趙兩國對魏惠王抱有希望,它們都搶著對魏國表示友好。在和秦國作戰過程中,魏國得到了韓趙不少幫助,結果秦國一對三多次打敗魏國。

商鞅進攻魏國是在桂陵,馬陵之戰時期,當時魏國先和趙國,接著又和南韓翻臉,它受到了其他國家的四面圍攻,形勢很不利,秦國只是圍攻魏國四個國家中的乙個,結果秦軍打的一團糟,商鞅的戰績是秦始皇給他冒名頂替,造假造出來的。

秦獻公也進行了改革,我認為,秦國真正崛起是在秦獻公改革時期完成的,是秦獻公的功勞,這個比歸功於商鞅更有事實說服力。

五。被法家的虛假宣傳所迷惑。

總聽到一種說法,諸子百家當中,法家是最務實的。

但是,這能證明法家很務實嗎?

這只能證明法家想務實,不能證明它真的務實。只能證明它想富國強兵,不能證明它真的能夠做到富國強兵。

大家都想成為億萬富翁,可是,真的能成為億萬富翁的有幾個?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法家從來沒有通過實踐這一關,一次都沒有。

在實踐當中,法家的辦法沒有取得神奇的效果,反而總是事與願違,南轅北轍,走向了自身的反面。

德勝公說過,「政治路線決定一切」,法家政治路線錯誤,路走歪了,方法不對,它定下的目標再巨集偉有啥用呢?

8樓:風雨雲台

這是一種臉譜化的認知,我覺得最合理的理解應該是商鞅變法開啟了秦國的強盛之路,至於最終的統一應該歸功於每一代秦人的努力。

變法改革這樣的操作旨在更改不合理的制度,這些東西都是靜態的。統一全國是乙個動態的過程,不是說有了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就可以躺著統一了。在統一六國這個動態的過程裡需要每一代人的努力。

9樓:土琵琶奸商

因為很多人只知道商鞅變法啊

但yysy,商鞅變法是秦國統一程序中最具標誌性的事件。但秦國統一的主要原因是進入戰國後每個君主都是非常賢明的,知人善用,堅持不懈地變法、改革、強兵,不會像山東六國出現人亡政息的狀況。這使秦國能一直維持強盛,所以賈誼才會說嬴政是奮六世之餘烈。

10樓:凱申物流

商鞅變法前,50萬秦軍被不到5萬魏軍暴打(陰晉之戰)商鞅變法後,10萬秦軍能斬首魏韓24萬,7萬秦軍能攻破楚國兩都鄢城郢城

你可以說秦國能夠統一是因為戰略的正確,但是如果沒有商鞅變法的耕戰軍功制度,秦軍戰鬥力是很拉胯的,沒有強大的秦軍戰力作為基礎,再好的戰略也實現不了。吞巴蜀,要求是秦軍打掉巴軍蜀軍;東割膏腴之地,你不把魏韓軍隊打敗殺光,魏王韓王會直接給你土地?

商鞅變法是基礎,底層架構,有了商鞅變法不一定統一六國,沒有商鞅變法,秦國存活都是個問題

為什麼秦國統一六國後會迅速被推翻?

乙個愛思考的老年 秦朝除了,本土以外,其他六國地區他都相當於軍事征服政權,而且處於政治轉型期,最需要內部強權人物來隱定的時候,強權人物突然死了,內部直接亂了,所以秦朝就完蛋了 chuyunhuan 簡單回答 對於反叛者,太過於仁慈,該殺不殺。律法缺失,無穩定社會之法。沒有統一的核心主流思想。對士大夫...

秦國為什麼強大到可以統一六國 卻又弱小到二世而亡?

TonyBlue 在轉機,簡單回答 成也秦法,敗也秦法。經商鞅及孝公以來歷代勵精圖治,秦法已成為當時諸國中最為有效 最有生命力的法度,直接助力秦國問鼎天下。舉一反三 當秦法給奴隸也開啟了一扇門,可以靠軍功出人頭地時,也為所有人開啟了一扇通向未來的希望大門。當勝廣大喊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時候,秦朝統...

秦國統一六國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擴大 比如現今的蒙古 俄羅斯 越南泰國片地 甚至歐洲等地?

夢留寒武紀 看了很多回答,受益良多,說說自己不同的看法吧。原因其實很簡單,華夏文明是農耕文明,做啥事都離不開種地,始皇帝為什麼北上攻擊匈奴,因為他們經常過來搶劫影響到了老百姓種地啊。為什麼要南取百越,因為那裡水系不錯,開發好了可以種地啊。蒙古能種地嗎?西伯利亞能種地嗎?在當時看來,要來何用?對古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