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六國一直覺得秦國要統一他們

時間 2021-05-06 03:54:03

1樓:

你有證據嗎?

六國只是覺得秦國總是侵略自己而已。只要能保住自己不亡國就行了,什麼割地啊,給錢啊,送兒子,送孫子啊,沒問題…

2樓:鐵木真

這個問題其實就是需要回答為什麼天下要歸一

在當時的背景之下,天下歸一是我們民族意識上的一種必然。我們這個民族,炎黃伊始,就已經形成了尊一治天下的意識,只是不同階段制度不一樣,三皇五帝時期是禪讓方式確定尊誰治天下;夏商周時期是世襲方式確定尊誰治天下; 進入東周後,春秋時期的諸侯爭霸,也無非是爭尊誰為大(伯,伯通霸)來一匡天下,匡有匡扶的意思,就是天子不行了,我輔助他號令天下,其意識上還是尊一號令天下。而進入戰國時期天子逐漸最終徹底的崩塌了,匡著匡著也就沒有匡扶的必要了,但大家意識上都知道最終還是要一天下的,具體誰能夠一天下,那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天下最終歸一在當時也是深刻於天下之人以及六國君主的意識之中的。既然要歸一是趨勢和意識意願,那就自然會假想只有強者有這個可能,戰國後期,就自然而然會認為是秦。

詳解可看另乙個問題:秦為何能統一六國

3樓:霍霍小丁

他們並不是擔心秦國統一他們,他們擔心的是秦國一旦強大了就會東出蠶食山東六國的土地,土地和人口是乙個國家的經濟基礎,如果土地沒有了,那麼國家的實力就會被削弱,國家實力削弱了就會被強國逐漸蠶食殆盡。所以他們懼怕的是秦國來吞併他們。

4樓:龍韡

你問錯了,六國開始就沒覺得秦國要統一他們,他們覺得秦國就是想取代周當秦天子,他們六國還可以繼續做小諸侯國,結果嬴政要搞革命,不讓他們做諸侯了。等他們明白的時候已經晚了。

5樓:左飛

我覺得主要是編劇是現代人、從第三視角早就知道了結論:秦國要統一六國。所以,在編寫劇本時候潛意識或不自覺帶入了這點,讓六國的人按這個既成事實來演了。

如果真的是身處那個時代,六國的人絕大多數估計都不覺得秦能統一他們,能模模糊糊預見到秦能一統的估計都算是那個時代的智者了。

6樓:無何鄉居士

電視劇集採用的是後人視角,其實秦在戰國末年確實很強,但並不能超過六國之和。確實是第一強國,但並不能明顯看出有一統天下的底蘊。後面能十年內平定六國,始皇帝的能力絕對是關鍵。

7樓:許立

秦滅六國後盡毀六國史書,現存史書都是以秦國的視角來看待吞滅六國的,從稱謂上就可以看出,例如山東六國(崤山以東),關東六國(函谷關以東)……這樣的史料使得後人有此感覺。

8樓:biu biu雜貨鋪

戰國時期,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並立。戰國中期,齊、秦兩國最為強bai大,東西對峙,互相爭取盟國,以圖擊敗對方。其他五國也不甘示弱,與齊、秦兩國時而對抗,時而聯合。

大國間衝突加劇,外交活動也更為頻繁,出現了合縱和連橫的鬥爭。

合縱連橫的實質是戰國時期的各大國為拉攏與國而進行的外交、軍事鬥爭。合縱就是南北縱列的國家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強國,阻止齊、秦兩國兼併弱國;連橫就是秦或齊拉攏一些國家,共同進攻另外一些國家。

合縱的目的在於聯合許多弱國抵抗乙個強國,以防止強國的兼併。連橫的目的在於侍奉乙個強國以為靠山從而進攻另外一些弱國,以達到兼併和擴充套件土地的目的。當時的最著名的縱橫家除了蘇秦、張儀之外,還有公孫衍。

合縱與連橫變化無常。公孫衍、張儀、蘇秦等人遊說於各個國家,合縱既可以對齊,又可以對秦;連橫既可以聯秦,也可以聯楚,這就是所謂「朝秦暮楚」。

後來,因為秦國的勢力不斷強大起來,成為東方六國的共同威脅,於是合縱成為六國合力抵抗強秦,連橫則是六國分別與秦國聯盟,以求苟安。秦國的連橫活動,目的是破壞六國間的合縱,以便孤立各國,各個擊破。

西元前318年,經過蘇秦的遊說,楚趙燕齊等幾國聯合,共同伐秦。因為楚國最為強大,楚懷王被推為縱長。屈原等眼光長遠的政治家,一致支援合縱之策,因為楚國最大的威脅毫無疑問來自秦國。

雖然實力與楚國相當,但秦國擴張的慾望,是六國中最為強烈的。對於楚國而言,團結六國,共同抗秦,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9樓:久作無端客

因為視角不同,大秦帝國以秦國為第一視角,所表現的都是以秦國為主的大事件。

大爭之世,列國伐交頻頻,強則強,弱則亡。

不止秦國想掃滅六國,六國都那麼想的。

甚至於七雄之外的宋國也是這樣想的。

據史記所載,

君偃十一年,自立為王。東敗齊,取五城;南敗楚,取地三百里;西敗魏軍,乃與齊、魏為敵國。盛血以韋囊,縣而射之,命曰「射天」。

淫於酒婦人。群臣諫者輒射之。於是諸侯皆曰「桀宋」。

「宋其復為紂所為,不可不誅」。告齊伐宋。王偃立四十七年,齊湣王與魏、楚伐宋,殺王偃,遂滅宋而三分其地。

這個小小的宋康王,但野心足夠大吧,只是不知道遠交近攻,四面樹敵。伐是伐了,沒外交好。於是被齊、魏、楚合力滅了。後來齊國吃獨食,外交也沒搞好,被六個流氓按在地上摩擦。

這種事在戰國很常見,秦國就被打進函谷關多次。

秦國要東出統一他們,就跟戰國首霸的魏國要攻進函谷關滅了秦國一樣,並不是什麼語言藝術。只是剛好函谷關以東是六國,以西就是秦國腹地。

長平之戰的時候,秦趙對弈,列國作壁上觀,誰都不幫,你以為他們不知道秦國想統一天下,可TM趙國也是這麼想的啊。此消彼長,他們二虎相爭,自然五國得利。

「橫則秦帝,縱則楚王」——秦楚

「約為東西二帝」——齊秦

在戰國及歷代的史學家們,都認為能和秦國爭天下的至少有齊,楚。

戰國七雄最終由秦國一統天下,此乃時也、運也、命也。

10樓:品牌戰略者牧晨

編劇沒轉過彎,所以導致全片上下都未卜先知。你說得沒錯,六國沒統一時,估計沒人會信秦國統一天下。

很多人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用現代人的思維看待問題,當時的六中國人都不信。

打個比方,我來自未來2023年,告訴美中國人,中國要統一世界,我覺得當今社會絕對沒人信。

11樓:知了

之所以六國覺得秦國要統一他們,是因為他們內心也存在統一天下的心思,只是實力不夠而已。

周王室衰落,春秋紛爭,戰國爭霸。

任何乙個有能力的君王都有取周王朝而代之,所以才有春秋之爭。

前期針對的是那些小的諸侯國,後期就是大國之間的征戰和吞併。

在這個過程中,一旦其中一國變的強大起來,自然會招致其他國的聯合抵制。

就像最開始的魏國,它走向衰敗,不是與秦之間的戰爭,而是與齊的馬陵之戰。在其之前,它與秦交戰過,與楚交戰過,與趙也交戰過。

一旦一國變的強大,就會成為天下諸侯的公敵,因為每個國家都知道一旦它足夠強大就會發起統一天下的戰爭。

所以當秦變的強大的時候,六國自然有這種危機感。

但六國依舊對秦的實力沒有足夠的了解,也對它的野心沒有足夠的重視。在面對秦的時候,六國不能聯合,最後被秦一一擊破。

12樓:飄雪之夜

不但六國覺得秦國要統一他們,魏惠王攜韓伐趙,楚懷王滅越北進,齊緡王滅宋,也都引起了列國恐慌,那時秦國也是「恐慌」的乙份子。列國很清楚兼併戰爭的模式,也很清楚將要發生什麼。如果他們自己做大,他們也會這麼做。

13樓:弒君者趙盾

因為這根本就是個偽命題,六國在滅亡前根本沒有會被秦國一統的憂患意識。六國之間一樣在互相征伐吞併,六國的貴族內部一樣在爭權奪利,六國滅亡前夕,楚國為了彌補被秦國占領的損失出兵滅了內亂中的魯國,燕國在趙國長平之戰後趁著趙國新敗第一時間去偷襲。齊國剛被五國討伐險些滅國,加上離秦地遙遠,根本沒有唇亡齒寒的憂患意識,對秦滅三晉全程作壁上觀。

為什麼戰國六國會被視為蠻夷的秦國而統一,而現在我國在西方國際眼中視為蠻夷?

封狼居胥 秦國被稱為蠻夷主要是地理位置屬於西戎,秦國尚武也和這個有關係,從秦孝公開始商鞅變法到秦始皇一統六國,是歷代秦王多年累積下來的,秦國只有農民和軍人,窮人想要翻身就去參軍,你戰死了功績可以讓你兒子繼承,秦中國人不是種地就是打仗,就好比玩英雄聯盟對面就是偷塔,沒有花裡胡哨的,秦國一統是必然。中國...

為什麼父母一直覺得什麼都是我的錯?

熊熊獨劍客 我的父母也是這樣,不管我受到來自於誰的委屈,只要是我跟他們說,那這件事錯的一定是我,要麼就是我不包容,要麼就是我不懂事,要麼就是我能力不行,之前自己年紀小,我感覺我的三觀都因為他們而產生了變化,從小就自卑,不自信,做人也是唯唯諾諾的後來在外面上大學,很多事情不依靠他們,整個人反而改變了不...

為什麼一些變形金剛玩具會偷膠,一直覺得那樣影響體驗容易壞。?

神主牌的十年 主要是塑料本身的問題,如果太厚會導致諸如縮膠之類的問題 至於想省成本,很多人會誤以為這一點是最主要的,各種大v帶頭不說,黑都黑不到點子上,省成本是沒想著多蓋一片,和偷膠無關 壞是不存在的,頂多是看著不爽。壞不壞最終看的是料子好壞與品控好壞,這就是很複雜的事情了。孩婊沒換代工之前誰質疑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