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自然科學,知乎使用者是不是看不起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如果是,為什麼?如果不是,你更喜歡哪乙個?

時間 2021-05-06 14:12:15

1樓:扶搖

首先要表揚題主,用詞非常準確,我認為確實應該用人文學科而不是人文科學。從現實看,確實有部分人更看不起社會科學與人文學科。原因主要有三:

1. 這是社會環境的影響。所謂科學壓倒一切可能恰恰是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徵。

韋伯認為現代社會就是工具理性壓倒價值理性,所以科學獲得了對其他學科的統治地位。一方面科學壓倒了哲學,後者是價值理性的代表。另一方面文科自身被科學化了,這是社會科學產生的重要原因。

西方社會首先發生了科學壓倒其他學科的情況,但是因為西方社會的人文主義傳統,所以這個情況相對不那麼嚴重。而中國傳統人文學術資源的斷絕(道統的中斷),使得這個問題在中國尤為嚴重,所以重建乙個文化中國的難度比重建乙個科學中國的難度要高得多。我個人看不到扭轉這種趨勢的可能性。

2. 中國作為乙個後發現代化國家的國情,使得我們對自然科學的需要更加迫切。所以乙個學科的發展程度與社會影響力,並不主要取決於該學科自身的學術水平,而是來自於某種社會需要。

例如馬學科這些年的快速發展(主要指教育資源投入的增加)並不是因為他們的學術水平提高了,而是相關部門認為他們的水平還不夠高(出於講好中國故事的需要)。而中國現代化的過程,主要是工業化的道路。解決的是生存和安全的問題。

在這個背景下,理工科更能夠直接服務於國家戰略,直接創造物質價值,自然就更受重視,也有資源上的傾斜。例如我們有兩院院士,卻沒有社科院院士。這方面遼寧的高校體系是個很好的例子,作為老工業基地,也就是中國工業化道路的乙個縮影。

遼寧有全國一流的理工類院校,而體現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的高水平綜合性大學,就基本為零了。

3. 如果說所謂理科獲得了教育發展的優勢地位還不是產生學科歧視的充分條件的話,那麼學科之間因為缺乏了解而產生的刻板印象則進一步惡化了狀況。高中分文理導致了人們很難建立起完整的印象。

對很多學理的人來說,大學的公共政治課老師可能就是他們接觸過的最高水平的文科學者了。而由於某個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們的基礎教育體系,包括部分大學提供的文科公共課,其所提供的知識質量與研究方法都遠遠低於理科所提供的知識質量與研究方法(這不是跨學科的橫向比較,而是由他們各自在學科內部的縱向比較而言的),這進一步強化了人們的刻板印象。知乎上就有這樣的範例,在有關電車難題的問題下,不少人都利用數學方法嘗試給出所謂最優解,完全沒意識到自己攻擊的是個稻草人。

當然,隨著未來我們面臨的主要問題從吃不飽飯逐步過渡到總是挨罵,可能會更加重視社會科學與人文學科也說不定。但我本人還是比較悲觀的。

2樓:隨州歡迎您

人文社科領域,用哲學語言說,是屬於意識層面;用傳統文化說,是形而上的東西;用科學語言說,屬於精神層面。相對於物質這些形而下的器,人文社科是「務虛」的,但是,此「務虛」才是真正的、恆久的「務實」。

人文社科領域不當言論比例較多的問題,是由於我們意識形態領域的放任自流與荒蕪造成的。而這種「荒蕪」,是由於我們沒有集體信仰造成的。

人類社會的發展,涉及信仰、意識形態、上層建築、經濟基礎四個層次,我們始終在最底層徘徊。

歸根結底,我們沒有從哲學上解決:人為什麼活著?中國向何處去?這兩個根本問題。

3樓:平凡自由成人

看不起?不,複雜了。

知乎裡有些人應該是出於以上考慮,兼顧個人自由追求和國家社會福祉,不能從事所喜歡的,因為思想成熟需要犯錯,就當做純粹的興趣。

4樓:銀色韻律

瀉藥不是看不起人文科學,而是人文和社會科學太善變了,累覺不愛。

自然科學是有相對來說比較固定的金標準。遠古時代1+1=2,幾千年過去了,1+1還是=2。就算有些自然科學的演算法在變,但我們知道它總是變得更精確,更貼近客觀事實。

誰是對的,誰是錯的,做個實驗,一目了然,爽。

但從社會人文角度,從遠古到現在遠古的時代,社會制度變來變去,人群的道德觀念變來變去……如果對待不同的性別,如何對待難民?怎麼對待罪犯?安樂死的問題……好多問題都是各年代的統領們自由心證,觀點完全相左的人,竟然都能說得頭頭是道。

君不見,這世界上到底是女的更吃虧,還是男的更吃虧,就辯論了幾千年,正反雙方都能舉出茫茫多的鐵證,而且可以預見的,只要人類還有性別之分,這個辯論就將永無休止的持續下去而且永遠得不到乙個能夠被大家接受的結論。

類似這種情況在人文學科和社會學科裡還有很多,沒什麼好的辦法可以驗證到底誰才是對的,甚至現在大行其道的東西,說不定過百年就又主流被打倒了還踩上一腳。

心累,不想追……

5樓:

擺事實的時候,不講道理也是可行的,比方有人問我,為啥花朵通常是五瓣的。我回答,迎春花通常六瓣,丁香花通常四瓣,葵花花瓣很多。就不用回答為啥了。

當然,社會科學問題也可以用擺事實的方法研究,不過難度大得多,完全改為以事實為基礎,就和自然科學區別不大了。比方心理學,歷史上是哲學的一部分,後來找到了自然基礎,現在屬於自然科學。

經濟科學完全可以成為自然科學,但經濟學家身在其中,為了某些利益口不對心,把黑的說成白的,那就一直進入不了自然科學。

6樓:

個人對知乎的印象大概是:

自然科學=大佬

社會科學=嘎韭菜+憤青

人文學科=小資文青

反思一下自己,形成這種印象可能的原因是:除了自然科學領域的少數幾位,混跡知乎的,好像乙個能打的大佬都沒有。尤其是社科人文領域,又沒人開宗立派,自然沒什麼關注。

7樓:望道爭馳

因為大多數人都有偷懶和獵奇心理,所以需要鼓搗新的、模糊的東西以「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類似於「皇帝的新衣」。

我們知道,從吃、穿等關乎生存的角度看,現代的自然科學的進步屬實有限,從社會人文的角度看,有先秦的歸納殊難更新。與其在一座思想大山底下謀取出頭之日,不如另闢蹊徑,自己搗鼓出一套「標準」。這套自然理化科學到現在雖然還沒能達到解釋內經本草的程度,但起碼這身馬甲是「新的」,名詞全換過了。

新衣由此誕生,願意穿新衣服的當然多,可以「顯得」精神。以上說的是跟風「玩」科學亂「建議」的。當然,不惜燭身以探世界的人除外,這種人在哪個領域裡都有,都是值得尊重的。

學習探索只關乎自己的方向、愛好,與他人無涉更無需從眾,人文社科、理化生物都一樣,沒有高低,走著皆可。

8樓:北海之泉

你問的就是個經典的社會科學問題。

這下面回答問題的答主,哪怕是喜歡自然科學的,回答問題時用的也是社會科學的東西。

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不存在誰更重要的問題,它們之於科學就像是「人」的一撇和一捺。

都是給人服務的工具,誰瞧不起誰呢?

PS:過去的中中國人瞧不起自然科學,近代吃了大虧;如今又瞧不起社會科學,將來怕是還得掉坑里去。

9樓:透心涼

不是看不起社會、人文類學科。

只是本人更喜歡自然科學。竊以為,自然科學更加重要。

社會、人文類學科,很多時候,尋找乙個問題的原因時候,受認知程度和主觀喜好影響,不同的人提供的答案千奇百態,有種「文無第一」,「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感覺,信哪個?這就是乙個問題。

自然科學基本不存在這個問題。如果解釋不清楚,那肯定是認識不到位。「武無第二」。畢竟自然科學基本上都可以用數字來描述了。

10樓:

我更喜歡自然科學回答。當然人文領域寫得好的我也會關注。

但是現在兩個領域都有一幫四三不靠的傢伙混淆視聽。而在自然科學這邊比較容易辨別他們。

11樓:戰鬥力旺盛的勃爵

自然科學裡面民科和權威科學相差天壤之別,相差最小的應該是醫學

社會科學裡面民科和權威科學界限模糊,相差最大的應該是經濟學,不過奇怪的是經濟學依舊民科縱橫勢頭不減

自然科學是不是已經陷入停滯了?

別開玩笑了 既對也不對。對的是人類確實遠達不到之前對未來的預期,但人類之前對未來的預期本身就有很多的想當然。就好比以前的人覺得只要乙個東西不斷加速,就能超過光速了,但後來我們知道高速物體接近光速時質量不斷增大以至於永遠不可能達到光速。又好比當飛機超過音速之後發動機的方式也必須隨之改變,還有急劇增加的...

2015 年知乎 自然科學 領域產生了哪些優質回答及使用者?

胡小貓 知乎熱門的無外乎金融it創業潑美圖,沒幾個認真關注自然科學的吧尤其是基礎自然科學很少直接轉化成生產力的學科比如理論化學,環境科學 有關注有問題才有回答嘛這又不是sci 雜誌有事沒事主動投一篇 我的標籤 理論化學環境科學核化學 穀豐 對於乙個冷門學科來說,在網上進行一些科普說實話是有點難,也有...

為什麼知乎的自然科學問題相對較少?

Chris Wang 真正潛心搞自然科學的人一天到晚都在做實驗,幾乎沒時間去發現知乎這樣的新興網路事務,相對比較傳統,不是很敏感,他們往往有自己的乙個交流圈子,相對都很專業,比如 小木蟲 前些年還是混跡於上的很多人,現在都已經到了公升教授的級別,一代傳一代慢慢就形成了這個環境,他們整個圈子從成長的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