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雪對文學的解讀 文學的源頭在西方 是否太過偏頗?她的理論站得住腳嗎?

時間 2021-05-06 01:33:17

1樓:李代數

我向來是通曉權威的作用的。

設想一間教室裡坐滿了學生,老師突然宣布有人要來講演,通常就會發生這樣的情形:

如果一位白髮蒼蒼而於學生們不知名的老者進來了,大家便猶豫一下,然後也會給予掌聲;

如果是一位其他班的同學進來了,大家通常就會露出那種疑惑的表情來,皺著眉頭審視這位同學,並且要集中精神地聽他的講演,看看是否有什麼漏洞了。

連什麼「文學的源頭」這種無聊的廢論,只是因為她「殘雪」的名號,也要搬出一整套自己的文學理論反覆小心地論證——某些中中國人的理性精神唯在如此情境下將展現它的猶豫。

「偏頗!」 ,「站不住腳!」。就這麼簡單。

2樓:粘皋

就像黑川雅之說的,這是東方和西方文化的不同,東方文化追求的是美,是美意識,西方文化追求的是知,是哲學,兩者不同的文化追求導致了兩者的文學也是不一樣的,只能說近現代文學的源頭在西方。

3樓:秦舞俑

不太了解她和她提出理論的背景,不過我就是來抖個機靈,文學的源頭在西方?那我們就把這個文學給革了,重新弄個文學出來,文學的源頭就在中國了。

4樓:納西索斯

你們這些人啊

言必稱希臘

絕不能來點chinese different 的嗎看我「以其人之道,還制其人之身」、

看我「懲前毖後,治病救人」、

看我「百花齊放,引蛇出洞」

十全武功,蓋世英雄!

5樓:張子立

提出這些話的人,大多慷慨陳詞,彷彿世人皆醉我獨醒的態勢,用一種高人一等的態度論述中國某方面不行。而且在外人聽來,中國就是不行。

但是其實這類話題,都有乙個本質的邏輯問題,只要識破這個邏輯問題,一切就順理成章了。這個邏輯問題就是,在對比乙個事物在不同的地方的不同程度的時候,應該先對事物的定義進行理清。

舉乙個簡單的例子,完全可以有人說,中國古代的藝術遠遠落後於西方。而且能寫乙個長篇大論,並且讓人信服。因為第一,中國目前可靠最古老的建築是唐朝的,而且非常樸素。

但是西方早在西元前就建立了巨集偉的建築,而且流傳至今。第二,直到魏晉南北朝,中國古代沒有人和拿得出手的雕塑,而古希臘時代已經有非常精美的雕塑了。所以中國古代的藝術落後於西方數百年。

第三,古希臘時代就存在有非常傑出的戲劇,流傳至今。而中國完全沒有類似的東西,精神世界非常匱乏。

聽著似乎有些道理(原諒我3分鐘編出來的,不能太有道理)。但是問題就在於,在對比「古代藝術」的時候,並沒有先對中國的古代藝術和西方的古代藝術進行定義。上述的論斷完全是按照西方對古代藝術的定義進行評判的,西方古代藝術三大成就就是建築、雕塑和戲劇。

而中國呢?是青銅器,陶瓷,書法(漢朝左右開始)等等。雙方壓根定義都不同,何談比較?

相信說到這裡,大家應該能理解,殘雪這個人用的無外乎還是這種混淆邏輯的說法。她自己定義了乙個文學,是基本以西方為模板定義的,然後用這個定義來套中國的文學,最後得到結論,中國沒有文學。中外文化本就有差別,在古代更是誇張。

兩地文學風格差別甚大也是正常的,用一地的標準來衡量另一地,豈非可笑?莎士比亞的漢姆雷特固然傳唱已久,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不是享譽盛名嗎?劇本和詞這玩意怎麼比?

誰高誰低?

其餘的比較,單純就是為了表達自己的觀點找的錯誤邏輯而已。這就好像我可以分分鐘證明美國現在的軍隊比圖拉真時期的羅馬軍隊更強。有意義嗎?

6樓:沒有馬的騎兵

中國的文學要說早,也有古代文學。但要說現代文學範疇的作品,的確起步有點晚了。源頭什麼的其實沒必要爭辯,誰先誰後說明不了什麼。關鍵是現階段我們是否能反超,並且成引領潮流的領頭羊。

我認為目前來看還是任重道遠呢。諸君,努力吧!

7樓:

不太了解這些東西,但上次語文考試考到了她的一篇文章《老蟬》,看的我自己像個nc,晦澀,難懂,不明所以,就像強行裝逼。

對比語文書上選的那些課文,我真覺得他們水平差的不止乙個量級。

文學的源頭在西方還是東方,作為乙個作品寫出來別人都難以讀懂的人,難以理解她要表達的意思,我覺得她這解讀很難讓我信服。

8樓:

以我水知乎的經驗來看,講道理擺資料,客觀的分析利弊,擺出問題,在回答者資源等同的情況下,通常遠不如一句暴論看的人多。

所以可能站不住腳,但流量反正吸引到了,後面想幹啥就是人自己的選擇了。

9樓:

正如教員所說的:我正式勸同志們讀一點書,免得受知識分子的騙。

作為乙個碩本哲學專業的,真心不覺得西方的那一套有什麼優越的,說不通的都歸到神身上,就現在這現代社會,都還想把神創論放到和演化論乙個等級放進教學計畫裡。

10樓:「已登出」

磚家強答,磚家雖是文學外行,但也要強答,因為這是知乎。。。。

殘雪的表述有點含糊不清,因為闡述這個觀點之前,背景沒有說明白,

所以問題的關鍵在於讀者如何去理解。

可是我們知道,包括磚家我本人在內的大部分文學(作品)讀者,

其實都是非常底層的(故事)讀者,僅此而已。

我們看了一本書一本名著,我們知道其中的故事情節,人物命運,我們甚至也知道名著產生的年代,背景,和文學家們所說的它能代表什麼意義,以及它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

能知道這些東西的讀者,已經非常少了。真的,萬里挑一都不為過。

這樣的讀者,如何能理解殘雪本篇的論點嗎?

磚家非常負責任地告訴,根本不可能理解。

就算理解了,也囫圇吞棗,一知半解。

有些東西,讀者和作家完全不在乙個層面上。

所以作家的某些想法觀點,作為讀者,不一定真能明白。

應該說,殘雪在表述的時候沒有為普通讀者事先釐清什麼是嚴肅文學,什麼是現代文學等等這些基本概念。而這些東西在殘雪一級的作家眼裡,在高階讀者眼裡,根本不用講。

那麼誤會自然就會產生。。。

退一萬步講,殘雪有自己的觀點,是因為她自己的創作閱讀經歷很獨特。她是從自身的經驗中得出這樣的結論。

我們只能把她的結論放在文學這堂課的大背景之下去觀察,看她有沒有游離於文學之外,是不是具有獨創性、前瞻性,等等。

我個人覺得,她的觀點是站得住腳的。

中中國人的文學作品,確實是不太注重個人體驗的,不太會進行深入的自我(關於人性)靈魂挖掘,因為這樣做太危險。這是儒道釋三家思想影響中中國人幾千年之後的結果。尤其在儒家思想框架之下(不要忘了孔子主要的思想觀點其實就是倫理學,社會關係學),作家真的很容易把自己超然於外物,甚至顧左右而言他。

所以從這個觀點來看,殘雪說的沒錯。。。。

以上磚家觀點。。。。今兒早上喝得有點高,

這類問題都敢答。。。。

11樓:杜若致遠

「神聖家族」是給哲學家鮑威爾兄弟及其信徒所取的綽號。這班先生鼓吹一種批判,這種批判超越一切現實、超越政黨和政治,否認一切實踐活動,而只是「批判地」靜觀周圍世界和其中所發生的事情。鮑威爾先生們高傲地把無產階級說成是一群沒有批判頭腦的人。

馬克思和恩格斯堅決反對這個荒謬而有害的思潮。為了現實的人,即為了受統治階級和國家踐踏的工人,他們要求的不是靜觀,而是為實現美好的社會制度而鬥爭。在他們看來,能夠進行這種鬥爭和關心這種鬥爭的力量當然是無產階級。

如果文學一味講《批判》,甚至把批判許為《真正的文學》的唯一,那不過如此。

學醫救不了中中國人。學文也不能。

饒乙個相關回答。

如何評價傷痕文學?

12樓:

不是文學專業的,且提供一種解釋的可能性。

現代化程序中,後發國家(包括中國)的「救亡壓倒啟蒙」,必然導致了社會程序中各類傳統的斷裂,文學傳統也是如此。相當於是本來黃河和長江都從青藏高原往下流,結果你在三峽直接把長江堵死了。海水裡只有黃河水而沒有長江水,這既是現實,也是乙個更大層面的現代性困境的一部分。

而個人認為這種說法的侷限性在於,文學不像江河水那樣清楚可控制;雖然文學傳統斷裂了,但是舊時代的傳統依然想「幽靈」一樣蔓延在新的普世性文學中,如同三峽的水化作水蒸氣經過長途跋涉變成雨滴灑在東海上。正如同現代化程序導致了幽靈的產生,現代化程序同樣也可能在幽靈身上寄寓新一輪進步的希望。

13樓:

站不站得住腳,都已經沒有什麼現實意義。

文學,尤其是嚴肅文學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了。

往前算當然不是這樣,遠古時代史詩是記載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司馬遷和孔孟可以說塑造了中國文明。。。古希臘史詩和悲劇被重新詮釋加上文藝復興時代的那些文學作品塑造了西方文明。。。

但問題是。。。科學出來了,在當今這個時代,如果誰誰的去尋求什麼思想尋找什麼答案。。。有歷史學家,有各門各類的社會學家(反正我數不齊全),有研究思想史的,有研究文學史的,有研究藝術史的。。。

有研究認知的,有研究心理的,也有研究腦科學的,語言也有人研究,有的語義學問題都可以通過計算來處理。。。然後經濟學,社會管理,政治學,又是一大票。

這年代如果誰還通過文學去尋找什麼答案。。。反正我覺得很低效很傻瓜。。

嚴肅文學還能承擔什麼呢?人類心中永恆的矛盾和衝動?哦,或許吧。。。。您隨意。。

照我看描述成邏輯無法自洽造成的類神經病和量子漲落導致的神經元脈衝更合適點兒。。。

14樓:艾nou

希望有人看到我的回答,也希望大家從更寬更廣的視角想一想

本人讀的文學作品不多,也就不從這方面獻醜了,哈哈

我想從其他方面談談(難道是哲學或者藝術?)

不不不,範圍太小了,首先我想從文化方面談談

都說「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我是再認同不過了,那麼文學又是什麼?我覺得「文學是文化落實在語言方面的集大成者」(你這不廢話嗎?)

不不不,我想說的是,首先中華有文化嗎?有,不僅很燦爛還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然後既然中華有文化,而且文學是文化落實在語言方面的集大成者,那麼難道中華文學的源頭不是中華文化?難道有人不承認中華文化?

(每個自然發展出文字的文明它的文學的源頭必然是其本身的文化)

到了現代社會,中國由於「挨打」的特別慘,所以發奮圖強,學習了很多西方文化,包括文學上,但是有人依此就說中國現代文學的「根」就在西方,我要發個大大的問號?這個結論是怎麼得出的?反證很好反證,既然「根」在西方,那麼我們很了解西方作品的內涵和思想啊,你去看看有多少人看完一本西方的文學作品,一臉茫然啊。

(你這個並不能證明吧,中國現代文學已經「變異」了,就像英美的不同體制)

英美體制再不同,也是資本主義制度,也不會是社會主義啊,就像我們看很多西方文學作品一臉茫然的樣子,西方的人看我們的文學作品不也一樣嗎?這是文化的隔閡,文化的隔閡讓我們思維不一樣,共情點也不一樣,這種文化的隔閡恰恰證明文學的根在自己文化上,中國的現代文學也一樣

西方有個觀點「中國沒有哲學」,我又是大大的問號,難道中國古代人沒有價值觀嗎,沒有人生觀嗎,沒有世界觀嗎?(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難道不是人對世界的哲學思考?)直到現在,我們學習了西方這麼多年了,我們變成西方人了嗎?

沒有,我們還是中國人,我們的共識還是中華文化,而不是西方文化或者西方哲學,我們的思想和三觀並沒有替換成西方的思想和三觀,恰恰不證明我們擁有自己的思想和三觀嗎?當然,受了西方很大影響(我覺得這種影響更像字面上的「拿來主義」,把一些西方思想比如馬克思思想,直接拿來融入到我們的思想體系中,有利自己的留下,不利自己的拋棄)

最近疫情可以看出,西方小看了中國,也小看了中國文化的力量,我覺得中國人自己都小看了我們的語言和文字,只是工具嗎?

(最佳體現在成語上,比如三十六計:瞞天過海、圍魏救趙、借刀殺人、張冠李戴

、以逸待勞、趁火打劫、聲東擊西、無中生有、暗渡陳倉、順手牽羊、調虎離山、欲擒故縱、釜底抽薪、混水摸魚、金蟬脫殼...這些每乙個都是乙個智慧型,古人把它們變成乙個個朗朗上口的四字詞語,我們每使用一次都相當於複習一次這個智慧型,而成語是我們使用相當廣泛的)

現在有些學者對文學經典進行過於深度的解讀,許多作者本沒有想表達的東西被挖掘出來,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

Aeromy emmm 能夠稱為經典的文學作品,其作者怕不是都已經仙逝了,現代人對作品的解讀有沒有超過作者想表述的範圍,我們是不得而知的 所以這個問題想問的應該只是怎麼看待有些經典作品被過度解讀,尤其是反覆解讀的的情況吧?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這樣的 對於一部文學作品的解讀,首先你得看這個人有沒有...

文學比賽對文學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胡一平 1增加流量 2引入資本 3少部分人先富 4多數人眼饞 5大量人才湧入 6惡性競爭 7文學圈接不住開始崩潰 8資本退出行業反思 9良性發展 基本所有大眾文化行業都是這個路數,無非是走的快慢 我參加某比賽的文學作品2019 12 18我參加某比賽的文學作品2019 12 18標籤 文化 據說頭獎...

殘雪的文學作品為什麼介紹的不多?

凱爾文羅 因為傳統文學讀起來無聊啊,不適合推廣.你看世界上每個人都知道海明威,但是除了 老人與海 應該就沒多少人知道他寫過啥書了. 張冷 因為中國的大眾文學素養不高,就這麼簡單。不過,我不明白。文學素養不高,就不高唄!又不是一件什麼丟人事。在這裡所有人,都是乙個勁的反駁。不能反駁自身,就去反駁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