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料,雲計算及人工智慧是什麼?有什麼關聯?

時間 2021-05-11 14:54:03

1樓:雲一朵

物聯網是啥?是通過一些資訊感測裝置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網際網路連線起來進行資訊交換,以幫助企業實現智慧型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應用物聯網,我們能夠產生大量的資料並收集起來。

那大資料呢?就是海量的資料!是一種規模大到在獲取、儲存、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傳統資料庫軟體工具能力範圍的資料集合,具有海量的資料規模、快速的資料流轉、多樣的資料型別和價值密度低四大特徵。

但其實收集到的資料本身是沒有價值的,需要進行一系列的處理提取出有用的資訊才有價值。

接下來,雲計算是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路訪問,進入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這些資源能夠快速提供,企業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與服務商進行很少的互動。

總而言之,四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一句話概括,就是通過物聯網產生、收集海量的資料儲存於雲平台,依託雲計算的分布式處理、分布式資料庫、雲儲存和虛擬化技術進行大資料分析。

2樓:知了

資料實際上是個老掉了牙的東西。上古時期的結繩記事、以月之盈虧計算歲月,到後來部落內部以獵物、採摘多寡計算貢獻,再到歷朝歷代的土地農田、人口糧食、馬匹軍隊等各類事項都涉及到大量的資料。這些資料雖然越來越多、越來越大,但是,人們都未曾冠之以「大」字,那是什麼事情讓「資料」這瓶老酒突然換發了青春並如此時髦了起來呢?

網際網路開始進一步向外延伸,並與世上的很多物品鏈結之後,這些物體開始不停地將實時變化的各類資料傳回到網際網路並與人開始互動的時候,物聯網誕生了。

物聯網是個大奇蹟,被認為可能是繼網際網路之後人類最偉大的技術革命,是這樣的嗎?見《新未來簡史》「網際網路將會這樣被替代」章節詳解。

如今,即便是一件物品被人感知到的幾天內的各種動態資料,都足以與古代乙個王國一年所收集的各類資料相匹抵,那物聯網上數以萬計億計的物品呢?是不是資料大得不得了,於是「大資料」產生了。

如此浩如雲海的資料,如何分類提取和有效處理呢?這個需要強大的技術設計與運算能力,於是「雲計算」產生了。其中的「技術設計」就歸屬於「演算法」。

「雲計算」需要從天量資料中去挖掘有用的資訊,於是「資料探勘」產生了。這些被挖掘出來的有用資訊去服務城市,就叫做「智慧型城市」;去服務交通,就叫做「智慧型交通」;去服務家庭,就叫做「智慧型家居」;去服務於醫院,就叫做「智慧型醫院」;去服務生活,就叫做「智慧型生活」……於是,智慧型社會產生了。

不過,智慧型社會真正得以有序、有效執行,中間必須依託乙個「橋梁」與工具,那就是「人工智慧」。

注:上述內容摘自《新未來簡史:區塊鏈、人工智慧、大資料陷阱與數位化生活 》一書(如下圖,該書與《今日簡史》《未來簡史》《人類簡史》至少各有80、100與50項相對立的觀點)第1章第1節。

這就是為什麼,近幾年時間內,諸如「人工智慧」、「物聯網」、「大資料」、「雲計算」、「演算法」、「資料探勘」和「智慧型XX」這些高大上的時髦名詞和概念,突然同時從地下冒了出來,原來它們都是「同一條線上拴著的螞蚱」啊!

物聯網 大資料 雲計算 人工智慧之間的關係如何?

乙隻物聯網鯨魚 物聯網本質上是網際網路雲腦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其控制的感覺神經系統和運動神經系統 雲計算上是網際網路雲腦的中樞神經系統,它通過伺服器,網路作業系統,神經元網路 大社交網路 大資料和基於大資料的人工智慧演算法對網際網路雲腦的其他組成部分進行控制 大資料本質上是網際網路雲腦各神經系統在運轉過...

大資料和人工智慧有什麼區別?

上海北大青鳥雲登校區 大資料和人工智慧都是現在很受關注的技術,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的話,人工智慧要比大資料出現得早一些。它們二者的區別表現如下所示。大資料 big data 是指無法在一定時間範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 管理和處理的資料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 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

人工智慧和大資料該如何選擇?

小二 大資料接地氣的講就是一大堆的資料,不過這個是名詞。我們從技術角度講通常所說的大資料是乙個動詞,是指如何分析提取大資料中的資訊,並加以使用。人工智慧接地氣的講就是使用計算機來模擬人的思考方式 神經元 的程式,從而來解決一些傳統程式比較難解決的問題。例如影象識別。人工智慧本質還是演算法和程式。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