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戰的防禦工事無法抵擋二戰中的裝甲部隊?

時間 2021-06-05 03:27:15

1樓:trees

說說個人理解,攻防總是互相轉換的,你矛尖就有人研究厚盾,你盾厚就有人研究破盾之法,這是很正常的啊。一戰的防禦工事和以前相比最大的不同是防禦縱深大大加大了。突破防禦工事不難,光拿人命堆都能堆出個缺口了,但缺口開啟後如何突破縱深就是難事了,騎兵有速度但攻擊力不夠,步兵速度不行,一般戰線縱深往往是3-4道防線,10公里左右。

最後一道防線是火炮陣地,也就是說只要沒一口氣突破到火炮防線,防禦方就很快能封閉突破口,步兵一般20公里頂天了,這樣就使沖開個口子,口子也不會太大防禦方可以輕鬆的圍著缺口再修一道防線。這樣的話,只有兩個方法。第乙個就是用裝甲部隊沿缺口快速衝入後方,就像騎兵一樣讓防禦方圍不住,那麼原來的防線基本就沒用了。

另乙個就是蘇聯人提出的的淺縱深攻擊方式,在相當廣的戰線上突破,形成個巨大的突破口,讓防禦方在缺口附近的預備隊和守備隊,全面崩潰。使防禦方調來新部隊的時間和己方抵達戰略目的地的時間差不多。後來蘇聯在這個基礎上結合裝甲部隊的機動力把戰略目的地不斷拉長,最後就是著名的大縱深理論了待續。

2樓:

不是沒法抵擋,是抵擋的成本太高了。

比如德軍面對馬奇諾防線,仍然沒有正面突破,而是繞開它而選擇突破阿登森林。

但是這樣一條堅固防線,是戰爭年代能倉促修建得起來的嗎?

就算是二戰,坦克依然拿要塞沒辦法,比如攻堅塞瓦斯托波爾,柯尼斯堡等等。可你做不到把整條戰線都要塞化。

而且德國並非只是簡單的使用裝甲部隊,而是空地配合的閃擊戰。當法軍第一線部隊被突破後,後面沒有負責縱深防禦的第二線第三線部隊可以展開。而當年西線戰役,古德里安突破後它的裝甲部隊幾乎是一刻不停直奔英吉利海峽而去,你有時間設定第二線防禦嗎?

所以一戰時,塹壕並非真的堅不可摧,而是步兵在一些地段突破塹壕後,沒有足夠的時間將突破口擴大,最後對方補防,從而再次形成焦灼。我們看到的一戰時期一些戰役只突破前進幾公里的原因就在這裡。而一戰為什麼使用了坦克也難以形成突破的原因也在這裡,主要原因就是一戰坦克效能不濟事,不但裝甲薄弱(反坦克槍就能乾掉)而且可靠性不佳(經常趴窩),尤其速度方面堪稱龜速,就算突破塹壕也無法快速向敵縱深突擊。

而二戰坦克一旦形成突破,將快速深入敵縱深,直達對方後勤中樞,直接破壞整條戰線的完整性。

所以二戰每次坦克突擊戰役,你會發現戰線每次都會形成突出部,坦克的突擊一般只會在己方後勤跟不上的情況下停止。幾乎不可能在坦克重點突擊的情況下還能保持整條戰線完整,除非你整條戰線每處要點都集中了不亞於對方全力突擊所集中使用的裝甲力量。或者把整條戰線要塞化。

以上兩點當然都是不可能做到的。

3樓:

1. 因為裝甲部隊最大的優勢在於機動能力!法國戰役的德國裝甲部隊和索姆河戰役的英軍坦克部隊的使用方式和目的完全不同。

2. 很多人不明白德軍裝甲集群的持續突擊能力的重要支撐在於空地協同,是斯圖卡保證了裝甲部隊在地方縱深的突破。那是來自另乙個維度的打擊。

3. 因為你很難在戰線所有的點用防禦工事將所有的弱點都防守得固若金湯(如開戰之初的馬奇諾防線),也很難在所有的點都部署足夠的防守力量(如後期的齊格菲防線),如果對手的機動能力不強,守軍的部隊排程可以跟的上對方的節奏,如果對手的機動能力超過守軍,那戰線就會被撕開,這不是工事能解決的問題了。

所以,利用機械化(摩托化)部隊的機動能力繞開對方堅固的築壘地段,利用裝甲突擊對方的弱點地域,同時保護突擊部隊在此過程中不會受到持續的削弱,利用空軍的對地協同取代一部分伴隨炮兵的任務,以保證高速突擊,這就是裝甲部隊的成功秘訣。

4樓:葫蘆三娃

可以擋,但是因為戰鬥方式的改變才無法抵擋的,你不信就是試試地雷區,重機槍,坑道,鐵絲網能不能攔住坦克,答案是完美的阻擋坦克衝鋒,還能順利用步兵乾掉坦克

但是為什麼一戰的方式落伍了呢,因為歐洲大平原坦克可以隨便開,你有陣地沒關係,我直接繞過,在你後邊合圍,切斷補給線再回頭打你,你能怎麼辦?

一戰是因為沒有快速突破部隊才實行這個戰術才玩的坑道站

5樓:孟德爾

這個問題其實不是攻擊方式的問題,而是運輸後勤以及軍隊行進方式的問題。

有興趣可以去讀一下《補給戰》這部分書,當中蘇德戰爭那章全都在解釋運輸技術導致的一戰二戰戰術變化。我寫過乙個縮略版

突破一戰的防禦工事並不一定要裝甲部隊。一戰中俄軍的布魯西洛夫攻勢和德軍的皇帝會戰,都是通過純粹的步兵完成的。這個戰術在德國叫胡蒂爾戰術,幾乎不做炮火準備,派輕步兵攜帶手榴彈和衝鋒槍滲透到敵人防線中,通過精確的炮火支援開啟缺口,讓後續部隊湧入。

由於一戰的野戰工事體系都不是特別厚,因此步兵是完全可以步行穿越方向的,進入敵人後方以後就可以像閃電戰那樣自由機動,攻擊敵軍集結地和補給站,或者在背後展開包圍戰壕中的敵軍。

然而一戰中所有類似的進攻都是初期取得很大成果,前進幾十公里後一敗塗地。原因在於一戰時汽車還是一種很稀有的工具,而且汽車無法穿越沒有公路的地區,部隊衝過防線後,補給全靠人和馬。一戰與之前戰爭最大的區別就是彈藥消耗量,差不多每次作戰都要補給,想想你有100個人,打了一天後要派30個人跑回己方防線運彈藥和食品過來,這仗還怎麼打?

一戰的彈藥運輸完全依靠鐵路完成,而且鐵路不會送到前線,只能到距離十幾公里外的車站,這樣還要馬拉大車和卡車運過來。當時的卡車數量只夠短途運輸。更麻煩的是火炮的運輸,一戰所有作戰都必須依賴火炮,靠馬托火炮走不了太快。

最後慢吞吞的部隊很快就會被敵人擋住。

皇帝會戰中,德軍士兵揹著槍械和彈藥前進幾十公里就跑不動了,火炮和補給都跟不上,鐵路又不可能跟著修過來,經常是精疲力盡的德軍就眼看著協約國在自己眼前集結和補給,什麼都做不了,這樣的運動能力,根本打不到敵人的集結點,也夠不著後方的交通樞紐。到最後打了個寂寞。

而二戰就完全不一樣了。

單獨的坦克部隊和隨行的機械化步兵可以跑到敵方防線上百公里的大後方,隨意打擊敵人的集結點和交通樞紐。蘇軍前期死的這麼慘就是因為防不住德軍的突破,只要德軍到了己方防線後就可以專門尋找蘇軍薄弱環節攻擊,蘇軍很快被切割包圍。而蘇軍在庫爾斯克找到了防禦德軍突擊的戰術,德中國人馬上就完蛋了。

雖然裝甲車消耗燃料很大,汽車也只能在公路上行駛,但畢竟脫離了鐵路,坦克先穿越田野擊敗敵人守軍,然後汽車繞道公路跑過來補給,機動性非常強,防守方根本沒法守。德軍雖然汽車不多,但可以集中用在前線,後方補給用馬車慢慢來。

至於美軍就更妖孽了,當時地球上大部分汽車都是美中國人造的,巴頓的裝甲師有強力的汽車運輸大隊,他們可以跑到幾百公里的後方運補給,所以他在德軍防線後方左衝右突,德軍在自己地盤內居然追不上美軍。最後是美軍高層反水,命令他停下,將他的物資調去給英中國人打市場花園戰役。

為什麼義大利在一戰中表現還行,二戰卻不堪一擊呢?

小黃人 應該說義大利在一戰和二戰中的表現一致,少數部隊能打硬仗,大多數麵條,國家站隊和換陣營能力優秀。兩次德意同盟,兩次世界大戰策源地之一,兩次世界大戰戰勝國。這種操作能力不得不服。 奈何少白月 然而一戰意呆利表現不怎麼樣,二戰意呆表現也沒那麼差。一戰時期,意呆利之所以入盟,是因為和法國的衝突,但是...

為什麼一戰大規模使用毒氣戰,二戰卻很少聽說

讓豚妞淨化一切 因為不實用,一戰的陣地戰適合用毒氣這種東西,二戰大家都在打運動戰,咋用?還有就是歐洲戰場大家都有很好的單兵防護裝置,用了效果也不好 亞洲戰場,就本子的毒氣水平,用了豈不是分分鐘被人虐,也就是在中國戰場欺負欺負人 橘子吃西瓜 一般來說,如果國家之間互相有空襲的威脅,那麼是不會用毒氣彈的...

一戰德國就是吃了兩線作戰的虧,為什麼二戰還要重蹈覆轍?

shxhshsjkzs 一戰本來就是必輸的,德軍打的好了只會加快英國從殖民地徵兵或者美國提前加入戰爭,東線對德國影響不大 二戰是德國自己沒能力解決西線戰事,跟英國既議和不了又空軍打不過,轟炸打擊士氣都炸不過對面,搞狼群戰術又被破了海軍那點家當出去一次少一次 然後北非隆美爾一直加兵加到後勤崩潰最後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