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德國就是吃了兩線作戰的虧,為什麼二戰還要重蹈覆轍?

時間 2021-05-11 17:29:00

1樓:shxhshsjkzs

一戰本來就是必輸的,德軍打的好了只會加快英國從殖民地徵兵或者美國提前加入戰爭,東線對德國影響不大

二戰是德國自己沒能力解決西線戰事,跟英國既議和不了又空軍打不過,轟炸打擊士氣都炸不過對面,搞狼群戰術又被破了海軍那點家當出去一次少一次;然後北非隆美爾一直加兵加到後勤崩潰最後留下二十萬俘虜灰溜溜的回去,為什麼後勤崩潰?還不是海軍剛不過運力不行,最大的問題是這兩處戰場的開闢主動權在英國手上,你德國不想多線作戰辦的到嗎?最要命的是這兩條線就算氪命碰巧打下了也沒什麼卵用,沒資源沒多少人還得廢精力駐兵,英國的命脈從來不是本土,印度加拿大打不下對英國來說頂多就是挪個地方繼續打,這時候快速開闢東線戰場以戰養戰消滅蘇聯在英美登陸前以全歐洲的力量對抗才是贏的希望所在,死磕一條線只會便宜第三方

2樓:王誠

一戰德國失敗於外交。

本來三皇同盟好好的,奧匈表親和俄羅斯表親一起玩,但是奧匈表親和沙皇表親有矛盾,

你和稀泥玩下去發展啊,

威廉偏不,我就要選乙個,我要萌萌的奧匈表親,不要兇巴巴的沙皇表親

3樓:肖申克的救贖

問題即答案。德國,正是由於所處位置,強敵四鄰,戰略空間被壓縮,為了擴張,在當時環境下,只有戰爭。換成美帝的環境,早悶聲發大財去了。

4樓:皮皮蝦

首先看地理位置,法德俄(蘇)這三個國家哪個天然容易面對兩線作戰?德國本就處在四戰之地,那麼乙個四戰之地的國家想要崛起選擇戰爭是不是就很容易陷入多線作戰?

其次,二戰的兩線作戰是德中國人樂意的嗎?德國想對英國談和應該是事實吧?為什麼要談?

之前的蘇德互不侵犯是為什麼,難道不是在盡力避免兩線作戰嗎?當時不是重蹈覆轍,而是不得不兩線作戰避無可避了,德國打蘇聯的必然性就不展開論述了。

最後就是英美聯動的能力,德國在面對英美這種海權國家時,面臨的問題是始終拿不到主動權,海軍處於完全下風意味著你最多只能把對手逼和和不是打和,就導致戰爭主動權完全在他們那邊,和與打,包括登陸作戰,德國都是被動方

5樓:

先說結論:一戰德國就是吃了續航能力的虧,二戰接著吃。

打從腓特烈大王搞普魯士復興,從18世紀的那場世界大戰開始,德意志地區的軍事力量從來吃的就是續航的虧。你只看到了兩線作戰,你沒看到多少將帥在兩線作戰前中後都游刃有餘、拼湊殘兵敗將還能跟對手打得有來有回。老實說德國在那個地理位置上,他想不出來未來要遇到兩線局勢那麼德國總參謀部就不配稱為現代軍事理論的誕生地。

施里芬計畫、白色方案為什麼都那麼看重速決戰,表面看起來是避免陷入雙線作戰局面,深層次原因就是德國總參謀部對德國家底有多少門清兒。

凡爾登會戰徹底扭轉了一戰西線的戰略主動權,原因在於雙方拼到最後,法軍輪戰,德軍拼光。蘇德戰爭也是這個套路,蘇聯紅軍源源不斷組建新的部隊、從西伯利亞轉移來新的部隊、獲得美英資源支援,德軍帶去東線的小弟都死絕了,資源所剩無幾。

6樓:軒轅裔

跟海獅計畫有關,一直在轟炸英國本土也沒見英中國人會選擇投降,而且不列顛空戰中,德國空空軍也有損失,因此只能調轉矛頭打蘇聯,也所以重蹈覆轍。

7樓:知道

蘇德戰爭爆發的時候西線已經沒了,聯合王國除了看海什麼也做不到,除了牽扯空軍之外根本沒有牽扯多少資源。後面諾曼第就是來搶人頭的,有和沒有並不影響結果。

這和一戰本質性區別。

8樓:kqgold

兩線作戰,就一定吃虧失敗?

大概率如此,但也有例外。

比如美國,二戰就是兩線作戰,跨度比德國還大。歐洲陸戰+太平洋海戰。

希特拉在戰略規劃的時候,也是避免兩線作戰。

先穩住蘇聯打英法,打癱英法再打蘇聯。都只面對一方作戰。

如果美國不參戰,英國短期內不會諾曼第登陸,德國就不會面臨兩線作戰的問題。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後來發生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9樓:李之瀚

早晚都得打,不打就等著被打。

一場戰爭被定義成世界大戰的時候,那麼可以理解是一種世界力量的全面的戰爭。也就是說。這場戰爭一旦發動,那麼全世界都將會捲入這場戰爭中。

所謂的和平其實是勢力平衡的成果,這種平衡雖然美好,但是是非脆弱。和平時期的政治角逐很大程度上由經濟相關,利益一致的整體會抱團攫取更大利益。《凡爾賽條約》是第一次大規模國家集團攫取利益的產物。

在這段和平期內,由於民族意識加上gc主義等新思潮的爆發,原來的利益集團不再是單面的,而是多面的。那麼當德國發動戰爭之後,越來越多國家參與戰爭之後,伴隨而來的就是平衡的被打破,更多的集團參與。這不是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能解決的,所以必須得打,而且趁蘇聯人還沒準備好加入戰爭。

那麼德國為什麼要這麼急著打,很簡單Continental的原料有限。德國海外基本是光桿司令,又不是海權國家,在解決Continental戰爭之後,德國雖然戰術上贏得極大的優勢,但是戰略上對德國很不利。德國的發展受限,因為戰爭的影響,國際上沒有原料輸送,時間拖下去更多的國家會加入遏制德國,那麼就是等死。

這個時候的德國只能把目光放在蘇聯,蘇聯準備好戰爭會比乙個等死的德國更強大,選取恰當時間一舉拿下蘇聯所有戰爭原料才是德國發展當務之急,繼續啃Continental或者在英吉利海峽與英國人周旋毫無意義。

PS:不得不說倫敦空戰很厲害,英國人成功讓德國陷入無法擴大戰果的困境,德國不得已只能和蘇聯打。

這個問題很類似,為什麼日本要和美國開戰一樣,德國和日本都是一條船上的,無論美國還是蘇聯一旦加入戰爭,那麼當前的狀況幾乎沒有贏面。只能說德國太難了,其實不發動戰爭就是等死,發動了戰爭其實就是緩解死亡,所以德國人納粹上台,放手一搏,可是德國沒有賭贏。

10樓:德國師爺德國法律

德中國人能把一件事情做的很好,但是不擅長的東西能極其得糟。比如大部分人數學和物理都極其糟糕。在打仗上他們也永遠修正不了自己的某個戰略思想缺陷。

11樓:

因為他們不在乎,你跟乙個月滅亡波蘭,四十天掃平西歐的國家說他們會在東線失敗,恐怕他們只會告訴你別逗了。

戰功赫赫,將整個歐洲踩在腳下的納粹德國,面對是正值軍事改革,在蘇芬戰爭等區域性戰爭打的力不從心的敵人。

恐怕任何乙個人都會覺得勝利在望。

12樓:快意恩仇林教頭

因為傻啊

自稱德國需要生存空間,需要向東擴張,對西邊沒有領土要求,但英法保了波蘭,就不得不和英法開戰了

打死法國,又沒有勇氣登陸英國(回頭來看是有一定登陸的機會的)。然後蘇聯的擴張(主要是不通知希特拉的情況下用威脅的方式從羅馬尼亞獲得了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進而威脅到羅馬尼亞的油田)很大程度刺激了希特拉,所以閃擊蘇聯,兩線作戰,走上不歸路

13樓:

準確來說德國已經盡力避免兩線作戰了,不然為什麼要和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然而儘管如此事情壓根就沒有按照小鬍子所想的發展。

希特拉原本的設想是: 英法並不會真的為了波蘭跟自己開戰。

於是英法就真的開戰了,導致德國陷入兩線作戰的局面。

那還好啦我用最快的速度乾死波蘭然後再反過頭來幹死法國,逼迫英國和談退出戰爭也好。

於是邱吉爾上台,英國打死也不談和了。

希特拉也沒辦法啊,也很無奈啊。

14樓:兩袖清風吳敬中

德國地處中歐,又夾在俄法之間,東西又沒有青藏高原、帕公尺爾高原那種天塹,自然容易兩線作戰,地理位置在那裡,能有什麼辦法。

德國自己也知道,所以在一戰用時間差,二戰用政治外交手段避免同時兩線。

15樓:徐超武

一戰後期毛子投降德國百萬大軍往西調最後還是吃了塹壕戰的虧

二戰的時候德國總參謀部連打到月球去的計畫都快有了士兵還在前線挨凍吶……

為什麼一戰德國出現了十一月革命,二戰德國卻抵抗到底?

星塵 wagela 提到的很對,不過光有全民食利和強化控制還不夠 還有個要素,總結一下就是內燃機 敗勢方總有掌握資源殆盡失控的時候 但二戰不同於一戰,在於內燃機完全深入應用於戰爭 一戰坦克慢如烏龜,軍隊下了火車就得靠兩條腿走路,靠牲口拉補給 有動員力而無進攻 機動力,戰爭就變得拖拖拉拉,然後被動員搞...

為什麼德國在一戰和二戰初期都選擇了閃電戰的戰略?

莉莉娜的銀騎士 二戰不好說,一戰絕對算不上。一戰德軍根據戰前擬訂並修改過的施利芬計畫,左翼在法德邊境引誘並拖住法軍的主力,同時右翼主力經比利時進入法國境內,攻占巴黎,然後迂迴合圍法軍,預計作戰時長不超過6星期。但是德軍一開始就在比利時浪費了兩周時間,一進入法國境內,則遭遇法軍第五集團軍和英國遠征軍的...

一戰協約國能夠接受德國的投降,為什麼二戰卻要求軸心國必須無條件投降?

u型血 我認為是英法德意的傳統歐洲強國的完全衰落,一戰英法還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們有能力說停,甚至可以在戰後排擠美國封鎖蘇聯。而二戰,歐洲戰局完全由美蘇兩國決定,崽賣爺田不心疼阿。美中國人想的是如何放你的血,蘇聯人更不用提,都準備解放巴黎,英法德意的勝利在美蘇面前相形見絀,失去了所有主宰世界的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