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蘇德戰爭期間,日本可否通過出擊外蒙古截斷西伯利亞鐵路

時間 2021-05-31 06:30:22

1樓:半點食堂

德軍倒是希望日軍能這麼做,順便再搞個莫斯科會師啥的;國共也希望日軍這麼做,畢竟要是真斷了西伯利亞鐵路,日軍一定會投入大量資源在保住成果,蘇日雙方反覆爭奪,國內戰場壓力也會相應減少;

但在日軍自己看來就幾無可能了,戰爭初期日軍就在諾門坎試探過,雖然在戰役過程中,日軍參戰人員、裝備、地勢和後勤都佔劣勢的情況下,戰損比卻優於蘇軍,蘇聯靠慘勝穩定了遠東局勢,但損失也是實打實的,然而戰後日軍卻默契的選擇了沉默,為啥呢?

因為日軍本部一直不看好對蘇投入過多的資源,雖然在區域性戰鬥中,日軍憑藉著高素養的兵員和出色的指揮打出了相當優秀的交換比,但一旦陷入全面入侵,進入廣闊地帶,日軍的機械化短板就完全顯露出來,哪怕最終日軍真就是占領了外蒙古,就當時的開採能力,那「大荒灘」也不一定能搞到啥...而同樣的資源投入,自己完全可以在東南亞戰場碾壓式的掠奪。

這筆賬當時的日本軍部還是算的過來的~

2樓:達達

首先當時蒙古實際上是蘇聯的僕從國,本地勢力早都被蘇聯洗了一遍,日本無法像策動華北事變一樣扶持合作者。

其次西伯利亞和外蒙古的荒涼程度遠非一般人可想。家父在90年代經西伯利亞大鐵路前往中歐的旅行日記中有這樣的字句:「行車三日,絕少人煙,唯有莽原。

」,這種自然環境下大軍團進行補給集齊困難,會讓日軍提前享受英帕爾戰役中全軍饑荒的體驗。

空軍轟炸不是不行,但是當時日軍的空中力量能否進行大規模戰略轟炸是有疑問的,畢竟日本的重型轟炸機還要進口。說實在的我感覺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殺進英屬印度,都比打蘇聯對德國有幫助。

3樓:藍色的風車

日本在蘇德戰爭前試過2次,分別是張鼓峰事件和諾門坎事件。號稱大日本帝國精銳的關東軍都輸了。因此日軍大本營計算要進攻外蒙西伯利亞必須中日戰爭結束,才有足夠的部隊。

而南進日軍有海軍優勢。可以支援陸軍作戰,因此南進需要的兵力比北進少。所以最後決定南進。

4樓:「已登出」

如果是從物資的角度看,為什麼不用海軍封鎖港口斷其外援,不也相當於切斷了鐵路?

諾門坎戰役雖敗,但已經證明蘇軍損失是大於日本陸軍的;日本陸軍航空兵也能對蘇軍形成優勢;日本陸軍雖然只有騾馬化水平,但97式坦克對遠東軍區主要裝備的t26還是能形成一定優勢,43年之前蘇軍的機械化運用也還是欠缺的。

從這個角度看,關東軍攻擊不足,守則有餘

二戰時期蘇德是否進行過海戰?

蘇德海軍的實力基本上是半斤八兩 以上是1941年6月蘇德海軍的實力對比,從上到下依次為戰列艦 巡洋艦 驅逐艦 魚雷艇 潛艇。左蘇右德 竹官五筆 愛沙尼亞二戰題材電影 1944 中間有一處歷史事件細節 當時德三準備放棄愛沙尼亞,面對蘇軍在穆恩 Moonsund Operation 群島展開的一系列登陸...

二戰時期的日本軍工處於什麼水平?

重型遠端轟炸機不算優秀,艦載機數一數二 甚至可以說二戰艦載機領域美日獨霸 英國航母就別說了,初期還是雙翼機,載機量完全不夠看的,雖說大英自有國情在,在海況氣候惡劣的北大西洋上展開海戰並不適合像太平洋海戰那樣運用艦載航空兵,這也是使得英國沒把科技樹點在這方面的因素。 海角孤星 總體工業就不咋的,跟歐美...

二戰時期日本為何與德國結盟?

小小香蕉 無論如何,占領東北,堅持反蘇都會是日本的長期國策。因此在德蘇死拚的情況下,日本還是會與德國結盟。考慮到英日聯盟早已灰飛煙滅,對美國只是懼怕而沒有任何戰略合作的可能,日本依然會日益的與軸心國的戰略利益保持一致,從而還是要站到盟國的對立面。回過頭來看,那個時代的亞洲局勢,日本的潛在對手,中,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