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日本是怎麼對待美國戰俘的?

時間 2021-05-09 07:37:00

1樓:戾杉

日軍猶如地獄來的惡鬼一般,抓到戰俘先砍頭機槍掃威脅一波,然後送去修路修橋,榨乾勞動力,最後再拉去做活體實驗。在日畜眼中,不管你是美中國人,英中國人還是中中國人,被抓到了就失去了作為人的資格。還好,同盟國贏了。

2樓:青青

基本沒太大區別。並不是所有人都像中中國人那麼善良的。

尤其是在東南亞地區的歐美和澳洲戰俘,日軍設立的戰俘營簡直就是死亡集中營,這些都是有史料記載的。

3樓:Reinhard

在當時以對付俘虜心狠手辣著名的日本軍隊會優待「英公尺鬼畜」嗎?當然不會,英軍的例子可以參考《桂河大橋》,美軍的例子可以參考《大偷襲》。但在真實的歷史上,英美軍的俘虜比電影所刻畫的更加悲慘。

巴丹死亡行軍,作為日軍在菲律賓一大惡行之一,其悲慘程度令人動容。在日軍的威逼下,所有的俘虜都沒有帶水,遙遠的路程與炎熱的天氣,在人體缺水的情況下根本無法做到,更別提在戰俘中肆虐的瘧疾,前進的路上不時有人倒下,一旦倒下,就沒有再次站起來的機會了。對於這些生病的人,日軍會毫不猶豫的殺死。

一路上的飢渴迫使俘虜們見到水就會本能的去喝,根本不考慮水的清潔與否,腸道的疾病又收割了一大批人。在這場「死亡的行軍」中,一共倒下一萬五千餘人。而剩下到達戰俘營的人,也將熬過漫長的三年。

巴丹死亡行軍中的戰俘

即將被斬殺的盟軍戰俘,在日軍面前,沒有美中國人,英中國人或是中中國人的區別

死亡鐵路,鏈結泰國曼谷和緬甸仰光的一條鐵路,在這條鐵路的修建過程中,除了日軍自己的工程部隊,還有英軍,澳大利亞軍隊,美軍等被俘軍人,還有從當地徵用的民工。在這條僅僅415公里長的鐵路上,戰俘的死亡數有20%以上,除了傳染病外,過度勞累和營養不良是導致戰俘大量死亡的一大原因。沒日沒夜的工作使得原計畫需要修建6年的鐵路在短短的17個月就完成了,而為之付出的是超高的死亡率。

死亡公路真正聞名還是依靠電影《桂河大橋》,而在北碧市的戰俘公墓,長眠著六千多名戰俘。

修建死亡鐵路的戰俘

最終被美軍解救出來的戰俘們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幸運的是,他們相較於已經死去的同伴,終於有了活下去的希望,但不幸的是,即使身體可以恢復,但這段噩夢般的記憶對心理造成的影響是免除不了的,更何況身體上的很多疾病也沒有恢復的可能。

從日軍戰俘營中被解救出來的戰俘們,骨瘦如柴是常見的狀態

二戰時期義大利對待戰俘如何

公尺凱勒 法比恩 不怎麼樣 以北非 義大利 西線標準看 很好 以東線 中印緬馬越 太平洋標準看 他們給俘虜吃這個 說義大利人對待俘虜不好是因為他們缺乏對對手最基本的尊重。無論是血海深仇還是騎士風度,至少要把對手當做士兵和對手看,義大利軍隊看起來更像是 我義大利今天終於他娘的翻身了 很多戰俘一線的描述...

二戰時期,日本是怎樣輸掉中途島戰役的?

張海祥 日軍輸掉中途島的根本原因是密碼被破譯,如果密碼不被破譯,日軍大概率不會失敗。由於密碼被破譯,日軍的計畫被美軍摸得一清二楚,尼公尺茲可以從容針對日軍的弱點進行攻擊,這種情況下日軍不敗是不可能的,即使山本把南雲加強到美軍無法戰勝的地步,美軍也可以選擇其它較弱的一路進行打擊並全殲之,比如攻擊角田的...

二戰時期日本為何與德國結盟?

小小香蕉 無論如何,占領東北,堅持反蘇都會是日本的長期國策。因此在德蘇死拚的情況下,日本還是會與德國結盟。考慮到英日聯盟早已灰飛煙滅,對美國只是懼怕而沒有任何戰略合作的可能,日本依然會日益的與軸心國的戰略利益保持一致,從而還是要站到盟國的對立面。回過頭來看,那個時代的亞洲局勢,日本的潛在對手,中,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