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明確將 抑鬱症篩查 納入學生健康體檢,重點關注測評異常學生,將對抑鬱症的防範帶來哪些好處?

時間 2021-11-23 10:51:05

1樓:黨員小鄭

面上看是很關懷的。但是存在幾點疑問:1.

通過什麼方式去檢測,是否只是通過問卷測試題進行檢測,這樣難免草率和片面,例如最近上海長寧的問卷題就引起很大的爭議。2.所謂的「異常學生」是怎麼去界定,應該向社會公開相應的標準,讓大家都有知情權。

3.測試完,學校怎麼對待這些「異常學生」,過分關注這些學生,是否讓他們揹負巨大的心理壓力?4.

測試結果是否會入學生的個人檔案,是否對他們以後生活造成影響,因為現在很多問題都是拿心理問題,精神問題來說事。

2樓:小萌好同學

抑鬱症納入學生體檢你怎麼看

我個人是支援的

抑鬱症不等於抑鬱情緒

很多人覺得吃吃喝喝、買點東西、解解壓就能治好抑鬱症或者認為抑鬱症患者是在無病呻吟

將抑鬱症納入學生體檢

一是正視這一疾病

將這種觀念傳播開來

二是較早進行防控

對社會健康也有好處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

抑鬱症納入學生體檢之後

如何管理好學生的隱私問題呢?

會不會出現有部分同學、老師歧視抑鬱症患者的情況呢?

如果這一點處理不好的話

篩查出學生群體的抑鬱症患者反而會對這一人群造成更大的心理負擔出發點是好的

3樓:夏小嬋禪蟬

。。。你真的覺得,這是想幫那些孩子嗎。可能政策確實是這個目標,但是上行下達之間總會有參差的。

一般周圍人在知道你有抑鬱症或者什麼什麼精神疾病以後其實更多的反應不是想幫你,而是給你貼標籤,然後遠離你吧。這個世界真的每個人都不容易,真的,沒有必要也沒有因為什麼就特殊對待享受特殊待遇,上不了學可以不上,又不是每個人都需要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龍成風。

接受自己是個普通人的水平然後接受普通人的生活,遠離內卷,抑鬱就會好很多。

4樓:閒雲野鶴

從我個人感受來說,沒什麼好處。

上高中的時候班上有乙個男生雙相,班主任明面上對他還算照顧,允許他請假之類的,當然背地裡也沒針對。班主任是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閱歷豐富,不至於幹那麼低階的事。

但是又一次班主任當著全班的面說:我覺得那些心裡有疾病的,就是想的太多,所以你們別一天到晚胡思亂想。

回到問題本身,加強抑鬱症篩查,或許可以明確你患病的事實,然後呢?

當今社會,絕大多數人對於心理疾病都沒有準確的認識,你被發現得了抑鬱症,別人或許會對你多點關心,但這是十分有限的,同時,你要承擔更多的代價。

譬如班上同學不會主動跟你交朋友,(現在學習壓力太大了,在學校交朋友就是為了圖個短暫的開心,你天天垮個臉,誰有那個耐心去安慰你)。

再比如老師暗戳戳的嫌棄,你無法考出好的成績,相反,你需要老師付出更多的精力去照顧,老師要維護自己的形象,肯定要照顧你,但是會嫌你麻煩。換作我,我寧可老師不知道,把我當個透明人就行,而不是明里照顧,揹著把我當麻煩(不排除有一些老師真的很好,願意去幫助學生,但我遇到的那位老師他不是)

最後,只找出病症,卻不管解決,就像你生病了把你拉醫院卻不給你治,還不如讓我待在家裡睡著等死

5樓:埃蒂伊娜

支援,但是最近我在群裡發現了個很奇葩的事情,那就是調查表疑似有引導ZS的嫌疑。正常的都要去ZS了,有抑鬱症的都被提了醒。

6樓:新法教育互動智慧型教室

教育部最新訊息,抑鬱症將納入基礎體檢,中小學生抑鬱症在逐年增加,中國青少年的抑鬱檢出率超過了20%,很多中小學生飽受失眠情緒低落的痛苦國家在出台了相關政策,明確表明:基層醫療衛生健康機構結合實際工作開展人群心理評估,組織開展抑鬱症篩查,各高校要建立心理輔導室。

通過心理宣洩室和輔導室是用於排除不良情緒,促進心理健康的乙個重要功能室,是心理諮詢室的重要一部分。如今隨著心理裝置的更新換代,心理宣洩裝置也有各種各樣的種類,心理宣洩裝置主要有:心理沙盤互動系統,吶喊宣洩互動系統,拳擊宣洩互動系統,心理健康問答互動系統等。

那學生心理健康引起重視,家長應該如何疏導孩子?

第一:鼓勵孩子不是讓孩子無法無天,任由不管,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多與孩子溝通交流,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盡量以傾聽者的身份。不要一味以過來人的身份進行教育,孩子會產生反感的情緒,如果發現孩子變得不愛說話,經常把自己鎖起來一定要引起家長重視。

第二:孩子情緒大起大落,家長在生活中要以身作則,不要大喊大叫,情緒失控,父母的關係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

最後老師和家長都應該隨時關心學生心理,告訴同學們正確理解抑鬱症,不要躲閃,只是孩子的心裡暫時生病了,讓同學們給予關心和愛護。

7樓:XYZ

這,總之就很支援吧!

打80後起的獨生子女由於從小缺少陪伴並被施加了過多的「愛」,多多少少都有心理問題,所以他們遠比老一輩人更敏感、更脆弱、更悲觀。也更不會處理自己的心理問題。

所以時間長了,就很容易抑鬱。

做個篩查挺好的,早發現早解決,總比等他們病情嚴重了再送去精神病院要好得多。

8樓:葉心

你連悲傷的自由都沒有。

上面是開玩笑(也許)。

正經地來說,但凡使得學生心理亞健康的土壤還在,做再多的心理干預也不過是表面功夫。

而我們都知道,這土壤恐怕未來幾十年也不見得會好轉。畢竟未來的鬥爭還很漫長。

9樓:奶茶貓

初衷挺好,但作為一線人員有點擔憂。

首先量表是絕對不能診斷抑鬱症的,所以高危被試篩出來後,得有大量的專業人員面對面約談和排查。

精神科醫生本來就不大夠,學校有勝任力的心理諮詢師人手也不足。外行來搞,弄不好就是加重精神疾病汙名化,加重學生自我汙名化,某些學生也可能因標籤效應情況更糟。

有個動畫叫心理測量者,別弄成那樣就好了。

10樓:你說啥

我記得前兩年有一種抗抑鬱症的藥徵集小白鼠來著。一盒14片能吃1周,半年為一療程。這種藥一盒400左右,算下來乙個療程基本花費將近1w。

所以,從最簡單的一點說,做篩查,省錢。不管這些藥的錢是青少年家長出還是教育部還是衛健委出,這的確並不是一筆能眼都不眨就直接扔出去的錢。

11樓:小浪浪很開心

很難說,學校重視很多家長才覺得這是個病,不是無病呻吟。

但是我一直覺得現在各種心理評測太表面了,你告訴乙個社會終端小原子,他有問題,他前面的齒輪一概不查,不就相當於你跟乙個工人說,這廠子雖然機器破了,但是你一天內必須生產出東西來一樣嗎,心理學不完善,每個人的適應不良其實是資源短缺與社會問題跟性格問題的結合。不該這麼推責任,雖然沒法解釋到位,但是汙水都在乙個人身上,我感覺是社會中顯得正常的人不想承擔他們該幹的事,火燒不到自己身上,都不會預防反省。

12樓:水沉月

有時候真的覺得學生抑鬱症很難處理。

到底要不要讓老師同學知道?學校要不要干涉?太難說了。

說到底抑鬱症和校園生活本身就是矛盾的,像學校的嚴格管理,集體生活,快節奏的作息。還有抑鬱症本身的軀體化,注意力低下,失眠,社交恐懼。而且精神病患者在校作出出格舉動,到底算不算學校的責任,該算多少,都很難界定。

不能解決根本矛盾,其他的都非常麻煩。

13樓:Lin

我高中時每年開學就有這個,網路問卷,然而並沒有什麼用,該難過的還是很難過

其實我覺得還是正兒八經的開一門心理課吧,教教孩子怎麼喜歡自己

14樓:果凍醬

按照現在國內大學行政的傳統技能,這種篩查要麼是簡單的乙個問卷了之,學生想把自己填成什麼完全可以自己決定,要麼真的層層研判後得到有效結果,然後該結果很可能成為學校逃避責任的工具,學生在學校裡出事了了,是因為學生抑鬱,學校無責。學生沒出事,那就休學吧,治好了再來上學。

15樓:行走的竹子

當沒有辦法從社會的層面去改變大家對於抑鬱症的了解與認知的時候,就只能從國家的層面來做為了

我見過太多太多的家長直到現在對於抑鬱症還是很不理解,深惡痛絕得跟我說孩子就是閒的,一天天啥事也不幹閒出病來了

我不知道該怎麼跟他們解釋孩子不是閒的,孩子是真的生病了。因為很多他們那一輩的人是生病而不自知,他們對於這些情緒問題是沒有認知的,要是真有釀成大禍的,大家就會說一句精神病,把所有問題歸根於精神病上就不用往深了研究了

我還見過很多家長跟我抱怨現在的年經人抗壓能力差,但萬事都有其原因。我有乙個小學妹,人小小的特別可愛,診斷出來的時候就已經是中度抑鬱了,我很長一段時間不理解,因為她看上去特別開朗。後來她跟我說從小她媽媽就告訴她上了大學一切就都好了,可上了大學以後她發現一切並沒有都變好,反而很多事情還變壞了,從小樹立的觀念好像就都崩塌了,而且她媽媽從小教她的就是報喜不報憂,她漸漸喪失了向別人傾訴的能力,相反那段時間還成了閨蜜的樹洞,整個人一下子就繃不住了。

可是如果你跟她媽媽說她生病了,媽媽一定是不理解的,在她媽媽的觀念裡沒感冒、發燒、身上沒傷口算什麼生病?

我一直認為一些情緒問題是應該被普遍知道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同樣重要,當這種事情無法很好地推進時,國家出手就是最直接的。這只是乙個很小的期待,讓更多的人知道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存在,從而多去了解心理健康問題以及緩解方法。

對心理學感興趣的可以看看我之前寫得一篇文章

行走的竹子:心理諮詢師證書報考準備工作如何做——根據個人真實經歷進行的機構對比以及套路分析

16樓:好多個木

有利於及時干預,給相關的學生幫助。

很多人都不了解抑鬱症,甚至去責備患者。這讓患者進一步受到傷害。教育部的這一措施,多多少少能夠讓學生和家長對抑鬱症的認識多一點。

抑鬱症是一種疾病,如果有人患上抑鬱症,是生病,不是其他的。

17樓:謝品益

教育部的政策沒錯,其實和最近比較熱門的「雙減」政策有異曲同工之妙。學生抑鬱或者情緒病多發,主要原因一是因為課業太重,沒有其他放鬆手段;二是因為自由的時間太少,遇到的事情太少。大家換位思考,十年前、二十年前,當我們生活並不富足,父母能給我們的只有溫飽或者更差的生活時,我們可能連抑鬱這個詞都沒聽過,反觀現在的學生,好像成年之前,都被家長護的好好地,只要學習好,其他無所謂,真正放養的孩子,基本上不會存在抑鬱的情況。

所以,國家出台的政策,都是有深意在的,希望孩子們越來越幸福、越來越活潑、越來越健康。

18樓:

這個篩查,教育部沒有規定之前,就已經有很多學校主動在做了。

新生入學,測SCL90,是常規工作。

不光抑鬱,焦慮,等等的神經症全部都會測。

但是,問題來了。

測出來怎麼辦?

問題比較嚴重的,學校會勸退。而且檔案隨人,畢業生的資格,考試成績都保留,可以轉投其他學校。

這就是事實上的剝奪了新生的入學資格了。因此這個事,提出納入體檢,很簡單。問題是你有沒有能力善後。

這才是關鍵。

很多東西,政策上是好的,但是一到地方就變味,你就要考慮,你的政策,符不符合現實,地方怎麼執行的問題。

北京四中,這種名校,那自然好辦。資源豐富。

孩子真有篩查出問題。

校內,校外各種資源。

各種心理工作室,各種培訓,教育孩子。家長好商量。

但是普通學校,你怎麼辦?

誰來測?

測出來後怎麼辦?

教育部明確對課後服務教師給予補助,對教師行業將有何意義?

研究生態的木頭 你不幹有的是人幹 不願意幹就滾,中國最不缺的就是人 義務教育階段怎麼可以亂收費 老師工作那麼輕鬆,才加這一點工作就不行了?都是慣的 怎麼說呢,一二線城市永遠不缺優秀的人從事教師行業,他們的待遇也不會差太多。但是三四線的家長就該想想了,你不能給你孩子一二線的教育資源,老師待遇降低,只會...

怎樣進教育部工作?

牙白牙白 我也很佩服題主的看法,其實我也有一點點相同的想法,因為我自己就是當下教育體制的受害者,我覺得有些地方的老師並不像是乙個服務者,更像是食物鏈頂端的獵者,特別是初中的老師,因為初中生的心靈往往是不成熟的且敏感的,乙個老師的好壞可能會改變乙個孩子的性格甚至人生。 李子熟了 學信網今天剛發布招聘,...

教育部今天發布雙一流名單,如何評價教育部「雙一流」計畫教育改革?

很明顯,中國的高等教育規劃是兼顧了經濟社會發展與區域平衡因素的綜合產物。比如建國初,東北作為全國重工業經濟中心,條件優越,國家先後在那裡設立並拔擢了大批大家耳熟能詳的哈工大,哈軍工等10多所部屬國立高校,也讓大家看到了1億餘人的東北高教實力遠超內地幾個近億人口大省的不公,而雙一流政策正是對當今經濟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