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哲學專業學習是什麼感覺?

時間 2021-06-01 23:50:40

1樓:

上班閒著無聊看到這個問題,我倒是可以說說自己的感受。

其實我四年來的生活,正如我知乎的個人簡介一樣,是不務正業的哲學學生。畢竟我從高三開始就決定大學學習哲學,但是並不以哲學為業。大學四年我經常翹課,或者說,就沒上過什麼課。

每天在校外奔波,四號線十號線一號線二號線是我更熟悉的存在。

對於我而言,在哲學系念書的日子,可以使得我以乙個局外人的視角審視自己的現在和未來的生活:怎麼樣的工作最值得我去做?什麼樣的事業最值得我去奮鬥?

究竟什麼樣的生活節奏最適合我?正是這種無用之學能讓我嘗試諸多可能性,我覺得這是學哲學讓我最不後悔的一點。

不帶功利性的,學些自己想學的東西,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我覺得很幸福。畢竟,出了這個園子,很多事情想做,可能就真的沒有機會和時間去做了。學哲學對我而言就是這樣的存在。

2樓:藍精靈老大

感覺知乎認為我是哲學系的,總給我推薦我回答哲學類問題。在我心目中哲學老師上哲學課總不至於照本宣科吧,應該要給同學們多思考的空間同時引導同學們思考。我想如果日後去了乙個文科比較好的學校,在研究生的時候一定會嘗試選修哲學

3樓:孤獨卻幸福

宇宙所有的知識幾乎都可以用,事物與事物的關係來全部概括。

數學用來描述事物之間的數學關係,

物理用來描述事物(物質)之間的屬性關係、、、所有的不計其數學科都是用來描述某些事物之間特定的關係。

而哲學呢,很多時候則是在更高的高度,審視那些描述事物之間關係的「工具」是否有問題,可否值得信賴和具有利用價值。

基於以上觀點,我覺得學哲學相對來說距離用上帝視角看人間百態,審宇宙過去未來,更近距離一些吧。

4樓:策馬而行

最重要的一點是格局大了,做事情,看事情,想事情都不在是圍繞自己來了,而會站在乙個普遍的角度,有時站在全人類的高度,對他人多了另一種情懷,特別是看了尼采之後,更加多了一種生命向上和對他人的同情等等的複雜情緒(好的),對事物看得更透徹,更近本質,看待事情不再那麼想當然的相信自己的預設了,我們在思考的過程中向自己走進了,可能愛智慧型最重要的是不執迷於自己認為的智慧型,對自己的懷疑就是對真理最大的熱愛,或許哲學帶不了酒肉美女,但是那些值得嗎,在哲學中不會比誰的衣服貴,不會比誰好看,不會比短暫的快樂,而又往往能在短暫的快樂中抓住幸福,哲學從未拋棄大眾,他一直都在關懷著人們,只是有些人因為刺眼,因為它照見了自己的醜陋就排斥它,或者在不了解它的情況下就批判它,在未推進門,就覺得這門難進,他們忘了,那是光。但是哲學家(有些人人偶爾也會感到)是孤獨的,但他們不會向平庸妥協,他們又是高傲的,因為「心中自有青山在,何必隨人看桃花」,希望不了解哲學的人放開自己,哲學一直都向你們敞開著,而且哲學會把你帶到乙個高度上,希望學哲學的堅持,希望你們保持哲學的那份情懷。

「我懇請你,不要拋棄你靈魂中的英雄,莊嚴地維護你最高的希望」

哲學是什麼?什麼人適合學習哲學?

近來一直在讀關於黑格爾的東西,我想黑格爾的解讀非常有特點,也很少有人說他的觀點。大家非常習慣用愛智慧型作為起點,來解釋哲學。他從來不說哲學是愛智慧型,因為他知道,這個世界的智慧型是有兩種方式取得的。一種是建立在形式邏輯的知性思維基礎上的,一種是建立在思辨思考基礎上的,黑格爾說,哲學是不同於知性思維的...

非哲學專業的應該怎樣學習哲學?

歸一 一看就是沒有經過哲學訓練。先說知識點問題。1.唯物唯心是馬哲的劃分方式,用這個方法,就意味著你已經站在馬哲立場上看待問題了。2.唯物唯心是從 何為第一性 劃分的,也就是哲學家最根本的思想源頭,不是什麼思想都能直接套唯物唯心的。3.王陽明心學主要是論述價值主體性的問題,並不是唯心。 求知 學哲學...

大學選到不喜歡甚至討厭的專業是什麼感覺?

唐某某 大四了,專業是印刷,調劑過去的。大一頹廢了一年,上課就玩遊戲,考試划水。大二報了雙學位,學了三年。現在兩門專業都答辯完了,考研考了計算機。首先,個人還是不喜歡印刷,以後也不會做印刷相關的工作。最後,大學不是上完本科課程就完了,多做點其他事情,別光閒在寢室玩遊戲。 一碗好麵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