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的輕聲和三聲為什麼在口語裡聽不出區別?

時間 2021-06-01 08:11:43

1樓:細川藍

請移步我在此問題下關於輕聲的回答。

餛飩的第二個字發音有的人會發音成類似dun的輕聲,這種現象是不是類似student的中的t? - 細川藍的回答

2樓:孫博

題主的問題有點意思,我們假設題主的普通話是標準的,聽覺感知是正常的,不考慮感知範疇邊界的話,這個問題可以做如下解釋:

第二,與輕音有關的乙個概念是輕聲,這就是在聲調層面而言失去聲調的音節。輕聲音節又分為兩種:

一種是原本就不能帶聲調的輕音音節,比如「桌子」,「什麼」等這些詞的後乙個音節;

另一種就是原本帶調的音節進去詞語後,由於受到詞語輕重音格式的制約,變成了輕音音節,失去了原有聲調製成輕聲。比如「想想」這種重疊形式。

第三,這就是題主所說的問題關鍵所在:普通話的輕音音節在音高,音強,音長,音色等方面都與正常重音的音節存在差別——尤其在音高方面,輕音音節的音高是由其前面音節的非輕音的音高決定:在非上聲之後,輕音的音高曲線是下降的,但起點音高不同;在上聲之後,輕音的音高曲線持平或者略公升。

如果使用五度標記法的話。輕音的音高在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之後可以分別描寫為[41],[52],[33]/[34]和[21]。這也就是我個人覺得題主說的情況是有可能出現的原因。

第四,但是,由於輕音音節通常比較短,音高的變化在聽感上往往不容易察覺,因此,輕音在四個聲調之後的音高也可以描寫為[2],[3],[4],[1]。

第五,在實驗語音學手段尚未大規模流行的時候,一些老先生們就認為輕聲是乙個比較複雜的現象了,比如羅常培,岑麒祥等。在實驗語音學手段普及之後,我們是可以通過語圖來觀察輕聲的一些特點的。像上邊我們說了音高,此外,音長,音質等的改變都是可以觀察的,此不贅述。

第六,如果我們參考一些外國留學生學習輕聲時的表現,會發現他們在涉及輕音音節時與樓主說的現象會有點相像——我們認為其已經突破了某種聲調的感知範疇邊界,因而成為了另一種聲調,非常明顯。這就涉及到語言習得,母語遷移,感知範疇,調域焦點等多個方面的問題,這裡就不多說了。

2個人教學與語音材料蒐集。

PS:林燾與王理嘉此書十分值得入手,要比羅常培《普通語音學綱要》,岑麒祥《語音學概論》更貼近時代,並且提供了向實驗語音學深入的介面,朱曉農的《語音學》亦可。

3樓:秦文軒

在普通話裡,輕聲不是固定的調類,只是一種音變現象。不同場合下輕聲字的調值是不一樣的。通常,一二四聲字後的輕聲字調值為低降調 21(吃了、黃了、睡了);三聲後的輕聲字調值為高平調 44(走了)。

三聲字單獨唸出或者在句尾時讀本調 214(我、走、下雨)。而三聲字在句首、句中會發生連讀變調:一二四聲字前調值為低降調 21(賞燈、賞菊、賞畫);三聲字前調值為公升調 24(賞鳥)。

兩者相對比,一二四聲字後的輕聲字,調值為低降調 21;一二四聲字前的三聲字調值也是低降調 21。因此,這兩者的調值恰好相似,但這並不影響本字的實際調類。

普通話中的兒化音和輕聲重要嗎?

很重要。網上所傳的絕大部分普通話黑點,如沒入聲 不分尖團 沒濁音 同音字多 聲調少等等 缺陷 都是靠輕重聲和兒化音來補全的。 李溯本 Unancha 漢語音韻學研究中,輕聲和兒化總是相提並論,原因主要在於 漢語方言中有輕聲的區域和有兒化的區域,很大程度上是重疊的 然而如果把視野放遠一些,就能發現 兒...

為什麼漢語普通話中沒法讀出三個連續的三聲字(如公尺老鼠,孔乙己,短鐵管),而必須將中間那個字讀成二聲?

我試著按原調值去讀,結果非常費力,所以變調應當是懶音的結果 三聲是普通話僅有的曲折調,也只有它會發生系統性的變調 一不的變調無系統性 空桐朝軒 第一種情況,可以分成前一字後二字兩個詞的,第二字變陽上。如 買水果 老土狗 第二種情況,可以分成前二字後一字兩個詞的,前二字變陽上。如 狗尾草 百公尺跑 第...

為什麼普通話的第二聲叫陽平

很簡單,因為 陰 這個字是一聲的,所以一聲叫陰平 陽 這個字是二聲,所以二聲叫陽平 上 古代讀 賞 是三聲,所以三聲叫上聲 去 是四聲,所以四聲叫去聲。 DONGNANXIBEI 古漢語聲調 平 上 去 入 其中,上聲 去聲絕大多數都是以繼承的形式在普通話呈現為 214 51 調 少數因濁上變去派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