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香港電影的字幕與普通話版演員聲音不同?

時間 2021-06-03 15:59:15

1樓:鐘北棟

★你提的問題很好,很多粵語電視台的字幕都是意譯,而非音譯。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方便內地觀眾理解。壞處呢,就是不利於學習粵語的人搞懂什麼短語發什麼音,而且有侮辱觀眾智商之嫌。

★我個人反對意譯,因為大家都是中中國人,雖然粵語保留了很多古漢語,有些詞彙可能剛開始看上去很陌生,但實際上稍加琢磨還是可以搞懂的。

★比如廣東人把「眼鏡蛇」叫做「飯鏟頭」,這個好理解,因為飯鏟頭就是飯勺,以飯鏟頭稱呼眼鏡蛇再形象不過。又如,把蜈蚣稱之為百足,去年稱之為舊年,月初稱之為月頭,等等,這些詞彙很容易通過望文生義來掌握。

★還有一些難以做到望文生義的,如而家、屋企、睇、拎、邊個,等等,這些詞彙不是特別多,不會講粵語的人要注意了。

★總而言之,粵語的詞彙有80%和普通話是相同的,只有20%左右不同,這20%比較難懂,但是見多了就木有難度了。

2樓:

個人感受:存在三種對白:粵語白話的原聲台詞、根據原聲做小小改變且去除或者同義替換了難以使外地人理解的粵語熟語、根據原聲意思重寫了的流暢的國語台詞

舉例(首部古惑仔電影中一幕):

粵語音軌:你鹹濕鬼

國語音軌:怎麼那麼色啊

3樓:袁冰濤

粵語和普通話之間有一些不同的語言習慣,完全按照粵語反可能感覺彆扭。如果按照原意變化太多就可能對不上口型。造成有些翻譯與字幕差別較大。

4樓:

很正常吧,字幕有可能是根據繁體字幕直接翻譯成簡體的,普通話版配音一般不會完全按照字幕來,會轉變成內地人說話的口氣等等,所以有不同很正常,但是一般不會有大的差別。

伴隨幾代人長大的香港電影為什麼沒落了?

霰雪鳥 不只是香港電影沒落了,歐洲電影一樣沒落了,而時間點香港的稍稍早一點,歐洲的稍稍掙扎了一下,不過因為碎片化的市場,最終還是被好萊塢橫掃。九十年代中期開始,好萊塢的經典電影就不斷呈現,而且都是大製作,高完成度的佳片,橫掃全球,擠壓了其他本土電影,憑藉工業電影的利器制霸市場,香港太小,沒辦法抵抗的...

有什麼值得一看的港劇或香港電影?

Mia umm,因為夢想是醫生,所以醫療劇看的比較多,破案的也有在看啦,然後就想推薦一些自己喜歡的 排名不分先後啦 首先我想推薦就是自己最最最喜歡的幾部 我覺得on call 36小時很好看,而且個人覺得第一部比第二部好看是馬國明和佘詩曼主演的TVB的老戲骨了演技什麼的就不用擔心啦!嘿嘿,附劇照兩張...

為什麼很多香港電影要設定主角吃飯聊天的場景?

wuha 就是找不到太多豐滿劇情的方法唄好早就想吐槽了一大堆這種吃飯的鏡頭不管正牌反派一律狼吞虎嚥吃相越難看越好就是為了塑造反派混不吝正派不拘一格的灑脫嗎?太簡單了 車手 詩人曾言 飢渴是我們所學之初,飢渴易被壓制,被滿足。吃 文化在中國體現的淋漓盡致,你不信看看身邊的人,見面打招呼 您吃了嗎? 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