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普通話的第二聲叫陽平

時間 2021-05-10 09:22:21

1樓:

很簡單,

因為『陰』這個字是一聲的,所以一聲叫陰平

『陽』這個字是二聲,所以二聲叫陽平

『上』古代讀「賞」是三聲,所以三聲叫上聲

『去』是四聲,所以四聲叫去聲。

2樓:DONGNANXIBEI

古漢語聲調:平、上、去、入

其中,上聲、去聲絕大多數都是以繼承的形式在普通話呈現為 214、51 調(少數因濁上變去派入 51 調),將這兩個普通話的聲調稱為「上聲」、「去聲」。平聲發生分化,古清聲母以 55 繼承,稱為「陰平」;古濁聲母以 35 繼承,稱為「陽平」。古入聲分散到 55、35、214、51 四種聲調,依所派入聲調定名。

3樓:邊鸞

大概說下古今漢語音調的變化。

現代漢語分為四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普通話現在的這個調類系統是來自於古代漢語的調類系統。

在中國南朝齊梁之際,就有人把古漢語分為四類聲調,即平、上、去、入。後來語音發展變化,又按聲母的清濁各分為陰調和陽調兩類,清聲母字歸陰調,濁聲母字歸陽調。普通話的陰平聲字,大致跟古清聲母的平聲字相當;陽平聲字,也大致跟古濁聲母的平聲字相當;上聲字包括古清聲母上聲字和部分濁聲母上聲字(聲母是邊音,鼻音和今讀零聲母的陽上字);去聲字包括了古去聲字和另一部分古濁聲母上聲字。

古代入聲調類在普通話裡已經消失了,古清聲母入聲字在普通話裡分別讀成陰平、陽平、上聲或去聲,古濁聲母入聲字在普通話裡讀成去聲或陽平。也就是說,基本上現在的陽平是從古漢語裡的平生和入聲裡來的。

古漢語的聲調演變到現在,就調類來說,在北京話裡還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類,在別的方言裡可以多到十類,少到三類。就調值來說,各方言的調值是五花八門的。

題主說到的吳湘方言,以及南方不少地區的方言,在聲調上都不同程度上保留著古漢語裡的入聲,而入聲在北方方言裡基本上都分別歸到平上去裡了,從這個角度可以說南方方言在某種程度上更接近古漢語的發音。

普通話中的二聲是不是比較少?

woq 普通話二聲字不少,約佔漢字總數的四分之一。比三聲 上聲 略多,和一聲 陰平 相當。至於有效音節有限,是因為古今語音演變的一些規律,如 ku n不存在是因為它的位置被hu n和qu n 佔 了 山攝 g部分擦化為匣母,而群母今皆為細音,平聲經過清送氣化和顎化,變為t即拼音q m n l 明泥娘...

將普通話的四個聲調稱為 一聲 二聲 三聲 四聲 ,是不是錯的?

其實普通話有六個聲調。除了一聲 二聲 三聲 四聲之外,還有半三聲和輕聲。輕聲用5表示,所以可以把輕聲稱為 五聲 有人說輕聲沒有調,這當然是錯誤的說法。聲音皆有調。聲調 tone 有且只有三種,分別是公升調 rising tone 平調 flat tone 降調 falling tone 四聲 半三聲...

為什麼普通話過了二甲用普通話和人交流依然不流利?

造花農人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二甲的要求僅僅是字音基本準確吧?樓主可能是南方人,在這我想說,別提什麼普通話語言環境,不信下南方來看看有幾個人說普通話。我剛開始學習普通話的時候,就因為苦於沒有人陪我說普通話,本來對自己的普通話就不自信,加上不熟練,當然說出口就不自然。練字當頭,沒人陪你說普通話怎麼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