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普通話的四個聲調稱為 一聲 二聲 三聲 四聲 ,是不是錯的?

時間 2021-05-31 08:26:36

1樓:

其實普通話有六個聲調。除了一聲、二聲、三聲、四聲之外,還有半三聲和輕聲。輕聲用5表示,所以可以把輕聲稱為「五聲」。

有人說輕聲沒有調,這當然是錯誤的說法。聲音皆有調。聲調(tone),有且只有三種,分別是公升調(rising tone)、平調(flat tone)、降調(falling tone)。

四聲、半三聲、輕聲都是降調。

順便說一下被一些人奉為圭臬的五度標記法。五度標記法的音高和音長都標錯了。比如,三聲的音高變化應該是212,音長應該是兩拍。

而五度標記法給出的音高變化是214,音長是一拍。一聲沒有55那麼高。二聲和四聲的音高變化應該正好相反。

具體五度標記法是怎麼錯的,你用拾音軟體去驗證一下便知。

現代標準漢語的聲調不是2023年出生的趙元任能規範得了的。趙元任2023年發明五度標記法,那時候根本沒有現代標準漢語,好吧?

五度標記法

2樓:人間四月天

專業的說法是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但是在建國初期推廣漢語拼音到後來的推普工作,面對的是沒什麼文化的或者是即使有點文化也不是專業人士的人群,還有中小學的孩子們,用專業的陰陽上去四聲說法不太好掌握,所以就有了一聲二聲三聲四聲代替陰陽上去四聲的說法,這樣更便於記憶和掌握。

3樓:李溯本已故賬號

粵語、閩南語都有調類編號,你覺著有什麼問題嗎?對於只想學習現代語言而不需要了解從古到今演變的人來說,用編號明顯比用傳統名稱方便,也避免了一些難以解答的疑問,例如燕語、閩南語的陽平為什麼是公升調,粵語的陰平、陽平又為什麼可以讀降調~~

4樓:

好吧,題主,請堅定地相信你的小學初中高中語文老師。

陰平陽平上(shǎng)聲去聲,(簡稱「陰陽上去」)的說法是對的

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第四聲的說法也沒錯

唯一錯的,是你把「陰陽上去」和「平上去入」,混為一談了。

先說為什麼「陰陽上去」和「第X聲」的說法都沒錯。

因為他倆描述的其實是乙個東西——普通話的調類(四個聲調)。

用五度標記法來表示的話,是這樣的。

一種記錄漢語聲調的方法。由趙元任發明。先畫乙個縱座標,表示音高,後從最低到最高分成五個音高標準點。

每點為一度,自下而上分別用「1、2、3、4、5」標記。各點名稱依次為「低、次低、中、次高、高」五等。最低的音度1度,次低音記 2度,次高音記4度,最高音記 5度。

聲調如是直線型,只需記起點與終點的度數,如是曲線型,須加記曲折起落的度數。如國音的四聲調值就是:陰平:

55;陽平:35;上聲:214;去聲:

51。通俗地說,聲調是以相對的音高(的變化)來表現的,五度標記法用12345來表示由低到高的音高。(五度標記法標記了具體的調值,而陰陽上去和第X聲只是區分了調類)

舉個例子感受一下,以下幾個字的聲調,我可以這麼表示

媽:55,也是第一聲,也叫陰平

麻:35,第二聲,陽平

馬:214,第三聲,上聲

罵:51,第三聲,去聲

相當於我想描述乙個人高矮的時候,可以說他180cm(具體數值),也可以說「高」,也可以說「tall」(區別於矮,歸類)。

這裡沒有對錯,叫法不一樣而已。

但是,題主的問題是混淆了「陰陽上去」和「平上去入」。

這裡涉及到中古漢語到現代漢語的聲調製化。

截一段呼老師《漢語史》的教案,嚶嚶嚶老師我就拿這個做個科普不要怪我麼麼噠。

如上圖所示,聲調的變化規律可以歸納為四句話:平分陰陽;濁上歸去;入派三聲;去聲不變。

你看,平分陰陽,平聲分為陰平陽平兩類,

入派三聲(平、上、去三聲),所以入聲在普通話中(大部分北方方言也一樣)沒有保留下來。

簡單地說,也就是中古的時候,我們的老祖宗說話還是按照「平上去入」四個聲調的,但是現代漢語普通話則演變為「陰陽上去」。

看到這裡,題主再回頭看看自己的提問:

這種將普通話的三聲四調稱為四聲的做法,直接導致了SHE的那首歌裡面的這句歌詞

「讓我們卷著舌頭學,平上去入的變化」

我想不止我,很多人曾經都認為平上去入就是所謂的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第四聲。

《中國話》的這句歌詞,完整是這樣的:多少年我們苦練英文發音和文法/這幾年換他們卷著舌頭學平上去入的變化

歌詞裡說的是老外學中文,照常理,他們基本上是學普通話的,如果是這樣,是應該描述成「陰陽上去」。

但是也不排除人家入鄉隨俗學說方言,水平更高的,研究詩詞學中古音,念的就是平上去入。

沒什麼好爭辯的,說白了,歌詞嘛,人家願意附庸風雅,就隨他去吧。

最後總結一句,「平上去入」確實不等於普通話的聲調,但是「陰陽上去」和「第X聲」倒真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述。

5樓:黎黎

一二三四聲對應的是古漢語言中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

入聲,現在的普通話裡並沒有,只在一些方言裡會有。

所以一二三四聲沒錯。

6樓:

序數就是標個號,不涉及先後次序的情況下,是不會錯的。

把「一二三四」依次對應到「平上去入」是錯的。

它們只是恰好都是四個字而已。

別想當然了。

7樓:

沒錯。聲調的叫法本身就有好幾種:語音學的,平、公升、凹、降;音系學的,一、二、三、四;音韻學的,陰、陽、上、去。

小學教學,包括對外漢語教學,都重在普及和應用,強調共時層面是合理的。

8樓:天生吾儕

當然沒錯。

為什麼以平上去入來代表四聲?

無他,只是因為這四個字就是如此發聲而且常見。古人拈出這四個字作代表而已。

興許古人腦子一抽,用天子聖哲代替這四聲呢。天子聖哲和平上去入的聲調一一對應。

同理可看平水韻,也不過是挑乙個字代表乙個韻。如一東韻,以東字代表整個韻部。

到詞林正韻的時候,就不挑字了,而是直接說第一部,第二部……

至於平上去入和第一聲第二聲的區別,是古今音的區別。講清楚就好了,這點對應關係也不難。不講也行。

當然,如果挑陰陽上(改廠吧,這字簡單)去四個字作四聲的名字,未嘗不可。不過我覺得必要性不大。

貞觀的「觀」應該讀一聲還是四聲?

杜若致遠 接屠龍少年周旭的 從諫如流 屠龍少年周旭 孫玉文踱步登台。周旭望見,遠遠地作揖打躬。周旭 孫教授怎麼來了?看了看唐 王,面向觀眾。列位,這位老先生是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孫玉文,曾獲王力語言學獎。孫玉文 已經走到台心,聞言面露微笑。這都是些虛名兒。周旭 孫教授來此,有什麼見教?孫玉文 你剛剛講...

為什麼普通話的第二聲叫陽平

很簡單,因為 陰 這個字是一聲的,所以一聲叫陰平 陽 這個字是二聲,所以二聲叫陽平 上 古代讀 賞 是三聲,所以三聲叫上聲 去 是四聲,所以四聲叫去聲。 DONGNANXIBEI 古漢語聲調 平 上 去 入 其中,上聲 去聲絕大多數都是以繼承的形式在普通話呈現為 214 51 調 少數因濁上變去派入...

普通話中的二聲是不是比較少?

woq 普通話二聲字不少,約佔漢字總數的四分之一。比三聲 上聲 略多,和一聲 陰平 相當。至於有效音節有限,是因為古今語音演變的一些規律,如 ku n不存在是因為它的位置被hu n和qu n 佔 了 山攝 g部分擦化為匣母,而群母今皆為細音,平聲經過清送氣化和顎化,變為t即拼音q m n l 明泥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