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佛教強調出家需要很大的福報這一觀點?

時間 2021-05-06 15:11:37

1樓:

因為印度教(前身為婆羅門教)是最徹底性惡論,如果我們簡單粗暴地理解的情況下。

所謂佛教,本質是印度教的乙個異端救贖論,教導人從印度教的「再死」之輪中逃脫出來。

按中國的觀點,準確說是儒教的觀點,「人之初,性本善」。

按印度教,別說「生來有德的人難得」,就是「諸神、惡魔、天界樂師羅剎,蛇神,都被恐懼刑罰所節制而克盡其特殊的職務」,「刑罰支配人類,刑罰保護他們,萬物皆睡時,刑罰獨醒,賢者說,刑罰就是正義」,「刑罰支配整個人類,因為生來有德的人難得;只是由於恐懼刑罰,人類才可以取得給予他的享受」。

印度教核心法典《摩奴法典》第二卷明確闡述他的立法思維「利己之心不可稱道;但世上無物可以免除它。因為學習聖典是從利己出發,執行聖典規定的條律亦然」。

這種觀點下,想衝破印度教的邏輯,從轉世輪迴的「再死」之輪中逃脫出來,就出現了佛教的出家。

嚴格來說,印度教婆羅門本身就有出家的思潮,只不過到了佛教手上成了完善的理論了而已。

所以,了解佛教,得先了解印度教。

印度教《摩奴法典》目錄

2樓:

認同。人身難得,智慧型難得。你去看佛法經典,腦力濃縮程度比世上面向公眾的考試難多了。

而乙個原生小家庭多少人就剪不斷理還亂,更別提更多的社會關係,佛門出家,直接把塵緣了斷了。無論從精神智慧型等級還是社會關係主宰上,佛門都碾壓世俗。出家是福報,可以對一些「佛系青年」笑笑了。

3樓:方外俗漢釋悟修

這個觀點的核心,是乙個緣分的問題。

出家人,即使是混日子的,也是需要離俗的,需要穿僧裝剃光頭的。能做出這種事情的人,本身就代表了其與佛門因緣深厚。

而佛門是出世間之道,是大解脫之門,佛門的一切——佛、法、僧,都具有出世解脫的內涵,可以說,一切世間福報都無可與之比擬。

因此,沾得佛門氣息的人,尤其是出家人,你都可以說他福報很大。其他的人,比如說有緣常誦大乘經咒,比如常誦《妙法蓮華經》《金剛經》《地藏經》等等,這樣的人也是極具善根的人,通俗地說,也可以說是福報很大的人。雖然這種大乘善根,已遠遠不是「福報」二字可以衡量的了。

4樓:saber凜

這是印度祖傳的業力體系業是行動在不斷的變化好的壞的不好不壞的(詳見瑜伽經)不好好修行值得尊重個屁而且真正的「修行者」不在乎你尊不尊重

最後凡欲遂行美好之事者便不為僧侶

5樓:靜靜靜靜

佛教是乙個對其信徒非常沒有佔有慾的宗教。不僅沒有強迫任何人去加入,也不會進一步要求或者強調信徒「出家」。然後關於福報,如果學佛的目的是得到佛的庇佑然後公升官發財,那可能你永遠都修不成正果。

佛教講的是看清因果,提公升智慧型,能放下執念貪婪,最終得到真正的精神上的自由。

6樓:

我可以提問一下嗎?為何出家人喜歡編造一些關於李世民的事情呀。

唐太宗即位時非常擁護佛法,建寺四百多間,供養僧人無數。對出家人十分敬重,曾與人言:「出家真乃大丈夫,尤勝公候將相。於史無考,似乎是佛教徒說的。

類似還有十三棍僧救唐王,亦被證偽。

7樓:

這個時候,就輪到天下第一槓……啊不對,辯才無雙的維摩詰居士出場了羅睺羅白佛言:

「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

憶念昔時,毗耶離諸長者子來詣我所,稽首作禮,問我言:『唯,羅睺羅!汝佛之子,舍轉輪王位,出家為道。

其出家者,有何等利?』我即如法為說出家功德之利。

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唯,羅睺羅!不應說出家功德之利。所以者何?無利、無功德,是為出家;有為法者,可說有利、有功德。夫出家者,為無為法,無為法中,無利、無功德。』」

8樓:天叔

沒錯,出家需要很大的福報,沒有開悟的凡夫被無明遮蔽,是不可能真正理解正法難聞中國難生的真實不虛。

出家需要的福報,是無始劫來的輪迴業力於阿賴耶識中積累,於今生才有的種子萌發般的莫大機緣。

沒有這麼大福報的人,是很難建立對佛法僧三寶的信心,也很難於五濁惡世末法時代獲得解脫的正見。

而比出家需要的福報更大的,就是不出家。

但凡夫的不出家,跟正眼法藏妙有真空的不出家,是俗諦與聖義諦的區別。

需要有巨大的福報,才能感召南無無量巨乘一切佛師奧特曼的接引,得巨殊勝巨究竟法,受巨無量奧特不可思議加持,獲一切種巨智,行無上巨慈悲。

總之,不能對無量巨乘奧特曼佛起信的眾生,都是因為福報不夠巨大、根性不夠巨堅、無明業障巨多。

薩度,薩度,設我得奧特曼佛,一切大小乘不究竟如來菩提垂薩阿羅漢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得發巨慈悲願心回向巨乘,若否,則我不得成奧特曼佛。

9樓:Mr hongyu

塵緣未盡,就出不了家

出家修行的目的是今生解脫業行,不再一世一世地輪迴。

眾生累世在業行苦海裡生死流浪,永無出期。所以能出家修行是極大的福報!

修行人不求福報,求功德。精進的修行,無明漸除,這是功德。至於能否成阿羅漢成佛,只是往這方向去

10樓:

能真出家的自然是福報大的,關鍵是,大部分人並沒有搞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出家,甚至完全南轅北轍。當然,真出家的裡面也有不好好修行的,但是太少了。那些剃個頭進了廟實際上對佛法一無所知的人,並不算出家者。

出家的福報和他也沒有什麼關係。

11樓:靜心

越來越認識到這是事實。順的時候,你可以神奇地得到關鍵助緣,甚至奇蹟般順利達成;逆的時候,你想布施供養都得不到供養資訊。以前我也不信這種說法,遭遇障礙時,就知道了。

12樓:六華

出家人福報大,體現在他不需要為家庭瑣事而煩惱,可以專心去修行了,畢竟任何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精力消耗在這方面,在別的方面便支撐不住了。如果僅僅是出個家形式,卻並不認真修行,到頭來又會浪費一生人身。來生還不知道在什麼地方呢。

釋迦牟尼佛早就說過得人身者如手上土,失人身者如地上土。

辯證地看福報這回事就可以了。盡信書不如無書。

13樓:法爾

第一次乾乾淨淨的斷世俗業力,如同跳出了乙個圈子.

雖然跳入了新的圈子新的業力往後也會慢慢積累,進入佛法系統累生累世的共業圈,畢竟佛家的福報為佛法系統設定.

但就是很大的福報.

又何況放大來說佛教也無法超脫法則,無非是看透法則下的清涼地,並為其願力努力的念行.

14樓:樓上老李

「出家需要很大的福報」,這「福報」到底是誰的「福報」?

佛教進入中國以來,幾經興衰,既有「南朝四百八十寺」的風光無限,也有「三武滅佛」的悽慘沒落。

而對於個人來說,特別是到了現在,絕大多數出家人早已不是為了「自度度人,自覺覺他」而落髮剃度。

在今天,佛教已經成為了乙個社會產業,結識檀越——大受布施——跑關係找地——建立寺院——廣納香火——結識檀越,是當前眾多出家人發財致富的模式,他們富到了什麼程度,隨便上網搜一下就很容易得到答案。

說個身邊的例子,乙個朋友是做市政工程的老闆,每年給寺院的固定「布施」都是七位數甚至八位數,是這家寺院的大檀越之一。而這家寺院的掛單僧人只有兩個半,且長期全國各地遊走,不斷複製這套模式。

為什麼還有半個僧人呢?因為這半個是一位帶髮修行的居士,也是我的另乙個哥們。

這位常住寺院帶髮修行的哥們也常常將「出家需要很大的福報」這句話掛在嘴邊,言外之意他算是大福報之人。何以見得?大學畢業後沒參加過工作,全靠上面那位大檀越布施的錢養在寺院裡,吃喝,出行,零花,現金予取予求,遇到外面的普通居士還可享受衣食供養。

我族人民似乎自古以來心懷天下者少而又少,這也是農耕文化的產物,過好自己的日子,吃喝不愁,管他天塌地陷。

然而大片成為「寺產」的土地,大量脫離社會生產的年輕人,大筆無法創造產業價值的資金,對乙個國家一方社會而言,絕對不能稱之為「福報」,甚至是拉低國民實力的慢性毒瘤。

當然,我們不否認歷史上有過文化大師李叔同,也有過保家衛國抵禦外敵的僧眾,然而終歸是鳳毛麟角。

但在今天這個時代看來,「出家需要很大的福報」,只不過是多數出家者的個人「福報」,而非國家社會芸芸大眾的「福報」。

15樓:

所以如果你這輩子好好的供養佛法僧,下輩子有福報就可以自己去當和尚了,無兒無女的那種

再厲害一點的直接生在寺廟旁邊,比如陳光蕊,無兒無女不說,還爹死娘嫁人呢,那福報都海了去了

和尚當然要抬高自己,所以認為當和尚是最有福報的,很自然你讓某種動物A編寫乙個宗教,它也會認為當動物A最有福報的。

16樓:

呵呵,你不覺得這些歪理論都是後世庸和尚強加的嗎,看來以後出家都必須是富人的專利了,窮人沒有福報的都不能信佛出家了,有魔教的味道了,佛教都被這些庸和尚變成魔教了,生病不吃藥,強迫吃素,佛像不裝髒,多捐錢不要物品供養,真是大屎(師)呀。

17樓:普波居士

出家是出離世間一切煩惱法,是行出世間法,斷世間一切諸苦因緣,趨向自在解脫。沒有相當大的福報,做不到的。

乙個人再大富大貴,再有福報,也不能斷世間苦惱,更談不上得解脫了。

18樓:道叔

這樣說現在佛教徒的角度上是對的,因為社會上對出家的人還是會有不太高的評價,所以從鼓勵的角度來說出家需要很大的福報,給那些出家的人增強了信心。所以不要去糾結話語本身的真實與否,而要關注話語的出發點。禪宗說話都是這個套路,所以需要有智慧型的人才能聽懂。

19樓:白寶蓮童子

出家的是什麼人?和尚又代表誰呢?

唐太宗即位時非常擁護佛法,建寺四百多間,供養僧人無數。對出家人十分敬重,曾與人言:「出家真乃大丈夫,尤勝公候將相。

」惟不久後,常見僧人不守法規,修行不如法,心生不悅,供養漸少。帝嘗問玄奘法師,供養凡僧也能得福否?大師答曰:

「崑山有玉,混雜泥沙。麗水生金,寧無瓦礫。土木雕成羅漢,敬之則福生。

銅鐵鑄就金容,毀之而有罪。泥龍雖不能行雨,祈雨須禱泥龍。凡僧雖不能降福,修福須敬凡僧。

」意即是說崑山良玉,難免混雜泥沙,麗水生金,難免有瓦礫,恭敬用土木造成的羅漢可以生福,銅鐵鑄成的佛像,雖然不是真身,但毀之都有罪,泥龍雖然不能降雨,如大旱時望天降甘霖,求龍王下雨,還是要焚香禮拜泥做的龍王。有假像方能引起至誠心,凡僧雖不是真羅漢,但有二百五十條比丘戒,三衣披搭在身,人天供養必獲其福。

所謂三寶門中福可求,供養三寶,毋起分別心。佛說別請五百阿羅漢,不如以清淨平等心依次供一凡僧,可得無量福,心無極限,則福遍十方,財無多少,則心該法界也!轉文

20樓:與奪而招放

出家人的福報是針對未來說的,出家就算什麼都沒乾成,只需要守住戒律就有很大功德,來世也會繼續遇到佛法繼續修行

然而地藏經裡說:若有眾生,偽作沙門,心非沙門,破用常住,欺誑白衣,違背戒律,種種造惡,如是等輩,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

這種情況還是不出家下場比較好,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如何看待「拋妻棄子」式的出家?

Jessie 其實當乙個人真心想出家時,已經注定要跟社會上的大多數東西都要斷絕來往。一般來說,誠心出家的人都會選擇了無牽掛,選擇一輩子與青燈古佛相伴。所以,要麼就算勸告不要出家,多考慮生活上的美好,未來的憧憬。要麼就是選擇放手,讓他過想過的生活。顯然後者是對妻子很不公平,因為妻子要承擔更多的東西,所...

佛教如何看待世間的美?

坦坦君 不好意思,不請自來。兩個話題依次回答。第乙個問題本身並不矛盾,人世間終究存在美好 這句話本身就存在問題,我知道作者想表達的是 美好 存在過。但是細想一下,你所謂的美好也可以說從來不存在過,世上有無數個 我 同一件事,在同一時期同一處所,對於你是 美好 對於別人可能就是痛苦 甚至在另外的時期另...

如何看待佛教中的「謗法」?

小迷弟 干達婆王向釋迦牟尼獻樂,當時山河大地盡作琴聲,迦葉跟隨起舞。王問迦葉 阿羅漢諸漏已盡,為何還留有習氣?佛說 已無餘習,請勿謗法 王又撫琴三遍,迦葉三度起舞。王問 迦葉起舞,難道不是?佛說 實不曾作舞!王問 佛為何說妄語?佛說 不妄語,你撫琴,山河大地木石盡作琴聲,難道不是?王說 是 佛說 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