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陪伴孩子學習學習的正確方式是怎樣的?

時間 2021-05-31 19:52:32

1樓:

在我看來,家長陪伴學習也得看方法,並不是一直在孩子身邊陪著學習或者進行督促就是一種好的方式。

有的家長說是陪著孩子學習,其實就是在監督,孩子只要稍微出現一點錯誤或者稍微有點調皮,家長就開始批評,這樣的陪伴只能讓孩子壓力越來越大,甚至出現逆反心理。

家長的陪伴學習需要的是極大的耐心和對孩子的鼓勵,這樣才能形成一種輕鬆的親子氛圍。孩子出現錯誤之後,不要著急去批評,而是應該理解孩子,因為小孩子畢竟年齡小,心智還不成熟,很多我們看似簡單的東西對孩子來說很難,所以孩子出現不想學的情緒或者犯錯誤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家長的陪伴學習也是需要方法的。比如我家寶寶在進行英語啟蒙的時候,我擔心自己的口語會對寶寶造成誤導,所以就讓孩子跟著vipkid的外教老師進行學習,他們的發音是不用擔心的。平時我也會幫孩子找一些學習素材結合起來學習,到現在,寶寶的口語已經很棒了。

所以家長即使是陪伴學習,也需要在必要的時候找一些更專業的人來幫助自己。

所以總結來說,耐心和方法都是非常重要的。

2樓:曉洛

我連班都不上了,陪著你,你就考這樣的成績,對得起我嗎?

這樣的話語當然是不好的,而且這種陪伴還會有負面效果,只會讓孩子面對學習時逃避、畏難,不會帶著積極的心態去學習,會覺得「我是在為了家長學習的」。

陪孩子學習,除了這個誤區外,家長還會陷入以下誤區裡:

催、盯、吼

孩子在學習上總有那麼多的小毛病:磨蹭、拖拉,遲遲不能進入學習狀態,必須不停催促;學習還沒20分鐘,分心、走神,看看這個摸摸那個,需要隨時盯著;簡單的問題講了錯、錯了講,還是弄不懂,忍無可忍只能靠吼……

但家長常常發現,吼完以後,孩子似乎變得反應遲緩、不會思考了,並且產生了一種惡性迴圈,這是為什麼?

人的大腦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以大腦額葉為代表的理智腦;另一部分是以我們的杏仁核為代表的情緒腦。當孩子被催被吼時,情緒腦被啟用,身體本能地指揮調動血液湧向四肢,幫助孩子「逃跑」,這時就會導致大腦供血不足,難以思考問題,可能一道平常會做的題目,現在也做不出來了。

漸漸地,孩子會在學習時開啟「防禦模式」,隨時準備著應對家長的吼與罵,最後把我不會學,我不愛學作為一種自我保護的心理暗示,變得逃避學習。

制定過高的學習目標

其實,每個孩子都想要學習,也想要學得好。可當他面對過高的學習目標時,無論他怎麼努力,最終可能都無法達到要求。面對失敗,孩子變得沮喪、失望,也漸漸害怕去學習,不想去努力。

所以,父母在陪學的過程中,要去了解孩子目前的能力水平、學習特點,以及他的內心需要,要去幫助孩子制定乙個合適的、努力後可以達到的有效目標,並鼓勵孩子完成目標。

孩子學習成績無所謂,快樂就好

這種所謂的「佛系育兒」並不少見,看似是「開明」,其實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幼兒園還好,當孩子步入小學,主要的「工作」內容就是學習,孩子的自我評價也不再是靠內在的自我認知,而是靠外在的社會比較,在跟別的小孩子比較的過程之中,實現給自己的定位。

學習好壞、成績、排名,都會讓孩子形成自我認知、自我評價。當一道題目別的孩子都會,只有他不會,大家都能夠靜心、專心地去寫作業,只有他做不到靜心、專心,他的內心一定是不安的。別人都會,自己卻不會,孩子當然就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從而自己定位為中等偏下的水平,面對學習的事,也很難再創建起信心。

乙個沒有信心的孩子,真的會快樂嗎?

給孩子建立信心,讓孩子愛上學習、自主學習,家長們可以借助在家這一段特殊時期,通過以下四個小方法,簡單、高效地陪孩子學習。

快速啟用大腦

1小時的跑步,我們可能很難開始,但20秒的高抬腿,我們可以立馬行動。運動前的熱身,除了能夠快速啟用身體,有助於長時間、高強度運動的開展外,還能夠讓我們快速開始行動。

心理學家肖恩·埃科爾提出的「20秒法則」指出:如果一件事情需要的準備時間大於20秒,我們的意志力就很可能在20秒內被消耗殆盡,事情就很難啟動;如果乙個事情需要的啟動時間小於20秒,就很容易啟動。

學習也是一樣。用簡單的、少的、短的任務,讓孩子先開始學習,再接著完成作業、背課文等,就會比直接讓孩子去寫作業、背課文更快地讓孩子進入學習狀態。

拆解任務法

孩子的學習任務,也可以像工作那樣,有條理地建立清單,逐一完成。

缺少乙個清單時,孩子的學習任務就會一直停留在他的大腦中,占用一部分空間,還會讓孩子覺得抽象、不自覺地放大任務量。

家長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拆解當天的學習任務,將作業列個清單,把任務內容從孩子的大腦中清除出去,並幫助孩子建立調理,每次只做一件事,做好後再做下乙個任務,讓孩子能夠更專心地逐一搞定。

及時反饋,讓孩子從學習中收穫成就感

列清單,其實就可以幫助孩子收穫成就感。當乙個任務完成時,可以在清單上的任務後面打乙個對勾。

當我們完成一件事情時,大腦中會分泌叫做內啡呔的物質,它會讓我們感到內心喜悅、快樂,這實際上是大腦對我們完成任務的乙個獎賞,就是我們常說的成就感。每次完成乙個任務,我們都會體會到快樂、感覺到被獎賞,那麼下次,我們當然會更積極地想要去完成了。

孩子學習也是一樣,雖然可能一開始表現的不情願、不樂意,但一旦完成了當天的任務,看到任務後面的對勾,就會有滿滿的成就感,發自內心地感到自豪與高興。

別小看了打對勾這個動作,每乙個任務後面的對勾,都會讓孩子把快樂的感受增強一點,讓他更多的體會到完成任務時的喜悅。

這樣,孩子會慢慢明白,在開始學習之前,可能會感到有壓力、有難度,但如果堅持寫下去,完成時我會很快樂。那麼在他開始寫作業的時候,他就會對這份快樂有期待,在下一次學習時,他就會更樂意去開始學習了。

在這個基礎上,家長再發自內心地去稱讚、鼓勵一下孩子,就足夠了。

排除干擾因素

為孩子專門布置乙個學習區域,在這個區域內,除了學習所需的用品外,不要放置其他任何東西;同時,為孩子創造安靜的學習環境,幫助孩子排除外界的干擾。當孩子不需要動用能量去抑制「分心」,就自然而然地能夠集中了。

還可以在為孩子準備乙個材料區,將參考書籍、學習備用物品整齊地放在材料區,也有助於孩子有條理地完成任務。

相信家長通過以上方法,一定能讓孩子更愛學習,也能夠改變錯誤方法,更加高效地陪孩子學習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掌握到學習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3樓:鹽選推薦

我個人的觀點是:不但要關注如何正確陪伴孩子學習的,更要小心幾種典型的錯誤行為。

因為有很多問題是父母沒有想到,但是其實已經對孩子產生很不好的影響了。

比如說我在黑龍江的時候,我們調查了乙個名牌大學的乙個學生,然後讓他去評價他父母對他的教育的時候,他就提到說他父母其實不知道,在最後的備考階段,有一件事情讓他覺得壓力非常大,就他媽媽每天都幫他煲一鍋雞湯,然後在晚上他這個複習的時候給他送進去,

這個例子中家長的行為其實相較題主的而言更為積極,那為什麼這麼乙個小動作卻讓孩子的壓力非常大呢?

接下來我們就會逐一進行分析。

一、幾種不利於孩子學習的父母型別

1 .情緒型父母

這樣的父母自己也是個孩子,所以當他遇到事情的時候他會立馬產生情緒,當他情緒崩潰的時候,會下意識帶著他的孩子一起去體驗那種崩潰的狀態——帶孩子去體驗絕望、憤怒、憎恨。

比如說有一些媽媽跟爸爸的關係不太好,她對孩子的爸爸有一些憎恨、厭惡和憤怒的情緒,這個時候她就會帶著他的孩子一起去體驗這個情緒。

孩子的成績出現波動了,媽媽首先就開始崩潰:我為什麼就教育不出好的孩子。而出現這種焦慮情緒的同時,她一定要把這種情緒傳遞給孩子。

這種情況就屬於情緒型父母,情緒型父母是最不可取的,也是在複習備考當中對孩子是最有害的。

2 .控制型父母

這種父母總是替小孩兒做決定、做選擇、替他做一切事情,不給他任何自由權,也不給他任何思考的餘地。

很多人都覺得他自己不是控制型父母,因為已經這個年代了,上一輩的父母都是靠打靠罵,而我們現在的教育觀念已經進步很多,沒有人說強迫孩子去做什麼了。我們都知道什麼尊重孩子呀、要按照他的興趣去選擇呀等等,其實不是這樣的。

其實呢,很多父母是控制型父母,而且手段非常高超。有手段的控制型父母,會用讚美去綁架孩子,讓這個小孩兒去按照他的意願成長、用各種手段逼孩子去按照父母的意願選擇。

比如說還有一些手段,叫做「我為你犧牲了這麼多」,這種都是控制型父母的方法。沒有手段的控制型父母就是打、就是罵。有手段的控制型父母自己都不覺得在控制自己的小孩,但其實很多從小都屬於表現比較好的孩子、看上去很聽話的孩子,最容易被控制型父母給影響。

3 .消極型父母

簡單說就是他去逃避父母應該承擔的責任。

很多父母都號稱說,我對我的孩子就是放養的,我就不管他,我就尊重他就讓他自由,這樣他才能夠成為自己想要的這個樣子等。

但其實很多時候是他缺乏方法,或者說是他不夠耐心教育這個孩子。

比如說在中高考,或者說考研的這個過程當中,孩子的壓力是很大的,他肯定是需要關心的,所以這種消極型父母其實並沒有承擔到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

當然有一些父母是真的消極,就是他覺得自己真的無能不知道應該怎麼做,所以他就撒手了,而這種父母是讓孩子感受不到一點力量感的。

4 .拒絕型父母

就是不讓孩子接近自己,迴避親密感情的父母。

一般情況下在乙個家庭當中,父親很容易成為這種拒絕型父母。他們可能心裡面是非常關心自己的孩子的,但是他從來都不聞不問,然後這個孩子也很少會去向他尋求任何幫助,或者訴說自己的麻煩。

這種拒絕型父母跟孩子之間幾乎沒有任何的溝通。

5 .焦慮型父母

焦慮型父母他們不是說自己有情緒,可能他生活當中遇到什麼事兒他都不慌不忙的,但是一到這個孩子身上他就不行了,就比如說孩子中考備考狀態不好了,或者說高考的時候不想學了等,各種問題只要一出現,大的小的都能讓他焦慮的不行。

他的心目當中好像孩子就不應該出現問題,所以一出現問題之後就到處找方法去解決,就到處去問,表現的可能比這個孩子還有焦慮好幾倍,他這種也是不利於這個孩子學習跟備考的。

以上的就是我們幫助大家總結的幾種父母的型別,也是我們在調研過程當中那通過讓這些中學生,去總結那些父母的行為影響到了你的學習,通過這樣的調研得出的結論,然後幫大家做了個歸類,情緒型、控制型、消極型、拒絕型、焦慮型的,其實都是對他們的學習有影響的,這幾種父母我們是不能做的。

二、幫助父母跟孩子之間溝通的幾個建議

1 .要怎麼樣去讚美自己的孩子

要讚揚孩子的努力而非能力。

在家長的口中,我們經常聽到這種評價似的讚賞。比如說聰明、漂亮、學習好之類的詞,很多家長就覺得而我只要誇我的孩子,就是讓他有自信,有安全感。但是實際上我們並不覺得這樣的讚賞

如何正確面對孩子的學習?

紅絨小耳 不是教育工作者,只是談談自己的體驗。我記得小學上學第一天,老師教了幾個拼音,幾個單詞,但是我屬於下課就忘的型別,回家之後爸媽問我怎麼讀,我只能瞎說,以求蒙混過關,當然啦,最後沒成功,爸媽又花了一兩個小時才讓我記住,才能第二天成功通過老師的考驗。後來呢,後來大概乙個禮拜都不到,我爸媽就放棄了...

語文學習開啟的正確方式是什麼?

01黃老邪 我幾十年都沒弄明白除了作為乙個考試科目,語文還是什麼東西,語文本來是什麼東西。直到某一天,恍然大悟 原來語文,就是語言文字。而語言文字,是人類用於傳情達意的工具。是的,工具。就像乙個農夫的鋤頭。學鋤頭的最好地段 是在地里 學語言的最好場景 是在使用 聽得懂嗎說得出嗎 讀得懂嗎寫得出嗎 十...

請問這樣學習英語的方式正確嗎?

撲克點點 實際你記在本子上也很沒有用,因為考試的時候監考的不可能給你拿本子去照著抄,高考的英語實際上不需要記那麼多,總共考下來的那些英語連一級都沒有,你英語那麼重視已經很棒了,趕緊去管管其他科目吧,畢竟高考不是只考英語,如果你英語考不上的話,你考其他科目分數高也等於補回來了 不知道題主哪方面薄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