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現代的語文教育?又有什麼方法來加以改變?

時間 2021-05-30 10:13:11

1樓:小勿忘

唉~國家教育這個問題很麻煩的,最好的辦法就是你努力爬上去想辦法最大化改革語文。

比如你以後可以把語文按意義,拆分成兩門學科啊。

一門基礎的用來考試,一門比較自由的開放思維。

關於閱讀理解啊,最主要的問題就在於,那批卷的乙個個大叉,每個大叉都可能終結了一名同學對語文的正確認識。那乙個大叉,直接否定了你深鑽苦研的出的引以為傲的想法。從小學開始一直這樣,肯定會導致許多同學對語文的錯誤的理解,認為答案是絕對的、一切的,因為不管是家長、老師、還是同學,在意的只有分數。

2樓:紅火熱土

我們看看這位語文老師的修改多麼殘忍,下面這句話是范冰冰的,括號裡是語文老師的修改:

最近一段時間,我經歷了從未有過的痛苦,煎熬。(「經歷了」與「痛苦、煎熬」不搭配,應改為「我體會(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痛苦和煎熬。)

天地良心,我可以把手放在我學過的任何語文課本上發誓,我也可以把手放在任何中國文學經典上發誓,假如乙個人說:最近一段時間,我經歷了從未有過的痛苦,煎熬。——句話真的什麼毛病都沒有,我對這句話反覆閱讀,理解,感受,我都覺得這句話一點毛病都沒有。

如果這樣的話都需要改,那麼我們就無法開口說話,我們所有的文學經典,不管是《四書五經》,還是《老子莊子》,《唐詩宋詞》,都必須燒掉,因為都錯誤到不成樣子!

更可怕的是,這樣的人正在教育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孩子原本是個會說話的人,原本是個會表達喜怒哀樂的人,原本是個會交際的人,如今變得無所適從,他們說任何一句話,都怕人笑話,都要考慮我這句話的主語清楚嗎,賓語謂語,狀語補語位置錯了嗎?這是多麼大的悲哀啊!當我們進入這樣的怪圈,還談什麼境界,這不是扯淡嗎!

我們的孩子也在這樣的引導下,找到了老師都沒找到的更多的錯誤!我看了這句,開始是笑掉大牙,後來是細思極恐。這讓我想起魯迅描寫的孔乙己。

他偷了別人的書。別人問他,他不承認,說我是讀書人,你不能用偷,要用竊。

而且,他知道茴香豆的茴,四種寫法。

我們的孩子長大了,去面試工作,去談客戶,去和別人合作,他們說不出真正能感染別人的話,但是他們會說:我能在你說的任何一段話裡,找到多出毛病。——這就是我們要的人才?

結論,中國之所以能燦爛五千年,經久不衰,就是因為我們很早就把握了乙個核心,這個核心就是始終把境界放到了第一位。不管是語文,書法,武術,下棋,彈琴,射箭,都是為了更好的人生境界。這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中國的語文根本就不需要語法!

因為我們古聖先賢要比西方的古聖先賢聰明的多,至少從文字上如此,我們一開始發明中國語言文字的時候,就超越了語法本身。這段話請認真理解,古文功底淺的可能需要好好想一想!就算孔子,老子,這樣的聖人也不懂語法,如果讓他們學現在的主謂賓補定狀,他們不罵死我們才怪。

境界是什麼?境界是你作為個體生命和天地萬物的乙個關係,以及你對這段關係的感受。比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這就是境界,你非得去考證他語法的正確與否是很無聊的。這和你非得拿著一把尺子去量一下是不是正好三千尺一樣無聊。他在給你展示乙個瀑布,這個瀑布的形狀,氣勢,狀態和靈魂!

以及這個瀑布讓他想到了什麼,他在告訴你他的夢,他的憧憬,他指向了那遙遠的銀河,燦爛的星空。這就是境界。

他所傳遞給你的,是一種力量,是乙個圖案,是一段鏡頭,是飛流直下,是浪花飛濺,是星漢高遠。是面對人生的豁達,灑脫和勇氣,是遇到艱難的無畏,堅定和樂觀。

當乙個學語文的告訴你這句話其實有語病。

當乙個學數學的告訴你,他去過廬山,親自量過,發現這首詩描寫瀑布的長度不對,其實不是三千尺,是兩千六百三十三尺,你會怎麼想?

你會覺得這兩個人偉大,還是無聊?

如果我可以選擇乙個人做朋友,我寧可選擇犯過錯,勇敢面對並大方改正的范冰冰,也不願意選擇這樣乙個吹毛求疵的老師。

如果我可以有一段經歷,我寧可跟隨劇組,去體會乙個年輕女怎麼汗流浹背的演戲,刻苦的學習唱歌跳舞,鑽研角色背台詞,直到成長成乙個明星,也不願意坐到那個語文教室裡哪怕一分鐘。

3樓:陳百萬

年輕人,你去學校是去準備學技巧,應付考試的,跟培養文學美感和素養不搭界

如果夠厲害,是可以一邊鄙夷一邊取高分的

要嫌棄它,首先要征服它

4樓:水無月之海

依我看,語文教學根本就不該教「文學」,文學這個東西是很難去評判的。每個人對文章的理解都不同,誠然有公認的合理的解讀方式,但怎麼能簡單地用分數去評判學生自己的看法?我想說的是,閱讀理解這種考試題目不適合用來考試。

所以語文還是學語法之類的算了吧,很多人的語法知識比如主謂賓都是學了英語才懂的。

5樓:

孩子,看你寫了這麼多字,學習語文的心很誠。我看你這麼熱情,我一句話不說也不好。

我是師範院校中文系的老師,也就是語文老師的老師。抱歉我只能匿名。我告訴你真相是這樣的,國內大部分師範院校的學生,有近一半時間被強制要求學習思政類課程,專業課程被壓縮得很可憐。

在專業課程中,還有相當大一部分時間在學所謂的教學法。什麼是教學法,我的理解就是學習如何在上課時拿腔拿調地讀教參,活生生逼成個北韓電視台報幕員。多數語文教師,也就是從師範學院畢業的中文系學生,在專業上可以被視為洗腳蟹,或者肯德基的速成雞。

不是現在的畢業生是這樣,我雖然工作不久,但也參加過三屆省內中學高中教師培訓,任指導老師和班主任。面對許多年紀比我長一輪的高中語文教師,我聽他們抱怨學生如何不尊重自己,不尊重這個學科,最後我忍不住問了幾個問題。1,你們拿自己寫的文章給學生看過沒有。

2,除了教參,你還會不會講別的東西。3,你能背誦的經典篇章有幾篇。三個問題想一想,然後再想想學生為什麼不尊重你。

所有語文教學的問題,沒那麼多可想的,其實就歸結到一點,人不行。很殘酷,很打臉,但卻是現實。不要對學校的語文教育報任何希望,有興趣,自己多讀讀書就好了。願你不改初心,不違世間。

6樓:李景文

想象力、模擬力。

直覺力。

直覺力是個體學習能力達到一定程度而展現出來的一種能力。有些東西是要靠直覺把握的,學習有時也要靠直覺。直覺力高低對學習效果好壞有時也起重要作用。

解釋力。

即解釋經驗現象的能力,也就是運用觀念進行邏輯推演的能力。學習需要將學到的知識經過概念、判斷、推理的抽象思維過程轉化為自身的一種東西,並能對其進行合理的解釋:能否對所學知識進行合理的解釋,是判斷乙個人理解力高低的最重要標準。

分析力

轉變思維能力

能理解就意味著能夠轉變思維從而使自已更清楚了解

如果把人看作乙個機器,那麼其實我們對每件事情的反應和活動就是乙個不斷和外界互動資訊的過程,而對這個互動過程的效率起決定作用的就是理解能力。而語文教育,尤其是題主提到的針對閱讀理解的教育其實是對這種能力的一種簡單培訓。

比如借用題主的一句話「這裡運用了XX的寫作方法,將xx比作xx,體現了事物xx的特點,表達了作者xx的心情。」這裡面涉及到了幾個能力的培養:

這裡運用了XX的寫作方法-----模擬,歸納總結能力

將xx比作xx,體現了事物xx的特點-----直覺力,洞察問題的能力

表達了作者xx的心情-----解釋,洞察,轉變思維能力

舉幾個實際工作中的例子:

1.員工A和某合作夥伴洽談,該合作夥伴同時也是某大學教授,為人親切。第一次洽談氣氛熱烈,會後由員工A負責日常跟進,過了一段時間後第二次洽談合作夥伴在跟同行介紹員工A的時候很隨意的說「他就是個剛畢業的學生」。

---請問這句話表達了對方怎樣的心情,體現了什麼樣的問題。

2.某員工的工作匯報:「導致目前工作中出現問題的主要根源還是做的力度與深度不夠,對於一些工作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同時也存在經驗與資訊了解不全,而不夠大膽的原因。

在一些細緻的任務比較多的情況,未能合理採取最佳的解決辦法,導致一些工作開展較慢甚至停滯。今後的工作會在這些問題點上引起足夠的重視,改進工作中的不足,避免此類問題再次發生。」----請問這段話反映出了什麼問題,中心思想是什麼。

上面兩個案例其實並不複雜,員工如果在學校裡把閱讀理解學好其實就能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誤,而作為管理者更應該把閱讀理解做好這樣才能不被忽悠啊~~

其實我並不是語文教學的支持者,長期以來我也一直覺得我們的語文教育存在很多問題。但是作為一項公共基礎教育,很難做出高度,只能保證基本面。連同其他學科一樣,我們也許會詬病化學物理生物統統都沒有用,但是起碼我們已經接受了這些學科的基本理念,至少在看新聞的時候不會對很多詞彙感到一無所知。

現在的國內教育不是精英教育,但是好好學,我們就有了成為精英的基礎。

如何看待現在為考試而生的語文教育?

已登出 可是我見過的語文老師中,往往應試技巧教得好的也很善於給學生補充文學營養 既不會教考試技巧也沒啥文學素養的倒是一抓一大把 金澄颺 高考指揮棒不換,中國基礎教育就不可能不應試。問題是,語文教育為應試而生?不至於吧。還有是,老師的角度,如果乙個中小學老師足夠厲害,他不僅可以給你帶來文學上甚至影響一...

為什麼英語教育注重語法而語文教育不注重

不會扎丸子頭的小丸子 語法就類似於語文中的句子結構一樣,語文是我們的母語,認字會說會寫好像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那是因為我們的祖祖輩輩都說中文,從生下來開始就受到了薰陶,而對於英語,中中國人是當做第二語言來學的,所以屬於乙個半吊子,可能對於其本身的一些含義我們並不熟悉,學習語法第一是為了掌握英語的結...

這就是講究價值觀導向的語文教育嗎

夜暮微陽 我一向認為,對於絕大部分閱歷和知識儲備有限的中學生而言,重要的不是普法,而是立德。因為身壯心稚的孩子們,正經歷從 聽媽媽的話 到 我思故我在 的劇烈變化。此時所接觸到的外界資訊,會攪動過往十幾年來的所學所感,熔鑄其三觀的基礎構架。如果直接把生活的界限告訴他們,那他們的生活會將會遵循規則而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