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是以唯物論為指導,還是以唯心論為指導的?

時間 2021-05-30 04:55:31

1樓:無之芒

唯物與唯心都是組成宇宙的兩大要素,任何一方否定另一方都是極端錯誤的。老子曾經強掉過,無與有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眾妙之門。老子所說的無與有就是唯心與唯物。

不知有沒有人同意本人之愚見。

2樓:李澤健覆蓋論

有人說科學不以哲學為指導,其實不是這樣的,人不管幹什麼都會以某種思想做為指導的。儘管科學不強調或者不承認哲學指導,但實際上科學在很大程度上是唯物主義的。想一想,如果科學不認為世界上存在基本粒子,它還會去尋找基本粒子嗎?

如果它不認為有乙個宇宙,它還會去探索宇宙嗎?

世界的本原是什麼?爭論這個問題到底有什麼意義(一)

唯物主義說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第一性,唯心主義說世界的本原是意識,意識第一性,還有的哲學派別說物質和意識都是世界的本原,也有的說物質和意識都不是世界的本原,而認為世界的本原是中性的,各方爭論不休,幾千年了至今都沒有乙個結果。

在這裡,我們並不關心他們到底都說了些什麼,我們也不打算判斷他們誰對誰錯,我們只是想問:他們為啥要爭論呢?爭論這個玩意兒的目的到底是啥呢?難道就是因為吃飽了撐的?

其實,道理也並不複雜,我們大家都要知道一點,不管是唯物的還是唯心的,抑或是非唯物又非唯心的,不管是哪個哲學派別,大家都還有乙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承認存在著乙個世界!要不然哪還有什麼「世界的本原」之說呢?事實上,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人們之間才有了分歧,才產生了爭論,因為大家對這個世界的存在形式有不同的認識!

從根本上來講,人們之所以會爭論世界的本原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人們都認為自己的認識才是唯一正確的,都認為自己所說的才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樣子,都認為自己的認識才是真理。

想一想,如果不是因為對錯,大家還有什麼可爭的呢?物質的怎樣?意識的怎樣?感覺的怎樣?經驗的又能怎樣呢?

二、世界的本原歸根結底就是乙個名字

理論上,「是什麼」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乙個名字的問題。

如果沒有語詞,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任何問題。如果我們沒有給物件起名字,就不會有「是什麼」的問題。

「是什麼」實際上就是在我們給物件命名以後才產生的問題——因為人們想知道物件的名字!想一想,當我們在問「這是什麼」的時候,我們到底是在問啥?是不是在問名字?

在日常生活中,「是什麼」的問題還有好多變種。比如說,有時候我們已經知道了物件的名字,但我們還是會追問此類的問題,比如說「什麼是原子?」就是在我們已經知道了原子的名字以後才提問的,這個時候我們又是在問什麼呢?

實際上這個時候我們是想認識物件,我們知道了名字但還沒見過物件,我們想知道這個名字所指的物件究竟是啥,就像老師問學生「哪位是小明?」一樣。還有一種情況,我們已經知道了物件,也知道了名字,但我們還會問同樣的問題,比如說「水是什麼?

」這個時候,我們又是在問啥?這個時候,我們有可能是在問水的結構和組成……

那我們又是如何回答「是什麼」這樣的問題呢?

在生活中,當乙個人沒見過蘋果,問「什麼是蘋果」時,我們可以拿乙個蘋果給他看,但是,在乙個用語詞表達的理論中,我們又如果讓人明白「什麼是蘋果」呢?唯一的辦法就是進行解釋,用語詞來解釋語詞。所以,在乙個用語詞表達的理論中,不管「是什麼」這個問題到底有多少種問法,也不管它到底是在問什麼,我們最終都只能用語詞來回答,最終回答的都只能是物件的名字!

「世界的本原是什麼」這個問題也不例外,我們最終的回答也只能是乙個名字!

「是什麼」的問題其實是不能無限追問下去的,因為這個問題的最終答案只能是乙個語詞,乙個名字而已,最多也就是用這個名字取代了那個名字而已,不斷的追問下去沒有意義!由於不了解這一點,在哲學和科學上,人們總是在不斷的追問,最終鬧出了許多笑話,還記得《山雨欲來——科學亂象》一文中我們所說的主持人竇文濤是怎樣追問物理學家李淼的嗎?還記得李淼當時的回答是多麼的尷尬嗎?

竇文濤:「你研究的是超弦理論,就是現在最微觀、最微觀的,到底物質是什麼?要照你們說的那個,到了這個超弦的那個,它是個東西嗎?它是個實體嗎?」「那個弦是用什麼東西做的?」

李淼:就是乙個抽象的東西啦,它不要東西做,就是乙個抽象的東西。

竇文濤:那,那是個什麼?那是個想法嗎?

李淼:是乙個想法,哈哈哈哈

物件是不會隨著名字的改變而有任何改變的。

不管我們把蘋果叫什麼,也不管我們說它是什麼,那個被我們叫做「蘋果」的物件都不會有任何改變的。我們叫它「蘋果」也罷,說它是「石頭」也罷,或者說它就是「狗屎」那也無所謂,它都還是原來的那個樣子,我們該吃的時候還照樣吃!

哲學家說的世界本原有N多種,可我們感覺到的世界還就是那乙個老樣子!我們吃蘋果的時候,從來都不考慮哲學家們是怎麼說的,我們也從來都沒有考慮過這個蘋果到底是「物質」還是「意識」?是「感覺的復合」還是「經驗的效果」?

不管我們說世界的本原是啥,都與那個被我們叫做「世界」的物件沒有必然的關係。歸根結底,世界的本原就是乙個名字的問題,我們說它是啥都無所謂,物質也罷,意識也罷,物質和意識也罷,非物質和意識也罷,純粹經驗也罷,吾心和感覺也罷……

哲學家沒有意識到世界的本原問題最終只是乙個名字的問題而陷入了無休無止的爭論之中,從而導致哲學脫離實際,被人們趕下了神壇,摔得半死不活氣息奄奄。而科學則因為沒有陷入這種無聊的名字之爭,總是腳踏實地,從而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3樓:林先生

理論上,科學既不是以唯物論,也不是唯心論,而是以經驗為導向。如果非要問科學是以什麼為指向,答案是唯心主義。

顯然,這是典型的貝克萊的觀點,即物是觀念的複合體。

所以,自然科學首先是以經驗事實為依託的,但是經驗事實不等於客觀世界,這是兩個概念。

4樓:誰願共鳴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的本質又是非空,世界不存在絕對真空的狀態,宇宙內外之空都是相對存在的;

物內有心心即物,物與心即是統一體又是矛盾體,唯物論和唯心論都是把物和心完全分開都是錯的;

宇宙從0開始,這個0就是無(物),這個(物)也是以相對(有)的狀態存在,絕對的有幾乎是不存在的,唯心和永存;

那麼這個(心)是什麼,它就是意識,按佛教來說,(心)就是佛性,我即是佛,萬物皆有佛性,萬物同(心),萬物同源,萬法同源;

我們感覺到的世界是真實的存在 ,而真實背後的實質卻是虛幻的,而虛幻的世界又有嚴謹的邏輯存在!

有什麼不明的地方,可去我的空間找答案。

社會唯物論?還是唯心論?

巛生四論巛 我們現在根本就沒有真正的理解什麼是唯物,什麼又是唯心。現今絕大多數人要麼處在絕對的唯心意識形態中,要麼處在絕對的唯物意識形態當中 他們認為唯心是屬於絕對的,是無需證據來證明的,或認為唯物是屬於絕對的,是不需要尋求證據來證明的。這些不尋求證據為依據的絕對唯心和絕對唯物的意識形態的準確率是偏...

是以結果為導向,還是以過程為導向?

尼歐 以過程為導向 因為過程是活的,是可以重複利用,不斷優化改進,是面向未來的 而結果是死的,一旦產生就意味著結束,成為過去時授人以魚 結果 不如授人以漁 過程 嚮導 完美解決此問題的,只有高德拉特博士的TOC。這是一種衝突。高博士發明了一種衝突圖來處理此問題。 新老闆絕對的過程導向型。年底了需要我...

來自文科學渣的悲哀,如何理解唯物論和物質觀的關係?二者是否可以等同?

拐子 文科生怎麼了?哲學不是文科學的嗎?既然都分配給了文科學,那肯定是沒有什麼大問題的,你可能是沒見過理科生考必修四學考時的淒涼 答主現高三,成績一般,在我們那種小地方排年級前二十。但是文綜一直是拿第一第二。但不妨礙我學考理綜3A。哦哦答主廣東的 用同學的話來說就是文理通殺。總有人問我。拐哥我男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