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羌 姜 的發音與 恙 羕 的發音並不相近?

時間 2021-05-30 01:05:20

1樓:即裡羽元

這個問題看商代文字的話更好理解。

羌姜在商代文字中,通常是「羊」省,也就是強調M形的羊角。

小學堂商代金文「羌」共4例,皆從「羊」省,比例為1,無一例寫出了完整的羊。[1]

小學堂甲骨文「羌」共58例,56例省,比例為28/29,僅2例寫出了完整的「羊」。[2]

(咦,怎麼「羌」皆從「人」?我想起了 @逸民 的「人是男性貴族」論,羌人乙個個都是男性貴族啊,手動滑稽,另外「光」是男性貴族頭上著火,哈哈哈)

小學堂甲骨文「姜」共4例,其中3例從「羊」省,比例為3/4,僅一例寫出了完整的「羊」。[3]

也就是說,「羌」、「姜」突出的是M形羊角,並非「羊」聲。當然按白沙系統,就算是上古擬音,

羊/*a/

羌/*C.qa/

姜/*C.qa/[4]

「羌」、「姜」、「羊」也諧聲,都是a尾,至今也是。

按古文本「人」(「亻」、「兒」)、「女」、「大」、「卩」等同義部件多可通用,「羌」、「姜」二字上古擬音也相近,很可能「羌」、「姜」是分化關係,本來是一字異體,馬敍倫持此觀點。[5]而且「姜」字在甲骨文也就是商代用作奴隸(商人常抓羌人作人牲),西周起用作姓氏,[5]我想這一改變誰起到最大功勞不言而喻(@姜子牙,有意思的是,商代出土文獻「羌」字多而「姜」少見,西周起則正好逆轉,可以想見依然是這位以「姜」為姓的人之功)。

另外有趣的一點,因為「羌」、「姜」在商代指的不是一支被商人蹂躪的民族,就是其奴隸和人牲,然後「人」、「女」、「大」又常常可通用,所以我想這就是「美」甲骨文通常不是層曡羊角(2M),就是寫出完整的「羊」,可能就是為不使人以為這是「羌」或「姜」的異體。

[6]而到西周文字起,「羌」、「姜」皆改為不省,寫出完整的「羊」,[3]可能是西周金文更正式,追求繁體;或是統一部件,雖然M形於金文仍用於「來」、「雚」、「昔」等字。

西周至戰國金文共7例,無一省羊。[3]

姜字如故,西周至戰國金文共44例。再不見省羊的姜字。[7]注意相比商代文字羌姜數量上的大逆轉。

而「恙」、「羕」不用說了,就是「羊」聲,所以在普通話中和「羊」的讀音也差不多。另外按多功能字型檔,「羕」是雙聲符字,「永」也是聲符,同時二者也皆是義符。

永/*ra/

羕/*(r)a-s/[4]

(另外,本義是奴隸的字好多啊,「臧」、「奚」、「奴」,而且這些字都是商代就有了= =。「麼」應代指拴住奴隸的繩,在「奚」和「羌」的甲金異體中都有體現。)

本答案完,感謝閱讀。

參攷資料:

[1]:小學堂金文:羌

[2]:小學堂甲骨文:羌

[3]:小學堂甲骨文:姜

[4]:Baxter-Sagart Old Chinese reconstruction, version 1.1 (20 September 2014)

[5]:漢語多功能字型檔 Multi-function Chinese Character Database:姜

[6]:小學堂甲骨文:美

[7]:小學堂金文:姜

believe的真人發音為什麼和音標發音不符? 音標為bi li V i的發音和音標e的發音像?

JoeyMxx yeah,they are all correct,i mean b liv or bliv b hand or b hand whatever,as you like.When i played games on US server,everyone would say b liv...

海的發音是 ,為什麼夏海的發音是 而不是 呢

首先當然可以讀成 也的確有讀 的,這件事還是得看取名字時的想法。在日語中,用於人名的漢字有自己專門的訓讀讀法,稱之為 名 或者 人名訓 有些漢字在名字甚至有十多種讀法。比如 美 這個漢字,在名字中可以讀成等等。對於 海 這個漢字,常用的人名讀法就有在起名字這件事上,日本法律並沒有規定取名漢字要按照規...

為什麼南韓人的韓語有些發音和正確發音不一樣?

沒名沒姓 也可能存在這種理論的東西,但對於發音我一致認為,每種語言的發音本來就是不一樣,你硬要拿漢語的m跟韓語相對應,然後還提出為什麼他倆不一樣,那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偽命題吧?因為他倆本來就不樣。並且子音在首跟在尾它受母音影響都不一樣,為什麼一開始就要想著一樣再去加以區分呢?與其這樣不如從開始是學就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