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建築學中的建構與非建構?密斯為何為非建構?

時間 2021-05-08 12:12:40

1樓:

阿道夫·波拜因在2023年吧建構定義為「交接的藝術」,但在《建構文化研究》一書中則已擴大為泛指結構與建造這兩者之間的關聯性藝術——「建構「包含了文化內涵與詩意。

所以某些回答明顯在不懂裝懂。

2樓:Weiter

建構我的理解為在建築設計的的過程中考慮建築的氛圍和結構的關係做出的設計,關於結構營造氛圍有很多例子,比如篠元一男的住宅,olgiati給電影家做的atlierhaus,又或者meinrad morger教授做的basel的教學樓。我想類似這種名詞國內還有很多,現代建築的源頭在歐洲,在理論翻譯的時候國內會創造一些詞語,最好的方式還是看原著吧。

3樓:梁大菠

譚同學的《大話西遊》比喻用得太好了,讓我忍不住也想多嘮叨兩句。

1.」建構「一詞只是乙個代名詞,是tectonic的中文對應物(就像Jack的中文是傑克一樣),對於那些將」建築構造「簡稱建構的人,我只能呵呵了。而tectonic本身的含義是很比」建構「這兩個字要深刻得多的(詳見F的《建構文化研究》詞源學部分)

2.」建構「是應對當下建築學逐漸淪為影象擺設這個當代語境而提出的,所以不能離開語境去單純談建構。F在論述18 19世紀建築設計的時候都不用「建構」這個詞,都是說」希臘-哥特「的。

3.」建構「首先是乙個過程,然後才是乙個結果。所以就乙個表現形式(結果)去談建構是本末倒置的。

4.建構強調建造在建築中的地位,因而建構強調的是結構與構造,就是說建築的結構和構造要夠建築,要有詩性,不能亂來不能隨便不能粗製濫造。這也是建構理論在國內鬧得風風火火的乙個原因。

4.」建構「是」建築的詩學「,國內比較普遍的等價說法是」詩意的建造「,強調構造的表達。對於國內這個說法,本人認為是狹隘了」建構「的本意。

建築的詩性不僅僅只是構造的表達,還包括結構、甚至建造過程。(這點是拋磚引玉,不喜輕拍)

建築學的教學會一直以空間為主嗎?如果以建構為主會不會更好?

柯鬥鬥 空間是運動的基礎,如果時間範圍足夠長的話可以看出來其實空間是沒法設計的,建築師其實一直在做一件事情 就是通過環境描述物質運動狀態。確實如果從實體 建構的角度出發的話會將學科的研究內容轉變成解釋建造活動,確實是乙個新的想法。但是這仍然是一種既定狀態的形成過程,起因 結果的部分也是同樣重要的。了...

建築學中怎麼理解空間這個詞?

teikou 瀉藥 玄學。換成 場所 可能好理解一點。不要想的太複雜,對應的功能應該有對應的場所,對應的場所應該有對應的氣質,氣質是你想賦予場所的情感。舉個栗子,哥德式教堂,超尺度的空間,顯示人的渺小,壓制人性,十字平面盡頭,一束聖光灑在耶穌的雕像上,凸顯上帝的光輝。換個場景想象一下,在自家客廳放個...

建築界如何看待林徽因(其於建築學的貢獻與成就)?

Kage Xie 如何看待,如何看待.你怎麼看待林先生就在那裡,在歷史的年輪裡,愛怎麼看待是你的事,問別人是不是因為沒主見,那可能要回爐重新上一下九年義務教育。還套個 建築界 明顯的外行看熱鬧的口氣。是想體現自己是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嗎?那可能要去西天問問了,看看西天有沒有 百渡 有沒有 痴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