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慧根的人需要注意什麼?

時間 2021-06-01 11:09:22

1樓:洪權

這樣的很多。經常會冒出一些神經兮兮的出來。不是某神轉世,就是某某佛本身降臨。

慧根有,悟性就好。一看就會懂很多。關鍵是老老實實練習基礎啊。懂了很多,就開始各種忽悠。這是浪費根呢。

2樓:護法居士

文殊師利。

一切諸法悉皆平等。

平等故無住。

無住故無動。

無動故無依。

無依故無處。

無處故不生。

不生故不滅。

若能如是見者。心不顛倒。

不顛倒故如實。

如實故無所行。

無所行故無來。

無來故無去。

無去故如如。

如如故隨法性。

隨法性故不動。

若隨法性不動。則得法性。

若得法性。則無悕望。何以故。已得道故。

若得道則不住一切諸法。

不住一切諸法故。不生不滅無名無相。

文殊師利。

若眾生著一切法。則起煩惱。

起煩惱故不得菩提。

文殊師利白佛言。

世尊。云何得菩提。

佛告文殊師利。

無根無處。是如來得菩提。

文殊師利白佛言。

雲何為根。雲何為處。

佛告文殊師利。

身見為根。

不真實思惟為處。

文殊師利。如來智慧型與菩提等。與一切諸法等。

是故無根無處。是得菩提。

文殊師利。菩提者寂靜

云何寂靜。

內寂靜外寂靜。

何以故。

眼即是空。非我非我所。

耳鼻舌身意空。非我非我所。

以知眼空於色不行。是謂寂靜。

如是以知耳空於聲不行。是謂寂靜。

知鼻乃至意空亦如是。

文殊師利。菩提者。不動不行

不動者不取一切諸法。

不行者不捨一切諸法。

文殊師利。如來不動。則如如實。

如如實者。不見此岸不見彼岸。

不見此彼故。則見一切法。

以見一切法故。稱為如來。

文殊師利。菩提者。無相無緣

云何無相。云何無緣。

不得眼識是無相。不見色是無緣。

不得耳識是無相。不聞聲是無緣。

乃至意法亦如是。

文殊師利。菩提者。非過去未來現在三世等。斷三世流轉

文殊師利。云何斷流轉。

以於過去心不起。未來識不行。現在意不動不住。不思惟不覺不分別故。

文殊師利。菩提者無形相無為

云何無形相。不可以六識識故。

云何無為。無生住滅故。

是謂斷三世流轉。

文殊師利。菩提者。是不破句

雲何不破。云何句。

無相是不破。如實是句。

無住處是不破。法界是句。

不動是不破。空性是句。

不得是不破。無相是句。

不覺是不破。不作是句。

不悕望是不破。無自性是句。

眾生無自性是不破。虛空是句。

不可得是不破。不生是句。

不滅是不破。無為是句。

不行是不破。菩提是句。

寂靜是不破。涅槃是句。

不更生是不破。不生是句。

文殊師利。菩提者。不可以身覺。不可以心覺

何以故。

身是無知。如草木故。

心者虛誑。不真實故。

文殊師利。若謂菩提身心所覺。是依假名非真實義。

何以故。菩提不身不心。不虛不實故。

文殊師利。菩提者。非語言可說

何以故。如虛空無處所。不生不滅無名字故。

文殊師利。一切法真實不可說。

何以故。一切法非真實。無語言。不生不滅故。

文殊師利。菩提者。不可取無處

雲何不可取無處。

眼識不可取。不得色為無處。

耳識不可取。不得聲為無處。

鼻乃至意法亦如是。

菩提者不可覺

以眼不取故不得色。不得色故識無住處。

耳不取故不得聲。不得聲故識無住處。

乃至意法亦如是。

文殊師利。菩提者。是說空。以空一切諸法故。

空是如來所知。

空是如來所覺。

文殊師利。不從空有。空為如來所覺。

何以故。

以無相故。

復次文殊師利。菩提因智亦是空性。

何以故。

以無相故。

文殊師利。空及菩提悉無所有。無二無數無名無相。離心意識。不生不滅。無行無處。非聲非說。

文殊師利。但以名字說。實不可說。

文殊師利。如來悉知一切諸法從本以來。不生不起不盡不滅。無名無相離心意識。

如是知故如是解脫。

亦不繫縛亦不解脫。

文殊師利。菩提者。與虛空等

虛空者。不平等非不平等。

菩提者。亦不平等非不平等。

如是法相如來所覺。

文殊師利。如阿[少/兔]微塵。不等非不等。

一切諸法亦如是。以真實智慧型如是知。

文殊師利。云何真實智知諸法。

未生者生。生已即滅。

彼一切諸法無生。無所攝故。

文殊師利。菩提者如實句

如實句者。

如菩提相不離如實。色受想行識不離如實。

如菩提相地界不離如實。水火風界不離如實。

如菩提相眼界色界眼識界不離如實。乃至意界法界意識界。亦不離如實。

此謂如實句。

文殊師利。菩提者。以行入無行

文殊師利。云何行。云何無行。

行者緣一切善法。無行者不得一切善法。

行者心不住。無行者無相解脫。

行者可稱量。無行者不可量。

雲何不可量。無可識故。

文殊師利。菩提者。無漏無取

無漏者滅四流故。

雲何為四。

欲流有流見流無明流。

不著此四流。是謂滅四流。

無取者滅四種取。

云何四取。

欲取見取戒取我語取。

此謂四取。

此一切取。無明所暗。渴愛所欺。以展轉相生故。

文殊師利。以如實智斷我語取根。

取根斷故身得清淨。

身清淨者是無生滅。

文殊師利。無生滅者。不起心意識。不思惟分別

若有分別則成無明。

不起此無明則無十二因緣。

無十二因緣即是不生。

不生即是道。

道是了義。

了義是第一義。

第一義是無我義。

無我義是不可說義。

不可說義是十二因緣義。

十二因緣義是法義。

法義是如來義。

是故我說。若見十二因緣即是見法。

見法即是見佛。

如是見無所見。

文殊師利。菩提者。清淨無垢無煩惱

文殊師利。

空是清淨。

無相是無垢。

無作是無煩惱。

復次不生是清淨。

無為是無垢。

不滅是無煩惱。

復次自性是清淨。

清淨是無垢。

無垢是無煩惱。

復次無分別是清淨。

不分別是無垢。

滅分別是無煩惱。

如實是清淨。

法界是無垢。

真實觀是無煩惱。

虛空是清淨。

虛空是無垢。

虛空是無煩惱。

內身智是清淨。

內行是無垢。

不得內外是無煩惱。

知陰是清淨。

界自性是無垢。

不捨諸入是無煩惱。

於過去盡智是清淨。

於未來不生智是無垢。

現在法界智是無煩惱。

文殊師利。此謂清淨無垢無煩惱。此即寂靜

寂靜者內外寂靜。

內外寂靜者。是大寂靜。

大寂靜故說名牟尼。

文殊師利。

如虛空是菩提。

如菩提是諸法。

如諸法是一切眾生。

如一切眾生是境界。

如境界是泥洹。

文殊師利。一切諸法與泥洹等。

最上無邊故無有對治。

無對治故本來清淨。本來無垢。本無煩惱。

文殊師利。如是如來覺一切諸法已。觀諸眾生起大慈悲。令眾生遊戲清淨無垢無煩惱處。

文殊師利。云何諸菩薩行菩薩行

文殊師利。菩薩不思惟。不為滅不為生。

是為行菩薩行。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過去心已滅不行。未來心未到不行。現在心雖有亦不行。何以故。不著過去未來現在故。

文殊師利。是名菩薩行菩薩行。

文殊師利。布施及如來。無有二相。是菩薩所行。

如是戒忍精進定慧。及如來無二。是菩薩所行。

文殊師利。若菩薩不行色空是菩薩行。不行色不空是菩薩行。

何以故。以色自性空故。

如是菩薩不行受想行識空不空。是菩薩行。

何以故。心意識不可得故。

文殊師利。一切無所有法。當修當作證

若證則無煩惱生。無煩惱滅。

文殊師利。生滅者。是假名字說。於實相中無起無滅。

3樓:墳頭五丈草

欲界定以下是有根器、慧根一說的,有些人修行快,有些人修行慢。

欲界定以上大家都現在同一條水平線上,觀念不同證入的境界也不同。

你說的有慧根注意什麼,應該注意的是方法,以及發起勇猛心,努力證入高階境界。

當然,所謂的慧根,也不要太看重,修行不是一蹴而就的,遇到問題和困難,不要想著我的根器不夠來打擊自己。

比別人修行快,也不要自大得意,因為本就是佛,沒什麼可驕傲的。

有內涵的人需要注意外表嗎?

已登出 俗話說,人的形象價值百萬!外表是展示給人的第一印象!外表並不是偏執的認為五官端正,長得好看,帥氣美麗,僅此而已!通過乙個人的外表,能夠看出乙個人是否Sunny,是否容易親近,是否講究細節等多方面。內涵,更多的在於與乙個深入的溝通交流之後,才能在自己的心裡對乙個人有乙個大概的了解。例如,通過他...

磨刀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普通家用菜刀磨刀的話,掌握兩點就好啦 1 磨刀角度,順著菜刀出廠的角度最好,不知道的大概就是15度 切片刀 磨的時候刀口跟磨刀石之間放入乙個手指的角度就差不多 2 穩,保持這個角度不要變 剩下的就是多練多琢磨 應該清楚用來加工什麼材料的應該根據材質來正確選擇刀具的各個角度應該知道刃磨精度決定產品精度...

在社會行走的人們需要注意什麼?

Starman 哈哈,看到問題有著一種古裝片裡求問 行走江湖要注意什麼?的既視感 老師傅說 仁者無敵.其實既然行走江湖最需要注意的不就是腳下的路嘛! 菁芬 車子停著在暗示讓我休一天?我敢信吶但我屋裡人不會信!我說他們要我今天可以不克!我爸爸問 你麼樣曉得?我說 是跟我講的 又吵起來了!我也習慣去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