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念佛口念耳聞和打坐數息哪個更容易入定?

時間 2021-05-31 13:29:52

1樓:Mitom

不管哪種方法,過於想入定,本身就已經很難入定了。定在心,不在外。修戒入定,修定入慧。

滅貪嗔痴,才能入戒定慧。如果非要說乙個入定法門,就是自己覺得可以一門深入直到入定的法門,不在別人那裡求,那些都是別人有緣的,不一定合適自己。多聞思修,慢慢就能找到,需要有耐心。

即使能入定,那時候如果聞思不足,對入定後的境界不能不執著,其實是很危險的。因此,入定不一定都是好事,最好還是先別急入定與否,知道要在入定後有什麼需要自己處理的。心念不正,容易麻煩。

即使自己認為的心念正,可能也不一定,很多潛藏的意識可能會阻礙自己。

2樓:

明顯是後者。

《選佛譜·卷第四》十六特勝 -譜曰:十六特勝者,一知息入,二知息出,三知息長短,四知息遍身,五除諸身行,六受喜,七受樂,八受諸心行,九心作喜,十心作攝,十一心作解脫,十二觀無常,十三觀出散,十四觀離欲,十五觀滅,十六觀棄舍。此十六法,亦名阿那波那念。

言特勝者,從因緣得名;如外道等,並能修得四禪四空,而無對治觀行,則不出生死。此十六法,有定有觀,具足諸禪,能發無漏,故名特勝也。

這整套法門操作起來不複雜,對慧的要求也不高。有定有觀,具足諸禪,能發無漏,不易出偏差,一步步深入,所以「特勝」。

3樓:

數息是初級的帶修色身配合七支坐法很容易未到地定到此才算得定心後面還需要堅持

佛者覺也覺自心明自心!所以念佛是處處覺心不滅覺什麼?覺的就是個五蘊皆空五蘊皆空也不是兩個東西五蘊覺是即是空此謂真念佛

4樓:心誠

念佛可以得禪定,數息觀也可以得禪定。把念佛和數息觀合起來修,是各種念佛方法中,最容易念入一心,修得禪定的方法。

《念佛數息得三昧》

(一)http://www.

pudumaster.org/index.ph

(二)http://www.

pudumaster.org/index.ph

(三)http://www.

pudumaster.org/index.ph

5樓:普波居士

都不能入定。楞嚴經雲: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戒律不清淨,不能嚴謹持戒,肯定煩惱心熾盛,是不能入定的。

念佛佛法也不對啊,應該是口念心聽,你口念耳聞,佛號不入心,會出現以散亂心念佛。耳根圓通,是指用能聞之性來念佛。也就是說,無論你出聲、默念都可以觀聽佛號音聲。

打坐數息是天台的修行方法,小乘也有這個方法,你到底是修什麼法門的?別盲修瞎煉啊,每個法門都有自己的修行方式,不能亂來。

6樓:護法居士

善男子。雲何如來修定業輪。定有十種何等為十。謂

正觀察諸有識身六種境界。我我所執以為其因。業為良田。無明覆蓋。愛為滋潤。無有自在依他而立係屬眾緣。為欲斷滅業煩惱苦三種流故。如是觀察。

云何業流。謂諸有情所行諸行。

若此諸行所由無明及愛為因能生諸有。名煩惱流

若由煩惱識為其因眾緣和合名色生起。名色為因眾緣和合六處生起。六處為因眾緣和合觸受。後有生老死等次第生起。是名苦流

如是三流。業為良田。無明為因。愛為滋潤而得生長。

為欲枯涸業為良田無明為因愛為滋潤三種流故。於五取蘊觀為無常及苦無我。愚鈍無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夢所見。空無所有無相無願。無所造作無生無起無出無像寂靜遠離無所出生。

於五取蘊如是觀察。能順空忍順無相忍順無願忍。

為欲隨順觀五取蘊。復方便修入出息觀。即是修習持來去念。

云何由念如實觀察入息出息。謂正觀察。

故。故。故。故。故。故。

應知此中

能造作二種事業。

一能為依伏諸尋伺。

二能取於入出息相。

能造作二種事業。

一依出離舍諸尋伺。

二能善取入出息相。

能造作二種事業。

一能示現入出息滅。

二能安住勝三摩地。

能造作二種事業。

一能示現入出息盡。

二能安住心及心法。

別異觀察。轉能造作二種事業。

一能方便舍諸取蘊。

二能方便趣入聖地。

能造作二種事業。

一能舍結。

二能淨見。

如是六種方便。修習入出息觀。便能隨順觀五取蘊。

所以者何。

如是入息出息自性。名色取蘊。

如是入息出息領納。名受取蘊。

如是入息出息取相。名想取蘊。

如是入息出息造作。名行取蘊。

如是入息出息了別。名識取蘊。

如是所說五種取蘊。各各別異互不相似。新新非故無住無積不可言說。

如是觀察五種取蘊能除三行。若能如是究竟隨觀三種行盡。便能於此諸有識身六種境界究竟隨觀。我我所執業於無明愛因田覆潤一切皆盡。

如是修習四種念住皆得圓滿。乃至修習八支聖道皆得圓滿。

如是乃至修習十八不共佛法皆得圓滿。

如是乃至修一切種無生法忍首楞伽摩三摩地等皆得圓滿。

如是修習持來去念入諸靜慮。名住正法勝義有情。

名為真實修習靜慮。

名為真實供養三世諸佛世尊。

名一切佛心中之子從佛口生。是法所成是法所化。

或有菩薩如是修習漸漸退轉。乃至漏盡成阿羅漢具六神通。

或有菩薩如是修習漸漸增長功德圓滿成大菩薩。乃至十八不共佛法。一切種智修習圓滿。此人不久當得無上正等菩提。

善男子。我以如是諸業法受因果報智。觀察三世諸佛法眼安立有情。於此十種修定業輪令其修習。

善男子。是名如來修定業輪。

比丘汝今當知念佛事空念。所緣處是不應念。

汝所念空念亦複空。是無性空能斷色想能斷取想。

是人爾時不得無想何況於念。

是人爾時都無所有寂滅無性。不集諸想滅一切法。

是則名為修習念佛。

念佛名為破善不善一切覺觀。無覺無觀寂然無想。名為念佛。

何以故。不應以覺觀憶念諸佛。無覺無觀名為清淨念佛。

於此念中乃無微細心心念業。況身口業。

又念佛者離諸想。諸想不在心。無分別無名字無障礙。無慾無得不起覺觀。

何以故。舍利弗。隨所念起一切諸想皆是邪見。

舍利弗。隨無所有無覺無觀無生無滅。通達是者名為念佛。

如是念中無貪無著。無逆無順無名無想。

舍利弗。無想無語乃名念佛。是中乃無微細小念。何況粗身口意業。

無身口意業處無取無捨。無諍無訟無念無分別。空寂無性滅諸覺觀。是名念佛。

7樓:十里塵華笑春風

這個怎麼可能有統一的答案?每個人的信心意樂習性偏好感覺都有所不同,因此這不是乙個好問題,人的最大妄念之一就是每時每刻都在比較分別算計,甚至連佛法修行也拿來算計,不如我們倒過來看,你入定是為什麼?這一問決定你修行的方向道路與最終結果。

接著你認為這兩者方便手段都需要不需要長時間的不懈堅持與努力付出?這一問消解你此問潛在的浮躁急進的便宜取巧偷心。最後,你知道這兩種方便手段的區別與聯絡嗎?

這最後一問能讓你據此來反觀自己的信心意樂習性等,選擇契合自己的修行入座方便手段。

為什麼要意念佛,心無一念的口念佛不好嗎?

wushi 心無一念的口念佛甚好!對 正因為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 心無一念 所以,才會有這樣乙個借助的方便 去意念,或憶念佛,借由對佛的念,去對治對俗事俗務的念,僅此。殊途同歸,歸於心無一念。 齊天大聖 意念佛屬於十隨念中的佛隨念,這是入定的法門之一,它有增強信心不墜惡道的功德,但是最高只能入到未到地...

念佛應該念哪位佛的佛號?或者是念哪部經?

曾經的你 念一聲就是一聲的功德,念誰都行,經也是一樣,念一遍就是一邊的功德,佛菩薩度眾生也是修功德,當然,都是在空性上修,佛陀把佛菩薩的智慧型比喻成魚,而功德就是滋養魚的水,沒了水,智慧型的魚會乾枯死的。如果學過大乘佛法,能領悟無生法義,就知道,應該心無所住的修行,在空性上修。 普波居士 一般比較普...

有誰能真正回答我念佛在心裡念和嘴裡唸有什麼區別?

溫海洋 人身本虛妄 心口亦名相 萬法唯心造 心口皆功用 口本表心意 口本表心跡 心口一如誠實念 心口不一散亂念 誠念恭敬不分心 散念失敬難真功 口念做作難三昧 心口一如能靜定 故此若有真唸者 豈止身口意合一 乃至所有皆如一 每個細胞同頻振 才能梵唄出清淨 唸出清淨至靜定 久久穩固成習性 轉凡成聖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