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所主張的「存理滅欲」與其自身的食色兩性之間有矛盾嗎?為什麼?

時間 2021-05-31 01:43:22

1樓:我是大俠了

朱熹不是還把他守寡的兒媳上了。不要把朱熹看成聖人,一切都好理解。朱熹就是個普通人,有七情六慾沒錯。

關鍵你不能裝,你非裝成乙個道德君子,結果私生活糜爛,不罵你罵誰。這種事多的是,東漢時那個為父母守孝二十年的孝子,二十年生了五個孩子。儒家多的是知行不一的人,沒啥奇怪。

2樓:

不矛盾,他要求的是別人「存天理滅人欲」,這有助於節省社會資源,維持社會穩定。(由於時代條件所限制,社會生產力低下)

至於他自己,他是什麼身份,說位高權重一點都不過分,他個人所占有的社會資源是極多的,當然不必滅慾,可以大快朵頤了。

3樓:寒鯤

雖然在現代漢語中,性和欲的含義相當趨近,都有表示本性慾望(食、色、占有、求知)的普遍含義。但在古代漢語中,性和欲是兩碼事

在儒家(先秦-兩漢-宋明-清-現代)語境下

性從來都是指代人的本性,也即食色、占有、求知等基本慾望

欲則往往是指代過分滿足本性的慾望,也即貪、耽、痴、溺,是一種超過本性基本需求的慾望

儒家從來都沒有反對過「人的本性」,否則不吃不媾,還怎麼保持生存和傳宗接代?己身不存和香火不續,都直接違背了儒家的人倫觀,是大不仁、大不孝。

別忘了儒家講究中庸、適度,是故,順應人性,便是儒家在禁慾與縱慾之間的中庸道路

和尚才是不吃葷不交媾,儒只「順性滅欲」,禪才「輕性禁慾」,莫要拿禪的理論來理解儒。

天理便是本心本性

不斷通過修身養性致良知

來追求本性本心不受過分的慾望之干擾

從而使得本心本性能夠符合天理的要求

這是北宋以來的理學對於儒家思想的一次融通與創新,是理學內部(包括陽明學)的基本認識。

存理滅欲的含義,不是如同禁欲主義一般的追求斯多葛派般的真理

而是不斷祛除過分的慾望干擾,進而使得本性得以舒展、本心得以明理的修身目標

所以朱子乃至整個儒家理學的存理滅慾論與本身的性行為並不矛盾。

至於原題所質疑的朱子納尼姑,我覺著不太靠譜,汙衊的可能性很大,這一點 @隨衣已談及

1.古代的妓,不僅僅包括性妓,更多的是文妓、藝妓,屬於士大夫們的文藝紅顏知己,不要老想得那麼齷齪。

2.魏晉唐宋,社會風氣很活潑開放,經濟水平也世界領先,士紳並不像明清士紳那麼齷齪。所以名士納妓,只能說是風流倜儻,淫亂齷齪到不至於。

3.拿納妓事攻訐理學家的人,與他們所謾罵的封建衛道士有什麼區別?拿著舊道德的標準,批判他們想象中的舊道德代言人,這種水準,真心很水。

4樓:

首先,你要知道:去人欲並不是不吃不喝不玩不樂。這裡的去人欲,指的是為善去惡。

也就是「無有作好,無有作惡」的意思,題主可能不明白,我換個名詞——中庸。

不偏不倚,不過有及。就像《傳習錄》中用草比喻一樣:草有妨礙,理亦宜去,去之而已。偶未即去,亦不累心。

下面又說:只在汝心循理便是善,動氣便是惡。

所以可以明了:存天理是遵循心中良知,這是為善,也是誠意;去人欲是去除動氣之病,這是去惡,不然就是私意。

那麼所謂的矛盾也就可以不攻自破了,遵循心中的良知去食色,那這就是循理。

肚子餓的時候就吃,這是循理,餓了不吃就是不循理,也就是「作好」。肚子不餓還吃,吃撐了,這也是不循理,也是「作惡」。色亦然。

5樓:

-先說「存天理,滅人欲」之出處。

「學者需是革盡人欲,復盡天理,方始是學。」——《朱子語類卷十三學七》

然何謂「天理」?何謂「人欲」?

「問:『飲食之間,孰為天理,孰為人欲?』曰:『飲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朱子語類卷十三學七》

「天理人欲分數有多少?天理本多,人欲便也是天理裡面做出來,雖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問:

『莫是本來全是天理否?』曰:『人生都是天理,人欲卻是後來沒巴鼻生底。

』」——《朱子語類卷十三學七》

朱子所謂「人欲」,是指「邪惡,奢侈的私慾」。所謂「天理」,是指「善良,儉素的私慾」。

為何善良的人欲必合天理?

因為理學研究之核心是「心性義理」,並認為「理為天下萬物之本」。

捎帶一句,理學以為「心本合理而增損出人欲,故人當格物以致知窮盡天下萬物之理,反哺己心。」而心學則不然,以為「理在心中,心即理,當求於心中。心外無物,不必求諸外物」。

請多讀書,莫信網路上的妄言,其無忌憚也。

如是。順安喵~。-

6樓:maple

其實朱熹所言的天理和我們現在講的天理完全是兩個概念。理學家們把宇宙存在及變化的規律叫做天理,這是包含了人的感情道德成分在內並高於個人的。也就是說宇宙的本源便是那乙個理,而人生的目的便是去除外在而去追溯這一本源而已。

而人本來就是食色性也,和天理完全兩碼事。用現在已經變換了意義的天理去品評古人,也稍欠公平吧。

朱熹的格物窮理的理具體是什麼?

雩風三十 今天剛開始在朱熹,搜到了你這個問題感覺略懂,想回答一下,不對的還請指正。首先物在古時指的不是今天的乙個物,古時事和物都叫物。所以格的不單是物還有事。這是第一點。朱熹對於解決宇宙本源的問題提出的理氣論中的理和格物窮理的理是有區別的。在理氣論中理氣是構成世界的兩個根據,理是氣聚散的依據,氣聚散...

存天理,滅人欲,中的滅人欲,和近兩年提倡的尊重人權是不是矛盾?

枯藤老樹 存天理滅人欲是程朱理學與王陽明心學的乙個重要概念,也是支撐理學與心學甚至儒學的基礎。人權則是現代西方話語體系中的乙個重要主張,同時也可作為普世價值觀。從文字表面意義看它們互相矛盾,但實際上兩個是不同維度的概念,甚至可以說互相間並無必然聯絡。首先看 人欲 概念。所謂人欲,並不僅是指人的慾望,...

儒家思想中的滅人性存天理何解?

已登出 朱子好可憐,這句話是說給高頻率的人聽的。很多中等頻率的人不懂,卻太好學,害苦了自己。滅人性,存天理 就是接下來天要做的事。當然,只是滅,不是絕。社會主義打到一切牛鬼蛇神! 無月 不請自來,孔子可沒說過這句話,相信有道之人都不會這樣將。只有半吊子才會這樣說。大學中有句話,叫止於至善,知止有度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