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如何看待 人生就是苦樂交織,並且願意享受苦樂人生,不願意相信擺脫痛苦的佛法 ?

時間 2021-05-14 15:26:07

1樓:

有人認為,佛教的教義是建立在人生有擺脫不了的痛苦需要承受,只有修行佛法脫離輪迴才可以沒有痛苦。那麼他表示願意享受生命的苦樂,活出自己的人生,不相信生命的輪迴,也不覺得需要逃離。

說修行佛法脫離輪迴不就跟菩薩乘願再來互相矛盾了嗎?

富嫌千口少,窮恨一生多。

人生際遇各有不同,幸福快樂的時候想要天長地久,海枯石爛。氣憤惱怒的時候想要一了百了,自尋短見。

佛法教授人們快樂稍縱即逝,不應該貪戀,快樂沒了,變了不應該惱怒,煩惱。不要被快樂的感受驅使自己發生非理性的行為。

佛法教授人們五取蘊皆苦,用空的思維,無相的思維,無所有的思維,無常的思維對待不滿意,不願意,不期望的苦受。

佛法教授人們,愚痴,嗔恚,渴愛,傲慢,惛沉,嫉妒,吝嗇,掉舉,無慚,無愧,會導致苦,用理智,智慧型解決苦。

佛告羅睺羅。有三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

觀於樂受。為斷樂受貪使故。於我所修梵行。

斷苦受嗔恚使故。於我所修梵行。斷不苦不樂受痴使故。

於我所修梵行。

所以我認為有人說錯了佛法才會讓您理解錯了什麼鬼的修行佛法脫離輪迴,相親相愛的人們巴不得生生世世常如此。

佛說苦與苦的止息,貪嗔痴慢疑召集,集合苦的原因與條件,八正道是離苦得樂過上好日子的道理,道路。

2樓:長安

抱有這種「理所當然認為有苦有樂才是人生意義」認知的人,是因為被色、受、想、行、識所迷惑,並沒有理解「苦」在佛法中的真實含義。

世尊開示過:凡可生起者,皆歸於毀滅。諸大乘經中早已對「苦」的真實義有過開示:

《阿含經》雲三苦:苦苦——人生一切緣起所顯本來是苦,為苦的本質。壞苦——凡可生起者,皆歸於毀滅。

為壞滅之苦。行苦——諸行無常,一切有為法的無常之苦。總雲:

我以一切行無常故,一切諸行變易法故,說所有受皆是苦。

《瑜伽師地論》雲苦:「受」本身即是苦,樂受注定引起壞苦,壞苦增長對樂受的貪求,更增長苦。

《大般涅盤經》雲苦:生死之中,實無有樂。諸佛菩薩隨順世間,方便說有樂。一切皆苦,無有樂相。

《正法念處經》雲苦:一切眾生生死中,微毫少樂不可得。

《大集經》雲苦:一切因緣生法即是苦。

願如理思惟,增長饒益。

3樓:風小山

他可以專門去修苦行吧,但這並不是佛法。

佛法只是讓你了知苦,看透苦,再超越苦。

並不是專門去受苦。

任何苦難的環境你都能把它轉化為好環境,這才是佛法修行要達到的。

4樓:護法居士

復次難陀。生死有海。苦哉痛哉。猛焰燒然極大炎熱。無一眾生不被燒煮。

斯等皆由眼耳鼻舌身意熾盛猛火。貪求前境色聲香味觸法。

難陀。云何名為熾盛猛火。謂是

貪瞋痴火。生老病死火。憂悲苦惱毒害之火。

常自燒然無一得免。

難陀。懈怠之人多受眾苦。煩惱嬰纏作不善法。輪迴不息生死無終。

勤策之人多受安樂。發勇猛心。斷除煩惱。修習善法。不捨善軛。無休息時。

是故汝今應觀此身。皮肉筋骨血脈及髓不久散壞。常當一心勿為懈怠。未證得者勤求證悟。如是應學。

菩薩作是思惟。所有諸受皆悉是苦。云何愚人。

於中顛倒計以為樂。諸愚痴者不識苦樂。唯諸聖人悉知是苦。

菩薩自能勤行斷苦受已。復教他人亦悉同己如是修學。菩薩作是觀時。

又於彼受不生染愛。不起嗔恚。自勤行已。

復令他人亦如是學。

5樓:Jean Gu

說這種話的,我認為無非兩種:

1,高人,已無分別心。對苦樂已無分別,達到身心自在,無論身體的痛苦,心裡的痛苦都能安然處之,不再分別抗拒。

2,沒受過苦的人,還沒經歷多少人生。生老病死都還沒有經歷過,就這麼一說而已。

佛教徒怎麼看?我不代表佛教徒,我代表我自己:他們都不管我的事,我也不多管,我自己都沒學好,得好好努力,別過多干涉別人,省得耽誤人家。

6樓:離即離非

社會有少數人生下來就膽氣壯、精神旺、身體健、心思快,與人競爭佔據上風,使其以為什麼困難都可以輕易應對。他們所謂的享受苦可能是享受鬥爭的樂趣。

但是世態無常,他們的種種優勢可能持續一時一刻、一月、一年、數年、此世、多世,卻不會永遠持續,總有盡頭。優勢散失的時候,事事均不如意,生活在泥潭中,這時他才是真的體會苦是什麼。此時自然想脫離火坑。

7樓:齊平

你說的這個『有人『騙你的啦,他一定身體健康,家庭美滿,事業如意才說得出這樣的話來!我記得博爾赫斯說過「僅僅是一顆牙痛,都讓我懷疑上帝」,所以說什麼享受苦樂其實是說享樂,不要給文字騙了。

8樓:李溯源

大致明白了你的意思,是不是:「我知道人生很苦,那就苦嘛,來嘛,看能不能苦死我,如同別人希望快樂一般,我就希望苦,什麼出離輪迴,什麼斷煩惱,統統一邊去,來嘛,有種苦死我,我才不要逃離呢「

其實這種」不要逃離「 的想法,本身機會是一種逃離,其實自己不願意承認罷了。

但是他真的能夠做到」苦中作樂「 也未嘗不是件好事。

其實宗教信仰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人類的心理傾向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1.自控型

2.他控型

具有自控型人格的人確實不需要宗教信仰也能獲得很快樂,這種人也是存在的。

至於佛教徒會如何看待這種人,當然是祝福他咯,希望他真能夠從苦種體味到樂,也羨慕他們。

如何看待人生就是一場虛無?

虎子 對於平平淡淡的人來說,當他死去了,沒人記的他了,他對於這個世界沒有實際的意義了的時候。人生對他來說就是一場虛無。但對於一些人來說,即使他死去了幾十上百年時間,他對於人類的貢獻仍是無可替代的。以牛頓來說,他對於世界的貢獻是毋容置疑的,如果說他對於世界的貢獻是必然的,是時代發展的輪子滾動在他面前,...

如何看待人品守恆定律和人生苦樂參半的觀點?

獅子遊戲 弘一大師離世時寫下 悲欣交集 四個字,有人認為這是大師在描述他所經歷的人生,也有人認為這是大師面見西方三聖,得到究竟救度之時的感受。雖然我傾向後者,但是以此來描述人生也未嘗不可。人生中有很多快樂,這些快樂的瞬間讓我們把人生視作珍寶,追求不捨,但人生中也有很多黑暗 痛苦,我們很想向自己證明這...

如何看待人生的煩惱?

無常 人生本來就很無趣啊,所以你要給自己找點樂子。其實,人生的煩惱是不可避免的,不管遇到什麼樣的事情,終究是要面對的。你羨慕別人的同時,也享受著別人所沒有的。如果你覺得乙個人實在無趣,就去找個伴,是人也好,狗也好,貓也罷,總會在不經意的時候帶給你快樂和感動,當然更多的是鬧心,哈哈 hiahiah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