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背後的物理知識很少有人知道?

時間 2021-05-05 21:09:53

1樓:小驢衝鋒

第一反應就是,騎自行車的時候是如何做到保持平衡的?而一旦沒有了速度,平衡就被打破,只能向一邊歪倒。

已知牛頓三大定律,求證。

2樓:枝鳥

開門時門吱吱作響,原理是靜摩擦力大於滑動摩擦力。開門的動力和靜摩擦力反向,使門產生微小的彈性形變,當靜摩擦突然轉化為滑動摩擦時,形變力(動力與摩擦力的力差)突然變小,門會振動,發出聲響。

3樓:Phy.HSY

幫父母提東西,當幫父母提雞蛋時,他們總是說:「不要乙隻手提,至少得有乙隻手護住底部吧,萬一掉出來呢。」我多次跟他們說過:

「爸,媽,先忽略雞蛋的總數的重量對塑膠袋的壓強不計,我提起雞蛋的過程中,我提起來,此時雞蛋受到的是我的拉力與地球對它的重力,這是一組平衡力;其次,如果計壓強的話,假設買了一斤雞蛋,那麼一斤雞蛋對塑膠袋的壓強一般是不會超過塑膠袋本身所能超過的壓強的(除非你很皮,把雞蛋甩來甩去)。」結果他們聽了我說半天,來了句:「啥?」

4樓:吳牛喘月

說一下白熾燈的發光原理。

白熾燈就是平常所說的電燈,現在已經不多見了,據說是愛迪生發明的,其實不是啊,最早應該是法拉第的老闆戴維發明的,不過戴維發明的電燈只能在實驗室應用,不能工業應用,但是這也是戴維發明的,就好像電動機發電機都是法拉第發明的,雖然他的發明並不能工業應用,但發明權也是法拉第的。

所以說只能說是愛迪生改進了白熾燈,他要是楞說自己發明也不是不行,因為戴維就沒有申請發明專利,但是就是這樣也有人不服,那就是英中國人斯旺,不過後來兩人達成了和解,合夥開了一家燈泡廠,後來由於愛迪生在交流電上佔了上風,對,沒錯,就是特斯拉改進的交流電,愛迪生勢頭才蓋過了斯旺,當然,愛迪生也順手毀了特斯拉,「資本來到世間,每乙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古人誠不我欺。

資本之間的爛事先不說了,還是說原理。

來一朵烏雲吧,就是開爾文爵士說的烏雲,嗯,就是黑體輻射。

挨著一塊燒紅的鐵我們就會感覺到熱,這個熱就是電磁波輻射,不止溫度高的物體會輻射電磁波,溫度低的也可以,所以我們就學會了「相擁取暖」,這個大家都懂,和乙個姑娘擁抱在一起,總會感到熱乎乎的,至於其他的一些反應,我就不多說了,大家比我明白,不止是男女相擁會暖和,男男在一起也可以,我沒有開車啊,當年明英宗朱祁鎮就靠這招救了他的同伴。

現在可以有結論了,每乙個在絕對零度以上的物體都會輻射電磁波,溫度越高,輻射的能量越大,短波也越多,當然,熱不可能自動從低溫物體傳向高溫物體,這就是熱力學第二定律。

為了更好地研究物體的輻射,基爾霍夫假設了一種物質,就是黑體,黑體比黑洞還黑,只吸收電磁波不反射電磁波,這樣黑體輻射電磁波就只和溫度有關,而和黑體的其它性質無關了。

黑體單位表面積輻射功率 ,前面是玻爾茲曼斯特藩常數。

雖然叫黑體,但黑體只在700k,大約就是477℃以下時才是黑的,因為此時黑體輻射的電磁波還都不是可見光,我們看不見,所以看起來是黑的,要是超過700k呢,黑體就要輻射紅光了,我們就可以看到了,黑體就呈現紅色了,溫度繼續公升高呢,就逐步出現紅——橙紅——黃——黃白——白——藍白的漸變過程。再公升高呢,就又看不見了,因為超出了可見光的範圍。

對於黑體輻射維恩爵士畫出了他的曲線,不過在高頻區卻不能和實驗很好的吻合,於是基爾霍夫的學生蒲朗克提出了自己的解釋,那就是蒲朗克黑體輻射定律

不過蒲朗克公式有乙個基本假設,那就是量子假設,這也就是開爾文爵士所說的一朵烏雲。

又有點扯遠了,還是回來說電燈泡。

現在電燈泡裡面用的是鎢絲,當初愛迪生用的是碳化的竹絲,而且得是日本竹,燈泡裡面抽成近似真空,這樣氧氣含量少,不至於剛達到高溫就立即燃燒沒了,這樣既保證了高溫,又保證不至於燒沒。

從亙古長存的太陽,到燧人氏點燃的火堆,都是這樣的發光,白熾燈也是在這樣發光,只不過白熾燈是把電流的熱效應轉換成了熱,達到高溫時就發出了光,而且隨著溫度的不同,發出的光的顏色也不同,以為溫度越高,發出光的波長越短,頻率就越高。

我們熟知的「赤橙黃綠青藍紫」就是依照光的波長從長到短排列的,所以白熾燈發出的是黃光,「爐火純青」說的就是爐火的溫度高到了發出青光了。

5樓:局關THU

為什麼千斤頂能夠撐起重物?它是如何將使用者施加給手柄的力「放大」的?

目前最為常見的千斤頂是基於帕斯卡原理的液壓千斤頂。

帕斯卡原理是指,密閉容器中液體的任何一點處的壓力(即壓強)的變化會不經衰減地傳導到該液體內的所有位置。因此,通過放大受力面積,就能夠實現力的放大。

我們在初中物理當中學過液體內部 深度處的壓強公式: ,如果我們再算上外界環境施加的額外的力,那麼深度處的壓強就是兩者之和:

液體內部壓強

我們又知道,壓強等於單位面積上的受力: 。根據帕斯卡原理,密閉液體內任何一點壓強相等,所以通過放大受力面積即可「放大」力:。

因此,如果第二個活塞的面積是第乙個活塞的50倍,那麼力也就相應被放大了50倍。

千斤頂原理圖-帕斯卡原理

實際上,我們日常見到的千斤頂往往還會有乙個比較長的手柄,它通過我們所熟悉的槓桿原理對力進行了額外的放大。

對於乙個平衡體系來說,我們不僅僅需要受力平衡,還需要力矩平衡。力矩是力和作用力到支點之間的垂直距離(即力臂)的乘積:。就像下圖,通過在施力一側使用乙個較長的槓桿增加力臂長度,並儘量減少受力側的力臂,即可實現力的放大。

此時,如果槓桿原理將力放大了10倍 ,結合上之前帕斯卡原理放大的50倍,就一共實現了高達500倍的放大。而在一些工業界使用的大型千斤頂,甚至能夠實現千倍以上的力的放大。

槓桿原理

帶長手柄的千斤頂,通過槓桿原理進一步將力放大

6樓:祥瑞齋先生

牛肉片上的綠色

當我們吃拉麵或者吃涼拌牛肉下酒的時候,會遇見有的牛肉片上有一層亮亮的綠色,有人認為是牛肉放壞了,事實是非但不是牛肉放壞了,而且還是質量最好的牛肉,說明肌肉纖維排列極其緊密,當切開後,光在斷層發生了衍射產生了綠色。

7樓:莫林

看到很多回答都有關於光子的靜止質量或類似的話題

我不知道現在對於光子靜止質量的研究怎麼樣了,,但是有乙份2023年的「實驗檢驗靜止光子研究進展」裡面說了一大堆,但結束語依然講沒有辦法確定其精度......報告中涉及這樣一段話,,由於各種介質的干擾,,,等一系列描繪其困難的形容語句,,涉及薛丁格外來場方法,開爾文級的低溫實驗,高頻率的高壓,木星磁場,星際等離子效應等,,所以實現對光子靜止質量的觀測還是很難,,

8樓:

1、牛頓第二定律

速度越大,慣性越大……

這個結論很多大人、小學生可能都覺得沒毛病,因為它符合普通人對常見物理現象的認知規律。

然而初中生都知道,牛二告訴我們:應該是質量越大,慣性越大。慣性即是對質量的度量。很多人不知道這一點。人們只發現速度越大的物體越難停下來,而忽略了它們的質量。

在中學時代,牛二確實也是最難理解的定律之一了。

2、伯努利原理

飛機為啥能上天?噴霧器為啥能噴出霧?穿堂風為啥能把衣櫃門「吹」開?

這些生活中的常見現象其實都能用伯努利原理解釋。簡單來講,就一句話,氣體流速越大,壓強越小(當然,這只是最簡略的說法)。

3、日光燈原理

教室內的日光燈開啟開關為啥不立即亮,而是有幾秒延遲?難道電流沒反應過來?(狗頭)

這其實與電感有關。

9樓:

個例可能不代表大眾,僅說我身邊的,倒水的時候是先倒熱水還是先倒涼水我的習慣是先熱水再涼水,這樣水溫均衡的更快,畢竟熱水上公升運動,涼水下降。

我覺得是物理常識,但是好像我的親朋裡好像有不少不是這個習慣,我就覺得有意思

匿了,乙個湊數答案

10樓:Sasha

生活中真的處處是物理知識,我來說幾個有意思的- ()

1.「真金不怕火煉」,是因為金的熔點為1064℃而火焰的溫度一般為800℃左右,所以金子不會被熔化。

2.「開水不響,響水不開」,是因為液體沸騰之前,由於對流,水內氣泡一邊上公升又一邊振動,大部分氣泡在水內壓力下就破裂,聲音較大,而沸騰時,水溫上下相等,氣泡公升到液面時才破裂,聲音較小。

3.「瑞雪兆豐年」,是因為雪是熱的不良導體,當它覆蓋在農作物上時,可以很好地防止熱傳導和空氣對流,因此能起到保溫的作用。

4.「豬不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是根據平面鏡成像的規律,物與像等大對稱,像與物一模一樣,仍像豬當然也就裡外不是人了。

5.「坐井觀天,所見甚少」,這是光在同一種物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原因。

6.「水中撈月一場空」,是因為平靜的水面相當於平面鏡,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所以當然是徒勞。

7.「坐井觀天,所見甚少」,這是光在同一種物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原因。

8.「」四兩壓千斤」,是根據槓桿原理,如果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分之一,則動力是阻力的幾倍,如果秤砣的力臂很長,那麼「四兩」 壓千斤是完全可能的,難怪阿基公尺德會有撬動地球的豪言壯語

是不是覺得也挺有意思,哈哈

11樓:

說說每家每戶都有的窗簾的作用。

夏季到來時,大家都希望家裡涼爽。怎樣不需要常開空調就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呢?

夏季時太陽輻射到建築外牆和窗而產生熱量。

住宅防曬主要是對窗採取措施。室外的熱量主要通過窗傳導到室內,窗簾可以起到良好的隔熱作用。

窗簾開啟時間是有技巧的。

夏季來臨時 ,早晚室外溫度低,比較涼爽,可以開窗通風,讓室溫降低。當太陽慢慢公升起,光照射到窗時,可以關窗並關閉窗簾,阻擋太陽把輻射帶入室內。

上班族上班之前可以關窗關簾,晚上回家時就不會感到屋子被太陽照的很熱。

相反,冬季希望太陽給房間加熱,在白天可以讓Sunny照射到屋內,給房間加熱。待晚上太陽落山後,關閉窗簾,相當於給窗穿上棉衣,起到保暖的作用。

12樓:singinrain

宇宙速度的上限決定了光速,而不是光速決定了宇宙速度上限。

光速是宇宙速度的極限,其實是因為光子質量為0,所以達到了宇宙速度極限,也就是任何質量為0的粒子,都能達到光速。

13樓:Friedrich Chen

講個好玩且極其常見有用的——包裝袋的撕口是怎麼回事以及我們怎麼撕東西

可能大家從小到大都接觸過無數的包裝袋,在包裝袋上總會有鋸齒形的撕口,這是為了方便大家撕開它,不過一般很少有人會注意到為什麼在有撕口的地方包裝袋更容易撕開,其實這個東西的原理是非常簡單的。

在彈性力學裡,在外加應力時,乙個平面上有乙個裂紋尖端的應力場其實是可以解出來的,這是乙個經典的平面應力問題,我們可以按如下方式在極座標系中對裂紋尖端的應力場進行定義:

圖中左邊的兩條斜線表示裂紋的開口,兩條斜線的交點是裂紋的尖端,而我們一般取裂紋尖端處的角平分線向裂紋的擴充套件方向作為極座標的極軸,如圖中的水平箭頭所示,圖中的小正方形是乙個微小的材料面積元,與裂紋尖端的距離為r,與極軸的角度為θ,面積元上標明了幾個不同方向的應力σij,這裡可以具體不用管每個應力是怎麼定義的因為我們只關注其隨r的變化趨勢。

然後可以解出來這幾個應力σij的分布,具體如下:

其中K是應力集中因子,與我們外加的應力有關,外加應力一定時,可以理解為乙個常數,而後面的fij是關於θ角的函式,這裡我們不關心,這個應力與裂紋尖端之間的距離r成負平方根的關係,也就表明了,裂紋尖端處是應力的乙個奇點,在裂紋尖端應力無窮大,當應力大於材料的許用應力時,材料就發生了斷裂。

當然這個理論其實是不完全的,因為按照這個說法,那只要外加隨便乙個無窮小的應力,那麼到了裂紋尖端處,這個應力都會無限地放大,那麼我們只要隨便引入乙個尖端,材料總是會發生斷裂,可是現實生活中也沒見到這樣的現象,因此對於材料斷裂的根本機理還要有別的解釋。

在2023年,格里菲斯(Griffith)(不是寫量子力學和電動力學那個格里菲斯)對玻璃的斷裂機理給出了乙個解釋,如圖:

玻璃的裂紋擴充套件的分子圖景

其實解釋起來很簡單,就是材料的斷裂是因為裂紋尖端處有一層分子間的化學鍵被拉斷了,從而導致了斷裂,然後格里菲斯就定義了乙個材料引數叫做「斷裂能」,表示裂紋尖端擴充套件單位面積時,分子間化學鍵斷裂所需的能量,很有意思的是,那個時候還沒有完備的量子理論,而格里菲斯卻無意間把斷裂理論給「量子化」了。

格里菲斯這個解釋成功解決了彈性力學裡裂紋尖端處應力應當無窮大的悖論,而用能量解釋斷裂過程也成為了後來人們研究斷裂現象的基本方法。

這裡我就再提一件事,即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撕包裝袋的時候,有可能把包裝袋的撕口都拉的變形了卻還沒法把它撕開,然後只能換到另乙個撕口去撕它?這個現象其實也是可以用斷裂理論來解釋的,如圖:

塑性材料裂紋擴充套件的分子圖景,塑性材料中,裂紋擴充套件時伴隨著塑性區域的擴大

包裝袋一般都是塑性材料,比如塑料什麼的,在對含有裂紋尖端的塑性材料進行載入時,材料中的塑性區域會先得到能量而擴大,而塑性區域的形成,可以理解為分子在外力的作用下發生了整體的取向,而這一統一取向的結果就是材料的斷裂能變得更高,因為你要加的能量除了化學鍵的能量還有分子位移所需的能量,而塑性變形後,材料的韌性也會更高,也更難撕了。所以,如果我們撕包裝袋的時候不注意,就很可能把包裝袋拉扯得塑性變形,之後再想從撕口那裡把它撕開,就要費更大的力了。

因此總結一下,生活中,如果你想撕開乙個東西,可以給它剪一下或者切一下引入乙個裂紋尖端,這樣,尖端處應力的集中會讓你更好地撕開這個東西,同時,如果這個材料會塑性變形,那一定要注意撕的時候快點撕開它,趁它的分子還沒注意到的時候把它給撕開,不然分子們一旦取向了,就不好撕了,就要引入新的撕口再去撕了。

希望這個回答對你的生活有點幫助。

生活中常見的催化劑有哪些

李貞 催化劑種類繁多,按狀態可分為液體催化劑和固體催化劑 按反應體系的相態分為均相催化劑和多相催化劑,均相催化劑有酸 鹼 可溶性過渡金屬化合物和過氧化物催化劑。多相催化劑有固體酸催化劑 有機鹼催化劑 金屬催化劑 金屬氧化物催化劑 絡合物催化劑 稀土催化劑 分子篩催化劑 生物催化劑 奈米催化劑等 按照...

有哪些生活中常見的巧妙的機械結構?

星辰與小堂 有哪些生活中常見的巧妙機械結構?生活中常見的機械結構數不勝數,不過說到底,再複雜的機械結構也會由簡單的結構組合而成的哦,回過頭看一看最簡單的機械結構,你會發現它本身也相當巧妙。上面的都是最基本的結構,在生活中留意一下就能隨處找到 再比如常見的齒輪,通過巧妙的組合就能實現有趣的功能 行星減...

如何分辨生活中常見的石頭種類?

紫蘇 建議看書分別是岩漿岩石學 沉積岩石學 變質岩石學 礦物學。如果想憑藉手標本鑑定岩石,就要掌握岩石的岩性特徵,這裡面就包括礦物組成 礦物晶形 結構 構造等。非一日之功,在把握理論的基礎上多看多積累可行。 雨田青 題主不是地質學出身,想要辨別出岩石的細類是很難的。因為即便我們這些專門學地質的,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