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吃的食物中,有哪些過於工業化了?

時間 2021-05-10 21:07:57

1樓:

記住乙個原則。

凡是不按重量收費的,99%都是工業化的食品。

凡是按重量收費的,工業化和非工業化的食品,基本等於五五開。

食品按食用前的所需製備工序,可以分為原材料/半成品/成品,這三類。

原材料就是需要經過清洗/分切/摘選/加熱,這一整套工序,才能入口吃的東西。

典型的例子:

各種生公尺/豆類(要淘洗,烹製)

各種葉類蔬菜(要清洗,分切,摘選,烹製)

各種根莖類蔬菜(要清洗,分切,摘選,烹製)

各種生肉類(要清洗,分切,摘選,烹製)(雖然我是切前必洗,但實際上要不要洗肉這件事,也有爭議)

半成品就是通常無需清洗,只需要分切和烹製即可食用的材料,部分情況下無需烹製,某些情況甚至無需分切。

典型的例子:

各種深加工肉類製品,比如火腿/香腸/燻肉,等等。

各種已切配的盒/袋裝水果/蔬菜,開啟後配以醬料,或直接食用均可,也可以繼續加工。

各種速凍/冷凍/冷藏的包裝食品,典型的比如速凍餃子,開啟後經簡單烹製即可食用。

各種速食食品,比如速食麵/速食公尺飯/方便火鍋,等等。

成品就是開袋即食型食品,絕大部分情況下無需任何製備。

典型的例子:

各種零食,膨化食品,麵包餅乾,果脯蜜餞,糖果巧克力,飲料,等等。

其實就算是那些,你覺得彷彿不是工業化食品的食品,在其從田間地頭到你的購物袋中,這一整個流程內,也絕對不乏工業化的幫助。

比如,現在播種/收割農作物,很多時候都有專門的農用機械。

脫粒去殼,也有機器。

篩選包裝,也用機器。

運輸物流,還是機器。

所以你覺得你菜籃子裡那根顏色鮮豔,粗壯飽滿的胡蘿蔔是非工業化的食品。

但你不知道,從收割到運輸,全都有機器牽涉其中。

你購物袋裡那盒所謂的超市自產速凍手工水餃,哪怕你親眼看到超市主食廚房裡,包餃子快到飛起的大媽們的身影。

但你可能不會想到,肉餡是機器絞的,菜是機器切的,面是機器揉的,只有有限的工序才涉及人工。

所以工業化無處不在。

從很久以前,你家的廚房/冰箱裡,就已經再也沒有純手工食品的一席之地了。

2樓:一二三

Soylent

有粉末狀的自己衝,有沖好的瓶裝。

是一種液態食物。

簡單來說就是有個程式設計師覺得吃東西好煩,就做實驗算出了乙個人每天需要多少營養物質,然後做成粉或者直接衝好。

然後你喝就行了。

喝完四箱的我表示非常想咀嚼東西,於是買了很多twizzlers,就是乙個嚼起來像塑料,第一次吃會覺得很難吃,吃多了會上癮的東西。

可以說十分美式思維了。

缺什麼補什麼,分工合作,人如機器。

3樓:

其實你們平時吃的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就是工業品食物了。

原料大部分都是半成品的,可長時間儲存,生產方式是完全流水線的,大部分跟加熱沒啥區別。

4樓:石頭少年

食品的工業化是好的。

(有同學說這個回答答非所問,我覺得不是啊,我說的就是工業化、標準化生產的食品。工業化生產的食品是好的。至於題主說的可「食用的工業品」,肯定是誇大其詞了)

舉個栗子:

去過西方國家的同學們肯定都知道這個是什麼。這個叫baby carrot,是美國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很簡單,就是把大胡蘿蔔切成小胡蘿蔔塊。

為什麼呢?

因為baby carrot發明至今這幾十年,也沒有什麼別的,大概三件事,

乙個,增加了胡蘿蔔的消費,比如下面這個,給人多少食慾對比它,賣相高下立判

有哪些我們常吃的食物已經不如小時候的味道了?

楊巨大 好像大部分都變了,土豆,現在的比較沙,不軟糯了 番茄,不夠酸,沒有番茄味 豬肉,品種和口感差很多了,以前的豬肉不需要烹飪手段來提公升口味的 鴨子,以前家鴨的品種基本見不到了,那種鴨成長週期慢,出肉少 魚,基本上野生魚吃不到了,鮮味差乙個檔次。 花花100 真的有!必須握爪,小時候在農村生活,...

生活中有哪些關於食物的小常識?

小凱同學 1 外出就餐應選擇有 食品經營許可證 或 餐飲服務許可證 的正規餐廳,不要在路邊臨時大排檔 流動攤販處消費,優先選擇食品安全量化等級較高的餐飲單位就餐。2 提倡夏季清淡飲食,少吃油膩和生 冷食品,慎重選擇顏色特別鮮豔的熟滷製品 生食海產品 四季豆 野生蘑菇 豆漿 隔夜飯菜等高風險食品。3 ...

我爸非要給我們家養的家貓吃我們的食物,我和他說了也不聽怎麼辦

週可溫 貓是個不折不扣的肉食動物 從西元前2500年就開始跟人一起生活 但不見得飲食習慣也一起同化 從生理結構層面來講 不需要攝入穀物等碳水化合物 吃肉就行 你給他吃肉更香,但是給他吃人類穀物他也不一定說不喜歡不吃就好比人 每天吃肯德基麥當勞喝肥宅水也死不了,吃辣條還更上頭但是長久下去腸胃不好營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