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緣起與業感緣起的關係是不是就象空有一樣不二?

時間 2021-06-07 16:48:13

1樓:四智圓明

華嚴宗顯示藏識法界的無盡緣起,其實這個無盡的緣起,這個華嚴的法界緣起,華嚴的一真法界的緣起,其實是因為含攝「業感緣起」,也含攝「賴耶緣起」,也含攝了「真如緣起」。因為有阿賴耶識執持業種,所以才會有業感緣起;因為阿賴耶識執持著這些業種,因為修行,地地的轉依、地地的轉進,所以這個就叫作真如緣起。

那華嚴所宣示的果地究竟成佛的佛菩提果圓滿功德,華嚴宣示的佛果的果地是究竟成佛的佛菩提果圓滿,而三身應化、四土圓成。也就是說,透過證悟了如來藏以後,證悟了如來藏以後,乃至於依著如來藏地地的修行,進入佛菩提道的修行,那這樣子能夠了知賴耶緣起的真正的道理。而業感緣起其實是含攝在三界九地裡面的各各眾生,其實都是屬於業感緣起,因為業感其實有善業也有惡業;但是業感其實如果沒有如來藏執持這些業種的話,就沒有所謂的業感緣起。

那因為有如來藏執持這些業種,再加上佛菩提道的修行能夠轉易這些種子,所以能夠成就真如緣起,才能夠成就佛果的三身應化,能夠成就佛地的四種圓成,也就是說這個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還有常寂光淨土。

那佛說《華嚴經》,佛為什麼要說《華嚴經》呢?佛說《華嚴經》的因緣是?為什麼佛在前面的二十一天裡面就先開顯《華嚴經》呢?

因為佛在佛菩提道場,對諸天以二十一天時間,說華嚴的莊嚴,是為了要杜絕後面的人謗佛說「佛法是次第說,佛是次第成佛」。其實現在有一些佛學研究者就已經有這樣子說了,說「大乘佛法是後面的人才慢慢圓滿的」。那其實大乘佛法,佛在這個二十一天的時候,說華嚴的時候,就已經全部都已經把它說完了;所以這個就是為了要杜絕這些人誹謗佛法。

這個其實在部派佛教的時候,就已經有這種人了。所以《華嚴經》它是攝屬在五時三教的第一時裡面,所以又叫作始教,也叫作頓教。這個是佛在菩提道場裡面,為了度這些人天眾,其實最主要是為了要杜絕後面的人會去謗「佛是次第成佛,佛法是次第圓成的」。

但是很可惜,佛雖然是這樣子的教示,但是還是有人陷入這樣子的乙個狀況裡面。所以我們不應該單單以《華嚴經》的宗旨、華嚴經旨來立宗;應該將華嚴宗旨遍攝諸宗派,懸示於一切宗派內。

華嚴宗也不可自外於佛教諸宗派。為什麼呢?因為《華嚴經》的宗旨其實是攝盡了一切宗派的教法,它是具足顯示成佛之道。

而華嚴是令所有的行者能夠了知佛果內涵,還有修證的次第;而華嚴是佛教中一切宗派行者所應當知解、所應當修證的;而華嚴是讓我們了知佛果內涵還有修證次第。證入華嚴一真法界,可除狂密、狂禪還有誤會般若的弊病。華嚴宗的行者如果了知一真法界,其實就是證悟同於禪宗所說的這個第八識如來藏心的話,就能夠了知佛果的內涵,也能夠逐漸了知修證的次第;不至於說「一悟即至佛地」,不至於像狂密一樣,到處「活佛」滿天飛,不會說「活佛的證量跟佛一樣,甚至於超勝於佛」。

所以華嚴宗其實如果真正的證入了一真法界,同於禪宗所悟的這個第八識如來藏心的話,是可以除掉狂密與狂禪誤會般若的這樣子的乙個弊病。

而華嚴宗其實也不可自外於佛教諸宗派。因為華嚴宗其實本身跟佛教的各個宗派都是一樣,各派各宗要真正進入佛法的修學,都是必須要悟入這個第八識如來藏心;所以華嚴宗應該跟俱舍宗、禪宗、三論宗、唯識宗、律宗、淨土宗合併為一佛教,不應該分宗分派。因為華嚴宗所攝的這些修學佛法,華嚴的宗旨所攝的這些修學佛菩提道的乙個次第,這佛菩提道的修學次第的前提,是以一真法界的證悟為前提,所以華嚴宗所證的跟其他宗派所證的完全一樣。

所以,華嚴宗也不可自外於佛教諸宗諸派,也不能離於佛法二主要道。如果離開這兩個主要道,就沒有華嚴宗的宗旨可言,所以華嚴宗也不能離開佛法的這兩個主要道。

而這兩個主要道----佛法的佛菩提道與解脫道,其實都是從一真法界的海印三昧裡面所悟入的。所謂的海印三昧所指的就是無量三昧的如來藏海。華嚴宗的無量三昧都必須依止著這樣子的乙個一真法界的海印三昧,才有辦法悟入這樣子的無量三昧。

所以,如果不能夠如實了知二乘菩提的十八界空,就不能證知解脫果,也不能夠會通解脫道;如果不能證知領受自心藏識,那就不能入佛菩提道的修學之門。如果離開這兩種佛法二主要道的修學,而說有華嚴宗旨,可作華嚴三昧觀、華嚴普賢觀、華嚴唯識觀等等的觀門,則無有是處。因為如果離開佛菩提道的修學而說「華嚴宗的修學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超勝於其他各宗的,一真法界是最殊勝的,一真法界是比任何各宗各派都更超絕、更殊勝的」,這個其實是誤會了華嚴宗的宗旨。

一真法界之所以殊勝,一真法界之所以能夠超勝於其他的各宗各派,其實是因為一真法界祂本身就是我們悟入的這個佛心,我們所悟入的這個真心如來藏。依著這個真心如來藏,所以能夠入到這個佛菩提道的修學裡面,能夠次第的完成佛菩提道的修學的證果。所以一真法界之所以殊勝,是因為這個樣子才是殊勝的。

但是祂的殊勝一樣是不離於各宗各派證悟如來藏心,乃至於依著如來藏心次第修學的殊勝,所有的殊勝全部都是匯歸這個如來藏;所以祂就叫作無上法,祂就叫作微妙法。依止著這個無上微妙法,依止著這個無上法,依止著這個微妙法,所以能夠入於佛菩提道的修證與次第,乃至於成就佛果。

所以,華嚴宗其實是不應該分宗分派的,因為華嚴宗還是以證悟如來藏為宗旨的,所以華嚴宗是不應該分宗分派的。華嚴宗的修學法門只是乙個方便的修習的乙個名相,真正的修習的理地還是以證悟如來藏為主。

2樓:炎黃不古

法界是指取識為境,故為心住。包括十種心住,就是指十法界。

業感是指取境為識,故為心受。包括欲界,色界,無色界,三大類。共十八界。

緣起性空是不是就是存在的本質

普波居士 緣起性空不是說存在的本質,是說一切法皆是緣起。緣聚則起,緣盡則滅,是說諸法的無常性,不可得性。目的是讓眾生不要執著在相法上,是讓大家離一切相,離相是心離相,心離相則清淨。說的就是這個清淨本心。也就是說離相的清淨心,不是說相,不是說什麼存在的本質。不要以凡夫心去妄測佛法啊。 張鐵柱 存在的本...

緣起性空與覺所覺空的關係

普波居士 緣起性空說非有,覺所覺空非非有。至於關係,看你學的是什麼法門了。懂不?不懂就從持戒開始吧,修哪個法門都得持戒。不能持戒,學佛法就是竹籃打水。 無禪法苑 緣起性空怎麼可能達到呢,沒到到就不性空麼,緣起性空,就是沒有乙個所謂緣的起處。覺所覺空,就是覺知就是所覺知,沒有乙個覺知和對應的所覺物件。...

請問五蘊,五取蘊,與緣起法的取支是什麼關係

初九在下 關於這個問題,我這有個回答特別好,具體可以看看030.空就是色 五蘊之色 其實五蘊這個話題挺複雜,從這裡開始,往後幾個文章都在談五蘊,你的問題,我沒記錯的話,裡面有具體答案。佛教哲學目錄 掌中之葉 取就是拿過來的意識,但凡有取都有其推動力,有於此相依的邪見。不然不會產生取,由緣起法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