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ra風險模型因子計算中的半衰期?

時間 2021-06-01 09:37:08

1樓:

Barra中的「半衰期」概念僅僅是用來確定」權重「用的,因為Barra採用的權重計算方法是」exponential weighting「,裡面有」半衰期「這個引數。給定了的半衰期,就確定了各個樣本的權重。

至於」權重「怎麼用,Barra模型中有兩個場景需要權重,第乙個是在使用時間序列回歸計算descriptor(例如beta)的時候,利用」加權最小二乘法(WLS)「估計回歸係數;第二是在利用多期的因子收益序列計算因子協方差矩陣的時候。

這樣你就應該明白這個」半衰期「的來龍去脈了吧。

2樓:guiping sun

我的理解的回歸的指數權重,最新的為0.5^(1/half),次新的為0.5^(2/half),然後最老的資料為0.

5^(252/half),這個權重看做殘差平方和的權重,sum wi*(yi-(alpha+beta*xi))^2,通過求解殘差平方和最小,得到beta,不知這樣理解是否準確?

與消除異方差的加權最小二乘應該有差別,252 trading days of returns with a half-life of 63 trading days with...是修飾return的,表明收益率不再是平等的機會出現,而是最新的收益率的出現的機會更大,老的收益率的機會出現的機會要小,所以該權重直接用在sum wi*(yi-(alpha+beta*xi))^2上,而不是wi^2,此處回歸應該是普通的最小二乘回歸,只是回歸時考慮了不同觀測值出現的概率不同,增加權重並不是為了解決異方差的問題。

3樓:黑貓Q形態

話說我有那麼一點點答非所問,這個確實是一種lambda用法,但是不是beta的,容我再看看。

瀉藥,這是種叫指數平滑動態加權法。曾因為在JPMC的官用風險紕漏軟體RiskMetrics裡被冠以0.94的lambda值廣泛使用也被稱為RiskMetrics series.

和其他的區別只不過risk matrics的權重根據他們歷史的資料直接賦值了0.94

構造時的原則是這樣:

1.方差基本符合平方可加性

2.方差具有序列相關,並隨時間遞減

於是就有了乙個簡單的合乎要求的序列:

這麼做,把每天的收益加權的,因為的遞減性,所以上一天權重最大為 (1-\lambda),然後依次遞減。

然後我們看所謂的半衰期:

這麼設定的特性是,一開始的權重很大,然後到設定期限的一半的是時候,lambda項自動變成了0.5,構成了所謂的半衰期。

關於lambda怎麼測得的,可以考慮最大似然法。給r設定乙個密度,然後取讓log概率最大的lambda。分布取什麼是另乙個話題了

4樓:紅領巾

我想我應該明白了。。

從ols來看,這裡是等權相加的。

加入半衰期的概念以後,就相當於給了乙個權重其中,半衰期為63個交易日,回歸樣本長度為252個交易日,i是從遠到近的日期

結構化(多因子)風險模型中,怎樣理解因子暴露度,在實踐中如何得到它?

Battle.Man 我憑自己理解說一下,說錯了請指教。因子值就是一組特徵 經常做歸一化處理 然後用回歸演算法擬合這組特徵,每個特徵都會得到乙個權重值,這個權重值就是因子暴露度。 PKUXuelin Nah.他問的不是 怎麼理解因子暴露度 嗎,你們回答的好像是 怎麼得到因子暴露度 首先你要搞清楚你的...

傳統的線性回歸多因子模型用來選股夠用了嗎?

席勒彼得 去年聽說高盛家的因子模型已經有60多個因子了。我其實挺不解的,這麼多因子不會出現多重共線性問題嗎?如果沒有,那高盛等於是構建了乙個正交的60多維空間。是真是假我是迷惑的 ilucky lau 用來實盤顯然是遠遠不夠的。首先是因為因子的相關性是隨著時間變化的,我們不能期望牛市的因子可以同樣在...

在模型組合中,相關性怎麼計算比較合理?

Jingsi 嘗試分享一下我關於1和3的看法。首先說一下我對於整個問題的乙個大前提,那就是我們之所以做模型組合,目標是降低風險,更進一步來說是為了降低系統風險。而且更強調一下組合那就是在乙個大的時間尺度上,我們是希望在多數時間裡同時持有多個投資標的。我先說說3 完美的負相關其實就等同於做空標的,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