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KPMG 合夥人 Dale Williams 認為大資料將或者已經在改變審計流程 ?

時間 2021-05-09 03:41:05

1樓:阿哈哈哈哈

先拋結論:大資料不屑於改變審計行業。

審計師的大資料 (GB級)和網際網路行業的大資料 (PB級或至少TB級) 完全是兩個概念。

一家上市企業的一年所有的分帳從系統裡匯出來可能不過20G~100G,其中還有很多審計師不需要挖掘和理睬的資料。資料清理完,對審計師有意義的資料只不過是1G~5G。這算啥大資料?

大資料起碼需要分布式架構吧?起碼需要MapReduce之類的技術去處理吧?然而20G~100G這個資料量根本不需要這些。

普通人Python 學個半個月就可以勝任這種任務了。

而這位合夥人談到的continual audit只不過是做乙個外掛程式到客戶的系統裡,然後處理實時資料的。這個外掛程式不會自帶資料庫,可想而知這個外掛程式處理的實時資料也不會很大。有人要問,客戶自帶資料庫呀?

不好意思,客戶會讓你乙個第三方公司有許可權用自己資料庫嗎?不可能的。我想說的是,continual audit 也不屬於大資料的範疇,因為處理的資料量不大。

總結:殺雞焉用牛刀哉?

2樓:

個人有乙個想法,哪天機器可以理解會計準則了,那麼從會計師到審計師,有一大批要下崗。問題是,連人都不能好好的理解會計準則,怎麼設計程式?

3樓:xzy想自由

四大的審計流程好比管理諮詢的分析模型,都是以業務需求為導向,本質上並不會被科技所顛覆。

新的科技目標是代替低價值和重複的人為勞動,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時提高速度和精度。確實,每一次的科技革命都會影響人力市場的供求關係。但目前大資料的發展水平仍處於分析工具的定位,並無法承擔學習和決策的角色。

4樓:AT立場全開

在美國學會計,稍微懂一點點審計。對於big data我認為還是乙個剛起步的階段,要說他能對審計是個revolution那還早呢。理由如下:

第一,pcaob會認可乙個審計就派乙個員工拿台筆記本刷資料審計?現在公眾的抱怨恰恰是事務所派的人太少而且資歷不夠。

第二,即使是美國四大,他們目前審計所應用is的程度也還沒達到必須靠大資料才能提公升審計效率。

第三,big data的可靠性和多大程度能用於審計,特別是事務所自己用big data的能力。就像Nalo Fan同學提到的栗子,那也是依靠外部專家,和事務所本事。。。並沒有直接關係吧。

5樓:王熊貓不是王胸毛

大學畢業後實習的時候在會計事務所學習審計,後來在國企子工資會計部門工作,再後來主管公司的erp工作,簡單說一下,大資料跟erp關係不大,erp主要起的是資訊傳遞,規範流程的作用,大資料在實際應用中也就是報表分析。因為是子公司,上面還有父級公司、祖父級公司,每月報送的各種報表,各種資料都是系統直報的。父級、祖父級公司還派審計每季度半年度來審查,都是在檢視和影印各種原始憑證附件,每半年來抽查盤點情況。

就原始憑證一項大資料是無法實現的。所以在我看來:然並卵。

6樓:一飛就是王大胖

審計的大資料時代目前來說還只是個願景吧

一、首先目前沒有統一的資料平台能夠收集足夠多的企業資料,無法形成行業資料庫。

企業自身資料不會全部對你開放,稅務局的資料不會對你開放,銀行資料不會對你開放。。。

(國家從2023年開始搞XBRL專案試點,到今年也只是每個省份選幾十家大型上市公司作為代表)

二、即使有這樣類似的資料,也只能是作為乙個趨勢的簡單分析,目前沒有準確的模型。

趨勢分析有錯誤之後還得靠審計人員根據自己的經驗和企業實際情況去進行核查。

三、新型行業和新業務創新太快,我下鋪的兄弟目前在人行籌建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初期調研完成後感慨,現在監管真的是跟不上創新的步伐啊。新事物太快了!

這樣的行業,企業,業務,到哪找大資料去,等你形成資料,人家業務早創新幾十次了。還得靠人的監管。

四、外企和國內的企業也是有差異的。從ERP軟體就能看出,SAP、ORACLE的軟體絕對不會給你改變他們標準的業務流程。國內的軟體公司,從2023年之後與其說是賣軟體,不如說是做專案,幾乎每家企業都有個性化的二次開發調整。

每家企業實際財務管理也業務管理千差萬別,其中有很多非常不標準的業務是由企業的習慣積累和領導的個人喜好在裡面的。

五、有的會計事務所和企業他們並不單純是審計關係,事務所有的時候會幫企業做假賬喲。

7樓:熊辰炎

是這樣的沒錯。

但是,做成這個的並不見得會是KPMG, 也夠嗆會是EY. 更有可能的是palantir.

或者說在反洗錢,反盜刷等方面,palantir已經是做成了。

8樓:

我雖然不是乙個審計工作者,但是我呀,聽審計工作者聊的多了。我來偏個題,大家不要點反對吼不吼呀!

KPM6 合夥人 Dale Williams在他的談話中提到:「…然而如果我們能正確運用大資料,我們就能把握企業發展的方向舵。」

9樓:Ivan chen

有乙個問題,天天問客戶要各種資料,要習慣了,可是大家有想過,其實有些資料是很敏感的。站在企業的角度上,你真的願意你的核心資料,哪怕是財務資料,連在乙個叫大資料的東西上??

10樓:Kevin Q

除去內控流程來說,審計主要分成分析性複核(SAP)和細節測試(TOD)兩塊。我覺得SAP完全有可能利用到大資料,比如行業平均指標的對比,一些收入趨勢的分析等,審計軟體也完全有可能自動抓取財務帳面的資料進行鉤稽測試等。

TOD如果以後會出現乙個巨大的資料庫能夠將所有的紙質原始憑證掃瞄到乙個系統,然後系統能夠自動識別文字內容和關鍵資訊倒是也有可能。

但是對於一些具體問題涉及到準則理解和應用,千變萬化,還是要靠審計師的職業判斷,比如乙個理財產品究竟是應該歸類到哪類金融資產裡面,資訊化的軟體應該無法做到準確作出判斷。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機器是很容易被騙的,特別是輸入了指定程式以後,當客戶了解取數邏輯之後,必然有可能想到相應的辦法來繞開這些設定的邏輯。比如程式設定了A科目和B科目加起來能夠與C科目鉤稽上,如果實際上A+B大於了C,客戶做賬時完全可以讓A+B=C,然後把多餘部分擠在新設乙個科目D,這樣系統就發現不了了。

所以資訊化能夠帶來部分便利,但不可能完全替代人工。

11樓:海森堡

資訊化大勢所趨。

不是幹審計的,既然來了,就隨便說說

在企業成本核算裡面,許多人工核算資料的過程證逐步被各種管理軟體所替代。

審計也在跟著有所變動。適應市場變革

能資訊化軟體做的,就省去人工。畢竟資本家都想降本。

大勢所趨啊。

財務會計向著管理會計轉型

審計流程也在調整。

12樓:

個人淺見

1.大資料應用對審計來說最大的作用是識別風險和進行分析性複核。

2.這段話前半部分與大資料無關,更多在強調的是科技對行業的推動,而這種推動不僅僅限於審計行業,而是科技對所有現有行業的衝擊:財務軟體替代會計、大型機械替代人力、新型運輸裝置替代傳統工具等等等等,只不過這種衝擊正由傳統行業擴張到服務業。

3.但是無論行業如何受科技衝擊,只要你玩命往上跑,那你就不會被替代。其實這種事以前一直有,只不過以前是新銳蠶食陳腐舊人的衝突,是一種戰爭;而現在是老闆為了節省成本提高效率對基層員工的篩選,不管你是新銳還是舊人,只要你還在金字塔的底端,你注定會被沖刷,這是一種碾壓。

4.綜上,這是乙個訊號,在未來幾年內,一定會有乙個新的局面被開啟:更少的人、更高的效率和更輕鬆的工作。社會階級會被洗牌但是階級差異持續增加。

5.這不是審計的問題,這是科技的問題。

6.該怎麼辦?

合夥人是什麼?成為合夥人的注意事項?合夥人怎樣簽訂合同?

柚子菇涼 合夥人是指投資組成合夥企業,參與合夥經營的組織和個人,是合夥企業的主體。合夥企業中首先具備的是合夥人。合夥人在法學中是乙個比較普通的概念,通常是指以其資產進行合夥投資,參與合夥經營,依協議享受權利,承擔義務,並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 或有限 責任的自然人或法人。合夥人應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行為能...

如何成為麥肯錫合夥人?

UM Boy 以個人經驗而言 明確自己努力方向 技能滿滿不斷學習 與喜歡合作且欣賞自己的大佬合作好與喜歡自己的團隊兄弟姐妹合作好且幫助他們都成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耐力持久 喜歡這個行業喜歡這種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家庭能支援 老劉顧問 1,進入麥肯錫諮詢顧問序列 2,確保自己的業績達標,不被勸退 3,...

如何看待蔣凡遭除名阿里合夥人

塗雯瑾 阿里本質上就不可能承認利益輸送,不然是自掘墳墓,蔣也不可能這麼傻,在和張有特殊關係時,直接參與對如涵投資的利益輸送,有時只需要一句話,多的是人見風使舵。這個事阿里還是保他的,只不過他以後的路可能沒那麼順暢了。 降級 記過 和 扣獎金 這種處罰也就能嚇嚇每天享受996福報的社畜們。對於蔣凡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