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房地產行業維權多,但不影響銷售業績?

時間 2021-05-30 05:13:15

1樓:無聊

為什麼這些房企總出問題還能賣出去呢,因為這些房企是矮子裡硬拔出來的高個了。地段好,你要地段,要周邊設施,學區,那大概只有這些企業能拿到地,只有他們能在附近啟專案,要麼就是二手房老區。

2樓:wwd wang

有朋友說概率問題,銷量大的,出問題,差評就多,這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企業文化!!!

本人建築相關行業,做過乙個某某園的專案,就是去年接連出事故的某某園,地下水中等腐蝕性,甲方讓我們重新取水分析試試,在二次取水時,甲方拿著自來水和純淨水要往我們取樣器裡倒,果斷撤回取消。中腐蝕性,不做防腐可以省幾千萬或者更多,但是房子可能二三十年後,鋼筋鏽蝕,混凝土老化,甲方不關心n年後的事!

那麼多專案過手,唯一乙個,某某園!以後再也不會做某某園專案了!

3樓:驀然之蒼

作為房地產行業第一梯隊的碧桂園、萬科、恆大三家企業,其業績躍公升、強者愈強的趨勢十分明顯。經過市場檢驗和選擇的最終勝者,碧桂園近年來在銷售表現上一直在超越自我,並在2023年成功登頂,成為行業龍頭。均衡的區域布局、物美價廉的剛需住宅產品定位、快速開發快速周轉的「雙快」模式,適應企業有質量發展要求的創新管理機制,成為其決勝市場的關鍵特徵。

更重要的是,碧桂園一直是一家具有家國情懷的企業,中國新型城鎮化程序的身體力行者,並將 「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作為企業奉行的座右銘。成功絕非靠運氣一蹴而就,近年來,碧桂園在變化的市場中選擇和堅守了正確的發展戰略,並順勢而為,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結果。在某種意義上,正是市場,最終選擇了碧桂園作為中國房地產行業不斷進取、轉型公升級的領航代表。

4樓:

因為中國的房子是用來炒的,不是用來住的,只要房價在漲,負面訊息再多的房企都有人搶,而如果房價再跌,正面訊息再多的房企也賣不出房子

5樓:高淋雨

這也就說明了,在實際購買的時候,更多的人還是趨向理智的。一線城市我不太了解,但是像在三四線城市,品牌房企一定是購房者的優先選項。

三四線城市的購房者,最看重的還是品牌房企雄厚實力以及相應的抗風險能力(至少代表了絕大部分人的傾向)。感覺我說這個還是很有發言權的,因為我本身就是乙個真實的例子。

老家豫北三線小城市,因為老爸關係的緣故,家裡在鐵路西某處本地小老闆開發的專案上買了一套小三室。在我2023年高中畢業時候買的,計畫2023年交房,家裡本來計畫如果我大學畢業選擇回家,直接當婚房用。結果2023年的時候,專案已經全部停擺了,據說老闆的資金鏈斷了,工程款結不了,施工單位直接退場了,還逼的業主幫這個老闆找其他企業接盤。

中間停工了近2年時間吧,好在最後是有其他企業接盤了,終於在2023年給了鑰匙,比預期承諾的晚了5年多的時間。後來因為我工作的緣故,把這個房子賣了去其他城市付了首付,再買房的時候,家人一致的決定就是,這次買一定要選大品牌!

老家那套房雖然買的時候不貴,但也不是一筆小數目,加上那段時間全城的非法集資事件,停工的那兩年,爸媽跟我還是比較緊張的,很擔心這筆錢最後打了水漂。

其實我這種情況,在三四線城市並不算少見。相比本地的小開發商,大品牌的產品有固定的標準,固定的合作方,成熟的運營模式,相關手續健全且嚴格履約,儘管有一些負面,但幾乎不存在說專案爛尾這種最壞的情況,所以大品牌銷量一直領先,很大程度上也是這個原因。

恆大破產會對整個房地產行業有什麼影響?

石頭 恆大破產無非是房子賣不動了,炒房客炒不動了,都想著利潤翻倍,不停的貸款加大槓桿,後果就是抗風險太差,利潤稍微低點都接受不了,因為貸款壓力太大,脆弱的就像泡沫,其實從有人開始炒房時就是在吹泡沫,泡沫沒爆是因為總有下家替你吹,而銀行就是洗滌液,誰都可以去裡面貸款吹泡泡,但這種模式無論走的多遠 多久...

為什麼自用房地產轉投資性房地產時,公允價值大於賬面價值之差計入資本公積?

鄭常偉 現在的房價太嚇人。如果全部計入當期損益,對利潤表的影響極其巨大。如果不計入資本公積而計入當期損益,企業甚至可以單靠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獲取極大的利潤。 陳琪 根據國際會計準則40號的規定,如果是將自用房地產轉為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如果賬面價值大於公允價值,則差額計入淨損益。如果賬面價值...

房地產企業為什麼總是會被罵?

呆過綠地,碧桂園,朋友有在萬科和恆大工作的,住的富力的房子,混在地產圈也有快10年了。其實開發商開發的規模一旦急速擴張,都會出現各種問題,不是哪個品牌能避免的。尤其現在大開發商都是區域化管理,區域的管理許可權都比較大,每個區域的實力不一樣,有的區域工程管理弱,有的管理強。但管理強的區域如果在區域內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