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與佛印的故事是否說明,看到了世界的罪惡就是自己內心有問題?或者看到了別人的缺點就是自己也有一樣的缺點?

時間 2021-05-11 11:05:42

1樓:

這個問題下的所有回答再次印證了這個故事。

你心裡有什麼,就看到什麼。

乙個人的認知格局,決定了他看到的世界的樣子。

打破認知侷限,警惕認知固化,唯有不斷學習,終生學習

2樓:

這老和尚又不唯物。

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

1.基本內容:(1)物質對意識具有決定作用。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

(2)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意識的能動作用首先表現在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還突出地表現在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正確的意識能夠指導人們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則會把人的活動引向歧途,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

2.基本方法: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堅持主觀和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反對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等主主義。

3.對「物質決定作用」的理解:

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意識依賴於物質,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4.對「意識能動作用」的理解:

(1)首先表現在意識不僅能夠正確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正確反映事物的本質規律——在歷史條件和現實條件的基礎上,著重從主觀方面努力,盡力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

①世界上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認識的事物。

②人們的意識是有差別的。

一方面人們的意識有正確和錯誤的差別;另一方面即使都是正確的意識,也不等於人們的意識都是一樣的。其原因包括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兩個方面

客觀原因: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

主觀原因: 一是立場不同:從觀察自然界事物看,位置不同,視覺反映不同;從階級社會中人們認識事物看,階級立場不同,意識有正確和錯誤之分。

課堂思考:我們應該站在什麼立場上觀察和分析問題,才能獲得正確的認識呢?為什麼?

在中國社會主義社會中,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而人們的具體利益是有差別的。如果離開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把各自的具體利益作為立足點,觀察問題時就不可能獲得正確認識。因此,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場上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是我們獲得正確認識的基本前提,是我們應當永遠堅持的立足點。

二是世界觀不同,人生觀不同,思維方法不同。

世界觀不同,觀察與思考的方法不同,直接影響著人們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是否正確。乙個人的生活目的、生活態度是否正確,不僅影響著他的人生道路,而且會影響到他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我們必須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去認識客觀事物。

三是知識構成不同。

乙個人原有知識正確與否,極大地影響著他對新的認識物件的理解。一般說來,原有知識正確會有助於正確理解新的認識物件;原有知識錯誤,則可能導致新的錯誤。因此,我們在學習時應注意正確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掌握科學理論知識。

同時,每個人在以往的社會環境和自己的實踐中所獲得的知識,在廣度和深度上總是存在著一定的差別。這同樣會影響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 乙個人掌握的科學知識越多,對新的問題正確認識的可能性越大;乙個人對知識規律性的聯絡理解和掌握的越深刻,就越能正確認識客觀事物。

因此,我們要使自己的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就必須端正立場,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

(2)還突出地表現在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正確的思想和理論通過人們的實踐,能夠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要重視正確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 反對「精神萬能論」和「精神無用論」。

①意識對客觀事物反作用的基本含義:在實踐活動中,意識總是指揮著人們使用一種物質的東西去作用於另一種物質的東西,從而引起物質具體形態的變化。

②對自然界反作用的積極表現和消極表現。意識對自然界的反作用,人類世代都在發揮著、並不斷積累下來。其中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

正確的意識在人們改造自然界中起著積極作用。錯誤的意識在人們改造自然界中起著消極作用。

③意識對社會發展的有利作用和阻礙作用。

人們改造社會的活動曾長期處於盲目狀態中,但意識的指導作用仍然是存在的,改造社會就是改變人與人的社會關係。但由於人們基於不同的利益關係有著不同的思想,因而社會關係的改變就表現為不同意識的衝突。在階級社會中,不同的階級都以各自的思想意識指導自己的行動,並試圖來影響社會的發展。

進步階級的意識有利於社會購發展,反動階級的意識則阻礙社會的發展。

不同的意識對客觀事物起著不同的反作用,總之,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

(3)自覺地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

①要重視和調動人的精神能量。

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採集者退散

當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我們要正確處理競爭和協作、自主和監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共富、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關係,反對見利忘義、唯利是圖;形成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個人合法利益的社會主義的義利觀,形成健康有序的經濟和社會生活規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越發達,越需要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③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青年學生應該自覺地參加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抵禦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既是中國公民的權利,也是不可推卸的義務:我們應按照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要求來規範自己的言行,以利於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

5.對「決定作用」和「能動作用」關係的正確理解

(1)物質對意識的決定作用和意識對物質的能動作用是兩種不同性質的作用,兩者不能等量齊觀。採集者退散

(2)意識對物質的能動作用具有辨證的性質。

(3)物質的決定作用和意識的能動作用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承認前者必須同時承認後者,反之亦然。

6.對「物質和意識的辨證關係」與「物質和意識關係」的聯絡和區別的理解

前者是馬克思主義對後者問題的正確回答。後者是哲學的基本問題,馬克思主義代表的是一種觀點和回答,而且是正確的回答。此外還有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回答。

3樓:

答案靠後應該是沒有人贊同投票的了。

先回答問題: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的罪惡,說明自己的內心有「罪惡」這個概念,但不一定表示自己「內心有問題」;同樣的道理,看到了別人的缺點,並不表示自己有一樣的缺點,比如說,我的同學有不講衛生的習慣,而我講衛生到幾乎些潔癖,這並不是說明你有一樣的缺點。

繼續——另外角度看

請你現在想象一樣東西,與你同性別的人的身上你最不能忍受的缺點——OK——其實,TA身上的這個缺點也是你身上所投射出來的,只是,在你身上並沒有那麼強烈而已,被你的「潛意識」所隱藏。

我們所看到的世界並不是真實的,而是我們所「看」到的世界而已,是你自己內心的世界——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也就是說,我覺得世界不是客觀存在的,而是主觀意識所反映的。

你的內心覺得這個世界美好,那麼這個世界一定很美好,你覺得這個世界很糟糕,那麼,他離2012也就不遠了。

4樓:koala

看到了別人的缺點就是自己也有一樣的缺點?

其實這就話你應該換個說法,不是看到了別人的缺點,而是「看到別人的某種行為,你心裡認為這是不對的,這是乙個缺點「,此時才能說自己可能有這樣的缺點。他人的外在行為折射在你心裡,你的想法對他的行為做了乙個定義,這個定義就是你認為的好或者壞,完全是你的想法。所以說如果你覺著別人的行為是不對的,那麼就表示你不認可這種行為,但你不一定有這方面的錯誤(你觀念中的錯誤)。

但是如果這個錯誤的觀念是突然產生的,那麼就要好好考慮考慮自己以前是否存在相似的行為而沒有察覺到。

5樓:弋心

單純與智慧型是有區別的,單純是對罪惡的無知;智慧型是明智的選擇美好向上的一面。這個故事很好的說明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才是幸福圓滿的根源。

6樓:品牌節度使

善惡無關,隨緣應對而已。

當年世尊示相人間,遭遇到多少惡僧和外道攻擊,你能說是因為世尊內心惡太多所碰到的嗎?

六祖當年碰到多少惡緣啊,五祖傳法之前,舂公尺舂了幾年,一直被人看不起,五祖傳法之後,一路幾百人追殺,和獵人在山林間躲藏了十六年之久,六祖所碰到的惡比我們常人要多少多少倍,那可是冒著生命危險的。

所以我覺得碰到善惡並不是關鍵,關鍵是如何運用智慧型去化解。

7樓:

人透過物質的感官看世界,人也可以透過自己的心靈去看世界。

人是有身體和靈魂兩部分的。

有的人透過心靈對自然對話,我看山,山看我之類的。若人能透過萬物的美好,看到其背後的創造者就是有福的。看到山,我不與山對話,我說,主啊,感謝你把山造的何其秀美。

人看來看去,不能看到自己的有限,不能看到自己是被造的,心靈的眼睛就還是灰暗的。

這世界不是人內心的對映,它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它的存在是有意義的,而不是毫無意義的自然而然存在。需要我多用心靈的眼鏡去感悟。這道理是顯而易見的

8樓:花生豆

一方面,罪惡、缺點都是不確定的,取決於看待的角度和背景。

另一方面,判斷罪惡和缺點,依據的是相關的準則,跟自己內心有沒有罪惡、有沒有對應的缺點,沒有必然關係。

9樓:LeeCabala

宗教理論大多比較片面比較狹義。當然並不是貶義的片面和狹義。

佛學中說,有緣即是佛。佛曰,相由心生。相,可以理解成相貌表相,也可以理解為看到的。

其實簡單的來說,就是狹義的理論,對於不同的人看到的也就不同。所以,佛印認為看到的是佛,蘇軾認為看到的屎。反過來說,蘇小妹認為佛印看到的是佛,蘇軾只是看到的是屎。

這只是個人的理解不同罷了。

對於這個故事,你可以理解為你看到的別人,也就是別人看到的你。你也可以理解為什麼都不是。這也反過來符合了佛學中的皆空。

在佛學中,很多都是矛盾的,是模稜兩可的。你可以一聽到覺得它有道理,但細細一想卻覺得什麼也沒說,可是你再回味的時候卻能發現內涵天地。說有就有,說無也無。

說有未必有,說無未必無。但是,往往就是矛盾中才會有深意。

個人認為,所有宗教都只是乙個引導。發現真理發現感悟,往往還是源自於自身上。然而,這又反過來對應了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

所以,佛學也好,道家理論也罷。這些宗教最神奇的地方就在於,給你的感覺像是包容萬物,無論怎麼繞,都會回到它的範疇裡。

蘇東坡與佛印關於牛糞的故事是否真實?為何當時蘇東坡要如此形容佛印?

吳柏信 這個故事原出處為明代徐長孺所著 東坡禪喜集 佛印問答第九 中的最後一節 馬上談 原文與後人衍生出來的版本有很大區別。原文為 蘇東坡與佛印出城遊行。佛印謂坡曰 爾在馬上十分好,一似一尊佛也。坡答曰 爾穿一領玉袈裟,在馬上好似一堆太牛屎也。印雲 我口出佛,爾口出屎。隨從人呵呵大笑。由此可見原文兩...

佛印是高僧,為何還跟蘇東坡一起吃魚呢?

赤月 隱忍而異的如果能教化乙個人 比如在乙個有酒文化的地方你直接說不能喝酒 人家不僅不買賬還覺得你有問題 所以教化人不是死板的 普波居士 哎呀,好好的禪的故事,怎麼歪曲成這樣了?是蘇東坡開始請佛印吃 半魯 佛印不知道吃的是什麼,就來了。到了才知道半魯是魚,被開了乙個玩笑。之後佛印也請蘇東坡吃半魯,蘇...

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是否將蘇軾在黃州時的生活美化?

硯山 如果題主在意的是老蘇在黃州的客觀生存條件的話 是的。你可以這樣認為。但這裡要說的一點,林不是為了 要美化 才去給黃州那段生活添一筆明亮,把蘇寫得 超然閒適 的。而是因為,包括林在內的無數文人們,對於蘇的欣賞角度就是這樣的。比起 眉山 黃樓 黃州這段時期從蘇的各項 研究成果 上所展現出的人格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