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是否將蘇軾在黃州時的生活美化?

時間 2021-06-01 04:18:05

1樓:硯山

如果題主在意的是老蘇在黃州的客觀生存條件的話——是的。你可以這樣認為。

但這裡要說的一點,林不是為了「要美化」 才去給黃州那段生活添一筆明亮,把蘇寫得「超然閒適」的。

而是因為,包括林在內的無數文人們,對於蘇的欣賞角度就是這樣的。

比起「眉山」、「黃樓」,黃州這段時期從蘇的各項「研究成果」上所展現出的人格質感,是完全戳中文人們的「審美點」的。林寫道的是:

蘇東坡現在過的是神仙般的生活。黃州也許是瞅隘骯髒的小鎮,但是無限的閒暇、美好的風景、詩人敏感的想象、對月夜的傾心、對美酒的迷戀——這些合而為一,便強而有力,是以使詩人的日子美滿舒服了。

你看他雖然是用記錄評述的第三方語氣寫的,但主觀上完全是同蘇共視角的,這句話更像是老蘇自己的口吻「老子現在過的是神仙般的生活啊!」。他欣賞的是蘇的這種心境情趣,落筆時代入的也是這種心境情趣。

所以講「美化」這個說法吧……成立,但又的確不是內味兒。我看中的就是你這點的好,那我就這個方面把你表現出來,就這麼簡單。而客觀環境,一是作為了襯托,二是進行了「弱化」。

另外乙個比較有意思的角度,也可以隨便看看(如果覺得好玩的話),是參照木心的語境——

理想主義,是表示耐性較好的意思。然而深夜裡,我聽到過的絕叫,都是從理想主義者的床頭傳來的,明月在天,大江東去,一聲聲的絕叫,聽慣了就不太悽慘。

陽台晚眺,兩個青年遠遠走來,步姿各樣而都顯得非常快樂,波多黎各,好像是,是波多黎各人,那腿那手臂的韻律純粹是快樂,快樂的脖子快樂的腰,走過陽台底下,仰面唿哨道聲晚安,醜陋嫵媚之極,怎會這樣快樂,怎會這樣快樂的呢?克爾凱郭爾看了又得舉槍自殺一次。

2樓:sunrain

不算美化吧,差不多所有的歷史學家都認為蘇東坡一生中最精彩的階段就是黃州期間。二賦一詞,流芳千古,東坡的稱號也是在黃州而得。

3樓:不留名

書中主要突出蘇軾的樂觀闊達,團練副使是個打醬油的官職,蘇軾總能自娛自樂,時不時發出時不與我的哀嘆。不過,他後來貶惠州、海南島的時候也差不多這樣

如何評價林語堂的《蘇東坡傳》?

楓小凌 蘇軾的一生,是幸也是不幸。幸的是他出眾的才華,相互扶持的家人和朋友,達觀的生活態度和對百姓的大愛。不幸的是他個性並不適合官場,幾度沉浮,命運就是不肯放過他。但人生不就是這樣嗎?經歷挫折和痛苦,才懂得平靜生活的可貴。林語堂先生很崇拜蘇軾,所以每次描述到他的 政敵 就失去了客觀,尤其是對王安石變...

蘇軾是如何走向蘇東坡的??

拿著菜刀砍電線 1,東坡是黃州的乙個地名,當年蘇軾在東坡耕地補貼家用。2,為啥蘇軾好好大官不當要來東坡耕地呢,因為他這個人遇見錯的事情,錯的風氣就一定要指出,而且是當著皇上的面指出,所以被小人搞了,差點死掉,經過全國從上到下,從百姓的大官 王安石 們的奮力營救,沒死,被發配到黃州,這裡也就說明了蘇軾...

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對王安石的評價是不是太主觀了?

有丶東西 作為乙個改革者,王安石最初的宗旨的確是好的。為了使多年積貧積弱的大宋王朝的國庫充盈,就這一點看,王安石的變法的確實現了國庫充盈,但是逃不過的是 與民爭利 宗旨是好的,但是在貫徹的過程中卻走了形。改革過於急於求成,缺乏對百姓的人文關懷。王安石的改革思維是超前的,但他沒有具體分析當時的歷史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