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拍攝為什麼不是按著劇情發展的順序拍的呢?

時間 2021-05-10 10:48:36

1樓:掉線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現在講一對紐約北京異國戀的愛情片。

如果你根據劇情發展順序拍:紐約北京紐約北京紐約北京紐約北京紐約北京紐約北京紐約北京

如果你根據場景順序拍:紐約紐約紐約紐約紐約紐約紐約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你看看光機票就能省多少張。

2樓:杜小文

因為拍攝計畫需要首先考慮的因素不是劇情先後,比它更重要的有:天氣、場租及轉場成本、群戲的演員排程成本、不同演員的檔期、天氣、室外戲與劇情氣候的需要、夜戲的趕工以及多個攝製組輪流開工的排期。

所以為什麼不考慮按照劇情先後順序拍呢?因為不按照劇情先後順序拍根本不會對影片有任何影響,但一定要按著劇情先後順序拍會造成成本的增加、所有工作人員工作時間的大量延長,完全沒有任何必要的事。

好比劇情是男主在機場看飛機飛過,然後走回家,在家裡呆坐,然後再去機場看飛機飛過,然後再走回家呆坐,如此反覆5次。機場距離家中場景的攝影棚200公里,那麼原本2天可以拍完的戲,這麼按照劇情往返去拍,至少的得拍5天,而且對影片無任何實質性質量提公升和幫助。

3樓:Hayden He

能按照劇情發展拍當然好啊,但是不現實啊,拍攝都是最大化節約成本,一般都是乙個場景乙個場景的拍。

當然這也要看不同的劇吧,像場景比較單一,侷限的其實也可以大致按照劇情發展順序拍。場景多的我不可能這裡拍乙個鏡頭幾百號工作人員又去下乙個景拍又回來吧。

4樓:

順場拍的情況也有。

一種是藝術電影,導演的工作習慣,或者他就認為順場拍主創們狀態最好,我就這麼幹了,任性。比如像達內兄弟。

一種是商業電影開機了劇本還沒弄完呢,不順著拍沒法幹,老港片不少這麼掄的。但未必就一定是糙活兒啊,你像陳可辛導演的《投名狀》,好東西。當然他們條件好是一方面,也確實有這個本事。

5樓:Andyer

有演員檔期、現場人工布景場地成本等因素

比如乙個演員只有兩個月的檔期,但是這部劇的拍攝時長大約是四個月,導演為了控制各個演員的檔期,只有把這個演員所有的鏡頭在兩個月內拍完。

還有是人工,有些場景需要大量的人力,比如戰爭戲,把一部戲的戰爭戲擠在幾天內拍完,群演的成本能降低,畢竟叫來這麼多人並且安排好沒這麼簡單。布景、場地也是同樣的道理,因為很多情況下一套布景用完就拆,有些租來的場地也不會租太久。

6樓:張小北

經常見到的乙個問題……不過反正閒著也是閒著……

先說結論:影視劇不按劇情順序拍攝,而是按照場景拍攝,術語叫「順景」,就是把乙個場景裡的所有內容都整理好,然後把不同場次一次性拍攝完。劇組到下乙個場景叫「轉場」,再把下乙個場景裡的所有內容都一次性拍完。

這麼幹的主要原因,是為了提高效率,其實也就是為了省錢。

高大上一點的說法就是,工業化流程生產能夠有效降低單位時間成本。

然後再用電影的拍攝流程簡單解釋一下,為什麼要順場順景拍攝。(電視劇集流程差不多可以參考)

因為乙個稍微上點規模的劇組就有好幾百人,他們每天的成本都是乙個相當可觀的數字。所以單位時間內的生產成本就很重要了。如果能夠提高生產效率,那麼總成本就可以降下來。

而將乙個場景內的所有內容一次性拍攝完,就是降低成本的最有效方式。

舉例說明,劇組大隊每天出發到拍攝現場,燈光攝影服化道等部門都要把自己的東西卸車,再按照今天內容需求進行布置,最起碼要用乙個小時才能完成卸車和前期準備工作。然後拍攝完以後,還要至少乙個小時重新裝車。國內劇組以前拍攝時會有「班」這個單位,基本上就是 12-14 個小時算一班,作為計費單位。

加班就要加錢。

顯然,如果能夠減少這個準備時間,在固定時間內就能提高有效拍攝時間,就能提高每一班的生產效率。比如一天可以拍 25-30 個鏡頭,如果你能一天拍 40 個鏡頭,那總拍攝時間就能減少好幾天。每天都是錢。

為什麼順景順場能省時間呢?因為很多重複勞動就不用來回折騰了。比如一些大燈和笨重器材就可以留在拍攝現場,減少準備時間。

同時各部門對場地也更熟悉,能夠更快地進入拍攝狀態。特別是在棚內拍攝時,因為場地封閉,基本上就和上班差不多了。

因為劇情需要,有乙個場景在劇情的不同時間都出現了相關的不同劇情,那麼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這個場地內的劇情一次性全部拍完。這樣就不用重複進景,重複置景,重複布光等等。而且無論是外景的場地租賃,還是內景的棚內搭建,一次性使用也有利於製片部門統籌和洽談,不然你拉風箱似的來來回回,外景就得反覆洽談租賃,萬一有個閃失全劇組就得幹等著;內景就得閒置等待,但每一天都要花錢保留這個場地。

這種順景跳場拍攝肯定會在劇情上有跳躍,所以對各部門都有嚴格要求,否則就會產生「穿幫」鏡頭。而對於演員來說,這就是演員職業性和專業性的要求,他們要能夠在單獨的、不連貫的每一場戲裡都精確地把握角色情緒和人物關係,並準確呈現。

當然,這是最理想的情況。現實中一般因為明星演員的檔期問題,因為場地協調問題,因為天氣問題,因為各種意外突發事件,乙個劇組很難做到完全按照場地逐一拍攝。不過大體上都是按照這個原則在組織生產。

當然,電影史上肯定也有按照劇情發展順序進行拍攝的電影。比如最偉大的潛艇電影(都沒有之一)《從海底出擊》 Das Boot。

從海底出擊 Das Boot (1981)

本片導演 沃爾夫岡·彼德森 ,他在拍攝時就是按照電影劇情順序進行拍攝的,因為他需要讓演員的鬍子按照自然順序生長。同時因為這部電影基本都發生在一艘潛艇內,也有條件做到按劇情順序拍攝。

我也知道有個別導演在剛開始拍電影時,真的是按照電影鏡頭順序乙個乙個拍的……比如兩人說話的正反打鏡頭,一般拍攝都是全中近特各來一遍,後期剪輯時再處理鏡頭順序。但有個別導演畫好分鏡後,是按照未來電影的剪輯順序乙個乙個拍的……最後燈光和攝影都崩潰了……

(倒不是怕折騰,難度主要在於很難保持光線連續性。)

以前也回答過類似問題,供參考:

拍電視劇集或者電影的時候是怎麼安排場景順序和各場戲的順序的?

為什麼越來越反感古裝影視劇?

我討厭一水的白色紗裙,帶簪披髮,演員臉上千溝萬壑,處處硬傷,各種女團男團臉。每部劇,都是一樣的服飾一樣的造型一樣的妝發,難看,分不清。以前的古裝劇用人物性格匹配外在形象,由內至外 現在的古裝劇,用批發市場的廉價破爛達到 整部劇風格的統一 油膩的台詞,僵硬的表演,爛俗的套路,他們盡力表演,我尷尬摳腳。...

為什麼古裝影視劇導演不用正確形制的漢服?

陳俞 大多是架空,又一些奇奇葩葩的劇情,選形制和統一真的很少能做到,不符合劇情或者背景或者人物啥的就很醜,還有可能因為丟太久了,希望更多好的古裝劇 萬年曆APP 因為電視是一種藝術形式,它裡面的所有東西,台詞 布景,包括服裝等,都是為這一種藝術形式服務的,所以沒必要完全按照形制。歷史正劇科普作用強一...

為什麼諸多影視劇排名《雍正王朝》不如《康熙王朝》?

雍正王朝前二十集和後二十集割裂感嚴重。登基後的雍正應該就是現在觀眾最不喜歡最不願意看到的大男主,例如清平樂的宋仁宗。打著光輝偉岸的旗號,好人卡buff加成,卻窩窩囊囊不成事,動不動兩三集沒戲份 被李衛田文鏡占去了 登基前急急躁躁,登基後一樣急急躁躁,智商下線毫無反擊之力,被逼到絕路才輸出靠眼淚。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