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金 遼被漢化後就迅速衰落?

時間 2021-05-30 00:37:18

1樓:吳越興

游牧民族漢化=農耕化,農耕化之後其游牧漁獵屬性越來越弱,北方興起新的游牧漁獵民族填補缺失的生態位,它們受兩邊夾擊,不衰落才怪。

2樓:教研組長老陳

謝不邀,我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因為遼、金被漢化與遼金「迅速衰落」沒有因果關係,只存在時間上的先後關係。我誠懇地建議盡量不要提出這種帶有誘導性的問題,預設前提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

3樓:曾楊清評論

遼國和金國的漢化,正好是兩個極端。乙個是極度成功的範本,乙個是極度失敗的範本。下面來分析他們漢化程度的不同。

第一,遼國在漢文化上漢化很深。統治階級具有高深的漢文化修養。

乙個重要的證據,就是蘇東坡的詩詞只要一寫出來,用不了多久,就會在遼國的上京傳唱。

遼國上層貴族都已會寫詩詞為榮。甚至出使北宋的遼國使臣,會和北宋的文官比試詩詞,很多時候雙方的水平不相上下。

第二,遼國在服飾,飲食等生活方面漢化很深。和電視上表演的不同,遼中國人,特別是上層貴族,不喜歡穿契丹特色明顯的服飾,反而以穿漢服為榮。在飲食生活方面也是這樣。

第三,遼中國人在政治制度上漢化有限。遼中國人實行的是非常有特色的多民族自治政策。比如對燕雲十六州,使用的是漢人的政策。保持漢人獨有的文化。

在草原上,注意保持其他游牧民族自身的文化和利益,在面對契丹本族的時候,注意儲存本民族特點,比如禁止契丹貴族擁有漢地的食邑,這些政策,很大程度保證了契丹游牧民族的本色,保持了戰鬥力。

正是這些有區別的漢化,使得遼國獲得了強大的生命力,同時也保持了游牧民族的戰鬥力。

第一,金國在民族特色上全面漢化。金國貴族占領中原後,立刻就漢化成了地主,這樣做帶來的壞處,是立刻失去了游牧民族的勇武和彪悍。在生活上變得極為腐化墮落,很快喪失了戰鬥力。

第二,金國在制度上全面漢化。這帶來的後果,就是推諉扯皮,黨爭內耗等漢人的優良傳統,全都一絲不落的被金中國人完美複製,極大的削弱了金國的戰鬥力。

第三,在文化上全面漢化。金國皇帝極其貴族酷愛漢族字畫,通宵達旦宴飲遊樂。沒有學到漢文化精華,糟粕全學去了。

所以,金國由於漢化過深,而且沒有對漢文化加以區別,精華糟粕一把抓,最後迅速腐化。

4樓:

元代統治者被漢化程度極其有限,為什麼元代也是迅速衰落;清代統治者漢化程度極深,後來甚至皇族連滿文滿語都差強人意而漢族文人那套修養卻學得造詣精深,為什麼清代反倒國祚綿長,再上溯幾百年,五胡亂華那幾個小朝廷漢化程度參差不齊,但國運也都不長,南朝幾個小朝廷即使有衣冠南渡的底子,也同樣短命。

所以,漢化與王朝壽命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題目所謂「被漢化後就迅速衰落」似乎本身太武斷。

5樓:李瀘

厄,遼,金衰敗和他們被漢化沒啥太大的關係吧。

遼,金的崛起,發展,衰敗直至滅亡的過程和原因和歷史上其他曾經雄起過的國家都差不多,就不要特地把原因歸結到漢化身上了。

有沒有漢化,那些草原貴族們都會墮落,腐化,在末日之際只知享受,不知戰鬥。

為什麼遼金 西夏文本消失了?

二十幾 西夏文消失這種說法不夠嚴謹,西夏文在甘肅寧夏還有華北等身份的考古中仍然是有發掘,多以碑文等形式出現,只是現存資料太少,缺乏系統解讀的方法,加之西夏文形制複雜,所以導致其十分難以解讀 西夏文本在創立之初,在國內是有一定使用及影響力的,這主要是得益於佛教在西夏的興盛,但是在後期不斷的戰亂中,國內...

金滅遼和北宋為什麼不滅西夏?

威尼斯大提督 夏民風彪悍,環境惡劣還窮鄉僻壤,打進去不僅撈不著好處還要賠本,除了是塊地都要的蒙古人誰會費勁去打這種地方。相比之下南方的大慫軟蛋國錢又多人又慫,你敢搶對面就敢送,你敢打對面就敢降,何樂而不為呢?最後金滅遼有很大的原因是世仇。 簡單囉嗦幾句 金滅遼,是為了推翻契丹貴族對生女真部落的壓迫,...

為什麼北魏漢化改革失敗,而清朝漢化後卻能入主中原二百年之久?

很簡單北魏被軍隊拋棄了,清朝牢牢掌握軍隊。北魏效法魏晉門閥士族變成中原王朝,可是北魏的六鎮軍隊也想過好日子,也想出人頭地,但是北魏改革這些軍隊徹底成為洛陽貴族的棄子。六鎮兵變直接導致北魏衰亡。清朝這種二元制征服模式,既讓漢族文人臣服又讓滿人蒙古人忠心耿耿,三藩之變後軍隊譁變較少。慈禧庚子年間拋棄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