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北魏漢化改革失敗,而清朝漢化後卻能入主中原二百年之久?

時間 2021-05-06 04:31:21

1樓:

很簡單北魏被軍隊拋棄了,清朝牢牢掌握軍隊。

北魏效法魏晉門閥士族變成中原王朝,可是北魏的六鎮軍隊也想過好日子,也想出人頭地,但是北魏改革這些軍隊徹底成為洛陽貴族的棄子。六鎮兵變直接導致北魏衰亡。

清朝這種二元制征服模式,既讓漢族文人臣服又讓滿人蒙古人忠心耿耿,三藩之變後軍隊譁變較少。慈禧庚子年間拋棄北京,日俄時期拋棄東北,徹底失去滿洲人的擁戴。

2樓:許有或

為什麼北魏漢化改革失敗,而清朝漢化後卻能入主中原二百年之久? - 江北陸遜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61076966/answer/1600258671答主刻意標黑的內容看傻了。。。。

拓跋先代歷史能不能看看,看看田餘慶拓跋史探,看看張金龍北魏政治史一八旗等於六鎮。。。。知不知道北魏兵制民族色彩即使魏末都鮮明存在?知道不知道六鎮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如果不懂,我覺得可以看看學學,不要出來放厥詞。。。

3樓:「已登出」

清朝能統治這麼久的根本原因是用科舉拉攏了漢族地主階級,而元朝沒有。蒙古帝國出於對武力的自信對於漢族地主階級毫無優待,整個元朝九十年就開了三次科舉,總共錄取了幾十人而已,所以就被趕回去放羊了,而我們再看宋朝,一次恩科就能錄取三百餘人,所以很多人對趙宋死心塌地。

清朝很可能有漢奸高人指點,毀滅漢文化和漢衣冠,但卻保留了四書五經科舉取士,這是建奴喜歡漢文化嗎?顯然不是,是他們看到了強大如蒙古帝國也被南宋抵抗達半個世紀之久,還只堅持了九十年就被趕回草原,就滿族那麼幾十萬人,只要敢像蒙古人那樣,隨時會被趕回去

4樓:外面的世界那些事

因為孝文帝的漢化改革太激進,要求鮮卑族必須很快就漢化,引起了很多中下層鮮卑人的強烈不滿,甚至導致武裝起義,使北魏最終走向滅亡。而滿清的漢化是逐漸的,不那麼激進,過程非常漫長。而且清朝統治者長期強調國語騎射,可以說還部分阻礙了滿族的漢化過程。

所以說清朝的統治持續了兩百多年。

5樓:中原憲兵大契丹

什麼叫漢化?

在保護漢族地主的基礎上。

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硬的外觀上的,那就是穿寬袍大袖,頭髮留到屁股那裡。

軟體方面,是首先給會說漢語,其次是知道中國歷史,同意中國歷史邏輯。比如諡號,年號,大一統思想,忠臣義士。認同儒家學說。

北魏的漢化是全變,這造成乙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六鎮起義。這個事元朝也發生過,就是南坡之變。

清朝吸取了教訓,選擇了最精華的那部分充當核心,而不是一味照抄。這樣就改掉了很多問題,比如服飾上,清朝的服飾,很適合騎馬打仗。清朝皇帝的龍袍比冕服要更加簡潔。

組織機構上也進行了創新。對於少數民族的管理正式且嚴格。

6樓:

補充一點,北魏雖然亡了,但他的制度並沒有說完全失敗了。他的很多制度深深地影響了之後的隋和唐,留下了豐厚的遺產。他的很多文化也被後世繼承和發展。

再加上北魏曾入主中原,統一整個北方,故而被後世認為是正朔朝代。

7樓:泥巴牛

講什麼鬍化漢化的,根本沒抓住重點。

北魏鮮卑的上層漢化的實質是將皇族和主要貴族宗族化,同時承認漢族世家大姓的特權。化民族為宗族,這是所謂同化的實質。其實我根本不認為漢人有什麼同化能力。

明初的那次是強制通婚,跟文化有毛的關係。

同時北方漢人包括其他族群的底層也都鮮卑化(不如說軍事組織化)了,代表是六鎮府兵。北魏踏踏實實的搞了農村的編戶齊民,軍民一體。這是帝國重建的起點。

也是中國得以結束300年混亂,重新統一的開始。

鮮卑人在進入中原之初,一直自稱忠於晉室,吸收漢人官吏,編別曆法,全面學習甚至是硬搬漢朝的典章制度,從來也不搞民族歧視這種lowB玩藝。這也是少數民族立身的正確態度。羌氏兩族類似。

而匈奴羯兩族最後整體上被漢人滅族了。皇族全被屠滅。

清堅持儲存」滿俗」更多的是要建乙個命運共同體來做為皇權的後盾。所謂八旗即是國體。有了這乙個隔絕於社會甚至漢族官僚體系的集體(不能務農經商,也不允許做縣一級親民官吏,通過滿俗和選秀之類的方法來保持認同),皇帝就有了完全效忠於皇帝個人的團體。

所以清朝皇帝才顯得比明朝皇帝有實權,能夠壓制官僚和地方勢力。

至於清朝國祚綿長,除了高超的管理藝術,時刻牢記基本盤(華北+二線城市)以及控制草原之後建立了多元體制,還依賴於後期帝國主義加持。

8樓:籽子茄紫

清應該避開了之前王朝的所有問題

其中有制度方面的

還有天時美洲作物傳入

9樓:劉項元來不讀書

拋開一家一姓之天下這種單個政權的存亡斷續問題不說,我並不覺得北魏漢化失敗了,我倒覺得他相當成功。

是,我們都看見了六鎮,也都看到當時就有人說出隱患,但我們同時也應該看到,他改革的成果惠及的不止一朝一代,直到隋唐帝國的建立,也仍然有大量的北魏遺存。這方面的內容參見《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即可,陳寅恪先生說的再明白不過了。

至於單個政權的存續長短,比如北魏改革之後存續多少年,滿清又存續多少年這種問題,老實說,具有相當大的歷史偶然性。換句話說,某一具體王朝的存續長短並不是歷史必然的,就好像光武中興給大漢再續二百年,其實也可能大漢亡就亡了,再出個新朝廷,事實上本來就有新朝廷。再比如秦帝國統一之後二世或者三世而亡,這也未必就主要是秦朝制度真的錯了很多,我們常說漢承秦制,漢朝怎麼延續的?

總之說了這麼多有的沒的,其實是想說,漢化改革與否,漢化改革成功與否,漢化改革的不同措施,對於整個華夏國家,對於整個文明而言,有相當重要的意義。但是,他的失敗與否如果只看一家一姓天下的存亡,並以此得出改革失敗與否的結論,無疑是不夠全面客觀的。一國的存亡斷續有著太多的因素影響了,也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了。

跟漢化改革有關,但未必起決定作用。

10樓:老孟

南北朝的前乙個統一王朝,西晉,內亂而亡。

南北朝的後乙個統一王朝,隋朝,二世而亡。

我覺得那時中原王朝還在制度的探索期,轉型期。經濟發展,形式變化,無論是漢人還是鮮卑人等少數民族,都沒弄明白該怎麼統治中原的大統一王朝。

而清朝的時候,制度比較成熟了,拿過來改改就能用。

11樓:tom

太和改革並沒有失敗,相反,比滿清成功多了。效果太好了。

高歡,自認為漢人渤海高家,楊忠自認為漢人弘農楊家楊修他們家,李虎自認為漢人隴西李家李廣他們家。。。這一切都是滿清漢化所沒有達到的。後來的與文化及、尉遲敬德、元稹之類,沒有人認為他們不是漢人!

不要拿統治者利益作為衡量標準。

而且滿清徹底漢化也是中後期的事,前期八旗子弟跑馬圈地不要太開心,晚期才提籠架鳥唱國粹,那時,離清朝滅亡也不遠了,未必趕得上北魏光景。

12樓:光光

"為什麼北魏漢化改革卻失敗,而清朝漢化後卻能入主中原二百年之久?"

強烈反對清朝漢化的說法,清朝統治者常認為「漢俗」「漢服」是導致金朝衰亡的原因,「漢化」在帝王眼中可是忘本。

金世宗他政茲不論,獨嘉其不忘故風、禁習漢俗,拳拳以法祖宗、戒子孫為棘。蓋自古帝王,未有不以敬念先業而興,亦未有不以忘本即慆滛而亡者。自北魏始有易服之說,至遼金元諸君浮慕好名,一再世輒改衣冠,盡失其淳樸素風。

之未久,國勢浸弱,洊及論胥,蓋變本忘先,而隱患其中。覆轍具在,甚可畏也。

昔金熙宗循漢俗,服漢衣冠,盡忘本國言語,太祖、太宗之業遂衰。夫弓矢我之長技,今不親騎射,惟耽宴樂,則武備浸弛。朕每出獵,冀不忘騎射,勤練士卒。

諸王貝勒務轉相告誡,使後世無變祖宗之制。

13樓:夢羽靈泉

清朝有人穿越學過毛概

額,這個當然是玩笑的說法

清朝漢化的策略是「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留頭不留發,南明小朝廷肅清,直到康熙在民間傳播私訪故事的時候,全國版圖已經就剩下個鄭經了

而北魏當時是什麼情況?晉宋時期生產力本來就底下,北佔中原後版圖尚不統一,北魏軍事力量也沒有絕對優勢,也就是說還沒有打掃乾淨屋子,就漢化了

所以本質上它們是成是敗,僅僅是因為它們軍事統一本身是成是敗,成了再漢化不遲,失敗了漢化也沒用

14樓:教研組長老陳

第一,北魏漢化改革沒失敗,挺成功的,至少表面上要達到的目標都到達了,只不過北魏沒有成功統一中國而已,更何況漢化和成功統一中國沒有必然聯絡,也沒有因果關係,同樣清朝並沒有漢化,而是「採漢之文化增益滿洲之文化」,本質上仍然是滿洲風格。

15樓:

區別就是入關的程度不同。北魏的漢化是自上而下的,對於中下層鮮卑人來說,沒成功漢化的事實就是留在六鎮守邊的那波,進洛陽的鮮卑漢化得媽都不認識了。下層丘八本身根本沒有漢化的意願和動力,漢化是統治階層的漢化,導致的結果就是下層鮮卑人被邊緣化,引起六鎮之亂。

清的漢化是自下而上的漢化,清朝統治階級反而一直對漢化持警惕態度,皇帝多次強調推廣旗人用滿語滿文,然並卵,旗人除了少數留在東北的,大部分都入關生活了,即使旗人分城別居,但是整個日常生活環境已經完全漢化,所以漢化就是必然結果了。

16樓:宇文亮

北魏失敗不是因為漢化改革,而是因為沒能統一中國。清朝成功正是因為統一中國。

清朝的統治手法非常複雜,但基本思路其實很簡單:汲取漢地的財富收買胡地諸族,同時利用胡地諸族的武力進行統治。只要能夠保持平衡,清朝就穩如泰山。如果打破平衡,清朝立刻就會崩潰。

北魏就算明白這個道理,也沒有辦法維持這種平衡。北魏同時面對南北兩方的軍事壓力,收買胡地諸族所需要的財富更多,而能夠汲取的資源更少。北魏必然失敗,與漢化改革無關。

17樓:浪劍行天下

我和題主的觀點相反,北魏皇帝是真心準備全民漢化,清朝可不一樣,清朝是被動漢化,畢竟女真的文化基礎太差勁了,清朝一直就是拒絕全民漢化的,包括設立八旗滿漢禁止通婚,清朝皇帝的後宮一直都是滿人或者八旗漢人,個人感覺滿清所謂的漢化就是為了收復漢奸減少漢人士紳的反抗意識。個人認為滿清一直就是再堅持鬍化漢人,可惜滿人的文化太差勁了連滿人自己都放棄了,所以越是到清朝後期滿人越是漢化嚴重,這是被漢族文化侵蝕的結果,而不是主動所為。北魏相當於要把鮮卑全部滅絕同化成漢人,肯定有鮮卑民族主義者不同意了,所以強大孝文帝活著的時候鮮卑大貴族不敢反抗,等孝文帝一死,鮮卑主義者肯定要出來搞事,不過鮮卑漢化以後,也有很多鮮卑人支援漢化所以鮮卑開始了內戰,這就是北周和北齊了。

最後還是漢文化厲害,北周最後消滅了鮮卑主義的北齊,比較搞笑一點就是北周統治者可是真正的鮮卑人,北齊是鮮卑化漢人。。。無語了。

為什麼清朝戊戌變法最終失敗而日本明治維新最終成功?

Alex Julius 明治維新的成功依賴於日本人口較少 識字率和城市化程度很高,社會分工 產業結構固化程度較低,文化是蓄意革新的,這種成功不僅是很難複製的,還可以說是一種必然。簡單地說,乙個沒電腦的人花很少的錢就能買一台效能很好的最新電腦,但是擁有一台十年前的老電腦的人通過更新硬體來提公升效能,不...

為什麼大多男生都討厭清朝,而較多女生對清朝充滿好感?

伐木丁丁 那是清朝電視劇集多給人的錯覺,這幾個是女性論壇豆瓣關於最討厭朝代的貼子 正常討厭清在60 左右,第二討厭的肯定是元,很多人只是討厭不說而已 已登出 女生強答,大多數女生只是喜歡清宮劇,喜歡格格和小主稍微懂一點點點點歷史就不可能對這個清朝這個朝代產生好感,簡直是退化的朝代,我覺得都不是封建社...

為什麼明朝有倭寇而清朝沒有?

已登出 明朝的一部分倭寇都被戚繼光打下海喂了王八,後來倭寇回到了大本營又跑去打北韓,又被明朝打得雞飛狗跳。到了清朝倭寇進行了明治維新,本來一振不瘚的倭寇報著試試看的決心去碰碰大清號稱亞洲第一的鐵甲艦隊,結果一仗下來,賺了個盆滿缽滿,使倭寇成為了亞洲第一強國。回答完畢。 吹角連營七百里 明代後期的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