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承秦制為什麼秦二世而亡,漢卻可延續400年?秦朝滅亡根源是什麼?

時間 2021-05-09 00:31:37

1樓:Arcobaleno

根源就是秦朝統一的太快了,再加上統一過後的快速進行一系列大規模改革。

統一度量衡,大多數人不會有意見。投機倒把的除外但這是極少數。

統一文字會得罪只會六國本國文字的人。而且數量眾多。

統一法律強迫6中國人民重新定義生活標準。

重外輕內,秦朝大規模主力軍分別在南方與北方,北方30萬,南方50萬,其餘分散分布秦朝各地。

公子扶蘇並沒有繼承帝位而自殺。

2樓:歲月如歌

首先,大興土木,修建長城,阿旁宮,百姓苦不堪言。已經沒有了底層基礎。

其次,政治鬥爭。扶蘇和秦二世爭奪皇位。手下人也得互相傾軋。

常年戰爭,民眾苦不堪言,衣不果腹,唯有揭竿而起了。還有秦法太嚴苛。

3樓:執著者

秦國的崩潰並不罕見,秦國遇到了古今中外許多帝國相似的問題,即支援帝國的結構崩塌了,帝國的統治架構是上層貴族(包含贏氏宗親,傳統貴族,軍功貴族);主體平民,這是帝國稅收,兵員的基礎;以及皇帝。在帝國統一中國的後期,非常神奇的出現了軍功貴族和平民同時大幅度墜落,貴族被皇帝清洗,平民負擔沉重的兵役和勞役卻不能和過去一樣獲得戰爭勝利的紅利。這個帝國是皇帝的,貴族和平民只有義務卻無權利,帝國的結構崩塌了(主要是兵役結構),而帝國卻沒有時間去重新建立新的秩序(如羅馬的馬略改革,唐朝的遠征健兒和僱傭兵大規模取代府兵等等)。

4樓:漫步雲間ing

秦是法制國家

漢是神權國家

漢亡,有東漢。宋亡,有南宋。明亡,有南明。秦亡,沒了就沒了。

把孔子當教師職業的祖師爺來紀念是對孔子的誤解,儒家是種政教合一的宗教。

秦王不屑孔子,劉邦是拜孔子的。

5樓:「已登出」

秦新滅六國,各國間國仇家恨和跟秦的仇恨很嚴重,從語言文化習慣道德各方面都存在重大分歧。另外秦的主力在外。而到漢基本上矛盾沒那麼嚴重了。

6樓:張才川

排名靠前的答案都說了各種理由。補充一下,個人認為各個國家剛被滅,復辟勢力不死也是很關鍵的因素。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尤其是楚國這樣的氏族大國。

再說秦朝推進的變革太多太快還沒有產生認同感。(之前可是一直被稱為暴秦的)各個國家之前的民風也和秦國不同,突然換了一套要求還天天幹活吃不飽一不小心就是刑法底層肯定受不了。再說皇帝那邊作死。

大臣出於對皇權的習慣性忠誠竟然和沒有反抗。於是越滑越遠。而漢朝因為已經經歷過統一又休養生息人心思安自然不一樣。

7樓:王懂

乙個是官二代坑爹熊孩子還是做傀儡

乙個是白手起家知道馬上可得天下但馬上不能治天下的吊絲中的流氓吊絲,外加乙個強勢無比霸氣側漏的老婆

明顯不是乙個數量級的

8樓:單土豆

很多方面:1.膨脹過快,現有體制無法控制這麼大的土地人口;2.統治階層有問題;3.民眾尤其是遺留的各國貴族對秦不認同

其實最為根本的原因就是君縣製造成的地方控制力下降,給造反提供了空間。一顆火星落到棉花上。。。。

(PS:漢的刑罰不弱於秦,君只見陳勝吳廣憤起兵,不見其灰頭土臉不保身。。。刑罰不是秦滅亡的因素)

9樓:

最最根本的原因是,皇帝是可以凌駕於律法之上的。所以算是不信,秦國碰到了目無法度的秦二世,而且始皇帝建立了皇帝的絕對權威。

皇室沒有一套廢帝的制度存在。所以只能算是氣數已盡吧。

10樓:

根本原因就是秦統一天下後不注重百姓休養生息,而是橫徵暴斂,大興土木,搞得百姓生靈塗炭,窮困潦倒,再加上寧可錯殺一千,不放過乙個的嚴厲秦法,誰受得了啊。沒了活路,那麼只有起義了!

11樓:張毅

秦朝是乙個激進的改革者,好比商鞅。

漢朝是繼承了這次改革的得益者,好比秦惠文王。

秦始皇若不死(好比秦孝公不死),秦朝(商鞅)還可以繼續下去。

自古改革的第一批人,基本都是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的。

若繼始皇帝之後,有一位好比漢文帝一般的皇帝,秦自不會亡。

12樓:

這跟秦漢不同的指導思想有關,漢雖承秦制,但是和秦朝的法家思想不同,在高祖至景帝時採取無為而治的老黃學說,極大的讓人民休養生息,而武帝時又以儒術為指導思想,以仁治天下,所以才有了兩漢四百載的基業,算是對以上的補充吧。

13樓:魔力奧

秦是非常典型的軍國。「虎豹之秦」統一六國不是制度最優越,而是制度在戰爭狀態下最優越,他是建立了乙個非常強大的組織能力把民力集中起來。統一之後,秦始皇沒有改變軍國體系,只是改變了目標。

從把民力集中起來征服六國變成了把民力集中起來搞各種工程。適應戰爭的體系不一定能適應和平,實際上通常很不適應和平,這就是秦的問題。

戰爭狀態下,秦消耗自己的民力發動戰爭,但戰利品則來自於被征服者。和平狀態下,秦消耗自己的民力各種折騰,而供養包括秦始皇在內的軍國上層的「戰利品」沒有了,同樣來自人民。情況變成戰爭結束了,負擔卻更重了的反差狀態,這就造成民怨鼎沸。

週分崩已久,六國的本國意識已經很強烈,作為亡國者他們對秦本身就仇視,六國王族很容易利用這些新仇舊恨坐等其變。秦始皇之後只要是庸主,秦就危險,何況二世連庸主都不夠格。

再說漢,漢在短暫的戰爭後很聰明的採取了息民政策。文景對匈奴堅定不移裝孫子是漢朝持久的關鍵,休養政策平息民怨用時間沖淡了六國國家意識培養了漢人意識,這個階段沒有出漢武帝是萬幸。漢武帝雖然終於出了,還折騰了很多年,但是昭帝又回到了休養政策。

一張一弛,漢朝始終處於不出格的狀態。

另外,漢朝有個優勢是取代了被六國深恨的秦和又被秦人深恨的項羽,扮演個業界良心七國燈塔的角色,雄踞道德制高點不容易拉仇恨。劉邦雖是楚人卻不強調楚國(與其平民出身有關)對化解周時期諸侯本國影響力也開了個好頭,如果是大楚沙文主義的項羽得了天下恐怕就久不了。

14樓:

始皇帝收繳了天下兵器,但是對六國餘孽很寬容,沒有剷除。漢軍文膽張良,楚霸王項羽都是六國貴族後代,在那個時代,前朝貴族擁有太大的社會資源和號召力,本身就是起兵的好幌子加之身負亡國之恨;陳勝吳廣反後,六國紛紛復國,如果沒有六國王室的大旗,叛軍是聚集不了這麼多人的;再有就是貴族本身也都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強人,作為前朝後裔無法被吸收進體制,滿腹怨恨,本身也有實力,野有遺賢,世必大亂,何況大量遺賢。

漢立國後,韓信為首的一干戰將和前朝降將紛紛被呂后誅殺,有能力造反的已被清除,隨後高皇帝分封諸國,及景帝也經歷了八王之亂,若不是有周亞夫,只怕也是個短命朝代。

高皇帝劉邦建議的漢朝在200年後亡於王莽,東漢其實是另乙個故事了。

儒家人經常說,秦不用儒家二世而亡,難道秦不是列國裡笑到最後的那乙個嗎?

樂正禮義 這兩個不是一回子事,不能這麼機械地比較。別的國家都是被秦國攻滅的,所以別的國家的滅亡不一定代表他們的統治思想有問題 但是秦朝是在局面一片大好時自己突然極速暴斃的,這種情況下幾乎可以肯定法家思想有問題。 西伯利亞 秦二世而亡的時候,圍繞在秦二世胡亥身邊的基本是儒生。李斯 馮去疾 姚賈 頓弱 ...

秦二世而亡的直接原因是什麼?

木水流年 阿房宮賦有寫呀,滅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是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我覺得是最客觀,什麼制度呀,什麼統一太快,什麼貴族都是虛的 閃楚人 國家資源用到了極限,草民之民力也用到了邊際水平,一統之戰一打完,內訌必然大行其道。陳勝吳廣只是個象徵,表明當時的大秦對民力的榨...

為什麼說秦皇漢武而不是秦皇(漢)高祖?

刀削斧劈 秦皇高祖 這樣的沒有見過,秦皇漢祖 在古人詩詞見過一兩次,秦皇漢武 在古人的詩詞裡都很常見。原因肯定不是押韻或者時間近的原因,可能在作者心裡 大風歌 文采還可以。秦皇漢祖篇 漢祖呂氏,食其在傍。秦皇太后,毒亦淫荒。唐 李白 雪讒詩贈友人 秦皇曾虎視,漢祖昔龍顏。唐 張祜 入潼關 秦皇矻矻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