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為什麼會二世而亡,背後有哪些值得深究的問題?

時間 2021-05-30 18:06:30

1樓:欽心

隋朝的立國根基太淺。

隋文帝楊堅啥玩意不是,靠著女兒嫁給了皇帝後濫殺獲得了天下。沒有威信不說,在當時口碑極差。當時北周重量級的元老根本就不服他。隋文帝僅僅有乙個表面上的統一罷了。

曹篡漢、司馬篡魏用了幾代人,而楊堅當了國丈後,匆匆忙忙殺光了宇文皇族,匆匆忙忙篡位,一點基礎都沒有。可以說,楊堅和袁世凱有異曲同工之妙。

2樓:悠然南山見

隋煬帝太急了,欲速則不達。

開科舉,修大運河,徵高句麗等哪個不是彪炳千秋的大事,難道隋煬帝做錯了?

沒有,但太急了。

開科舉很好,但門檻高,意味著人數少,不足以取代過去推薦和門蔭等。畢竟那種制度已經執行幾百年了,而科舉剛出現,各種作弊手段層出不窮,否則也不會唐代還用詩去重臣那薦文了?科舉制度是在宋代徹底取代門閥,在明清完善的。

修大運河,加強對南方控制,用船運將南方漕糧北運,才能撐得起洛陽和長安這樣的大城市。唐代以後,西安開始衰落就是因為關中平原糧食產量下降,從黃河運糧要經過壺口等代價太大,直接放棄在此建都。

高句麗自不必說。唐代厲害,李世民不也沒徹底滅了他,還要等到高宗時。

古代封建社會,農業產出低,百姓生活困苦,剛過幾天舒坦日子。你今年去修河道,明年去打仗,後年迎聖駕。服徭役又不給錢,耽誤農事咋辦,你有興洛倉,可百姓無隔夜糧。

打贏了還好,這茬子事就結束了,結果輸了,接下來再打第二次。光打仗就算了,還要修河道,防突厥等。

朝廷壓根不體恤民力,急功近利,需要慢工出細活的,他偏要一股腦全上,白白便宜了後人。拋開其他的,你對比隋煬帝和唐太宗,其實挺像的。

隋煬帝站得太高,已經看不到百姓生死了,那瀕臨在生死線上的百姓自然不介意換個皇帝。至於關隴集團等,其實沒那麼玄乎,大可以分化瓦解,用幾十年去慢慢消解,拉一派打一派嘛。但當民間疾苦已經世人皆知,振臂一呼,天下影從時,這些利益集團就要選擇新主人了,李淵勢力大就一統天下;勢力弱,北齊北周並立,再差點就南北朝。

3樓:再論秦

隋煬帝太一意孤行了,他一意孤行的理由,我目前認為是自視甚高,自以為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就是自己。其實他頂多是小聰明,無大智慧型。

4樓:Alex

早前科舉沒有那麼重要,得人也不多。隋朝取才依舊是靠恩蔭和舉薦。

楊廣主要的問題還是在於濫用民力,他不僅僅只是修了洛陽和大運河,行宮遍及全國南北。修大工程依舊不會讓隋朝突然滅亡,他還喜歡出行,這可不是什麼微服私訪,而是數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這可都是錢啊,沿途百姓要遭多少罪。但這依舊不會讓隋朝滅亡,他還三次聚並數百萬伐高句麗,死亡無數,隋朝多少家庭因為破家滅門,而且還是山東狼煙四起的時候還在鼓搗三次北伐。

天下已經大亂,他還聚兵北巡長城。但此時隋朝依舊可能有活路....可楊廣跑揚州遙控指揮天下平叛了。

這樣的皇帝我真想不出他不滅亡的理由了。

秦二世而亡的直接原因是什麼?

木水流年 阿房宮賦有寫呀,滅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是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我覺得是最客觀,什麼制度呀,什麼統一太快,什麼貴族都是虛的 閃楚人 國家資源用到了極限,草民之民力也用到了邊際水平,一統之戰一打完,內訌必然大行其道。陳勝吳廣只是個象徵,表明當時的大秦對民力的榨...

漢承秦制為什麼秦二世而亡,漢卻可延續400年?秦朝滅亡根源是什麼?

Arcobaleno 根源就是秦朝統一的太快了,再加上統一過後的快速進行一系列大規模改革。統一度量衡,大多數人不會有意見。投機倒把的除外但這是極少數。統一文字會得罪只會六國本國文字的人。而且數量眾多。統一法律強迫6中國人民重新定義生活標準。重外輕內,秦朝大規模主力軍分別在南方與北方,北方30萬,南方...

儒家人經常說,秦不用儒家二世而亡,難道秦不是列國裡笑到最後的那乙個嗎?

樂正禮義 這兩個不是一回子事,不能這麼機械地比較。別的國家都是被秦國攻滅的,所以別的國家的滅亡不一定代表他們的統治思想有問題 但是秦朝是在局面一片大好時自己突然極速暴斃的,這種情況下幾乎可以肯定法家思想有問題。 西伯利亞 秦二世而亡的時候,圍繞在秦二世胡亥身邊的基本是儒生。李斯 馮去疾 姚賈 頓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