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程式設計會不會成為一項基本的生活技能?

時間 2021-05-12 04:44:42

1樓:silent diehard

本來覺得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確定,但是仔細想了想,關鍵還在於「基本生活技能」的定義是什麼。

我認為,未來的程式編寫能力,可以模擬過去的識字。

在古代識字率是很低的,所以識字可以大大增加乙個人階層躍公升的可能性,到後來,不識字的人就被認為「文盲」了。

在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對人類的改變下,未來可能會程式設計成為乙個人是否受到基本教育的乙個評判標準。但是這算不算「基本生活技能」,就要看你的理解了。

2樓:

我不認為所有人都需要程式設計。

現在能想到的程式都有現成的,花費很少的代價就能得到,更不用說還有無數程式設計師,變著法的製作新程式。

每個人都寫一樣的程式嗎?都不一樣的話,需要多少個創意啊?

3樓:

基本技能即要求大眾普遍都會的技能,這樣的技能都有乙個共同的特點,簡單。能用則足夠,不會追本溯源要求精通掌握。

開車是現在的基本技能吧,但不會要求你會造一輛車,知道裡面所有零件。

英語是現在的基本技能吧,但不會要求你了解淵源歷史,搞清楚內部所有聯絡。

同樣,電腦是現在的基本技能,但程式設計不會是未來的趨勢。

大眾享受的是通過簡單的操作得到複雜給他們帶來的便利。

4樓:伍健源

我相信會是。雖然現在在沒接觸過程式設計的人看來程式設計似乎一樣很厲害的技能,實際非也。隨著計算機的發展,計算機將滲透都生活的每個角落。

而程式設計過程也就是跟計算機下命令的過程。所以。。。。

5樓:

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可以成為,也可以不成為。

我很早就認為,計算機不過是一種工具,就像語言一樣:不會使用工具死不了人,但會讓人死得很慘。

如同@馮東提到的,但又不完全同意:

會使用計算機就像會用一門語言(包括母語)一樣,而非必須會一種外語:不會說話,會很慘很慘,但還死不了人;不會說英文,無所謂:因為有翻譯人員,或者已經有人把你想知道的東西翻譯過來了。

首先,有必要說明一下關於本問題我對「未來」的定義,那就是:「可以數得過來年份的將來某一天」,可以是50年、100年、1k年。

其次,假設0:我在下文提到的所依賴的工具都已經「實現」。

自然語言編譯器 已經實現(假設1)大部分人類不需要從事自然語言的編譯器開發(將自然語言編譯為計算機語言),想做什麼,都用自然語言進行描述就行了。而由那個時代的乙個或一些個「程式設計師」(人或計算機)負責實現並維護自然語言編譯器。

——從這個角度而言,程式設計其實和說話一樣——算是一種生活技能,但實際上等同於說話——是一項基本的生活技能。

因為各中國人民的自然語言不同(假設2:巴別塔還在),而自然語言編譯器支援多語言(假設3),那麼人們還是不需要掌握其他語言,就能控制「計算機」。——如果不支援多語言,則還需要開發一種翻譯機(把多國語言翻譯為自然語言編譯器能懂的統一語言),或者為自然語言編譯器製作語言包(lang.

lib, multi-lang xml)。

「計算機」(或那個時代的機械人)還沒有高階到學會「讀心術」(假設4),即:仍然只能由人類主動告訴他們:由誰或誰們(Who)、 什麼時候(When)、在哪兒(Where) 、做什麼(What)、如何做(How)、做多少次(For, while, times)、做到什麼程度(Iteration time, bias error)、什麼時候才根據之前要求的條件做(Event)…… 這就需要那時的「程式設計師」開發出一種那時的「指令碼語言」,支援:

將以上這些限定語(自然語言形式)翻譯為自然語言編譯器所支援的語法。

假設5:上述指令碼語言還沒有完全「自然語言化」。——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果人類不想死得很慘,就得學會這個「生活技能」;但它也不是必須的,因為有「人」會「指令碼語言」,而我只要知道這個「人」的存在就行了。

——當然,如果這個假設不成立(即已經完成了指令碼語言的「自然語言化」),程式語言仍然不會成為一項基本生活技能。

6樓:

其實程式語言最早被發明出來就是給其他學科的科學家用的。你很難想象哪個程式設計師能理解的了這些專業的東西,所以這些科學家必須學會自己去寫程式。

還有HTML,很多人都覺得這是給程式設計師用的,可是我覺得HTML本身就是設計被普通人用的。

我覺得程式設計師是用來解決一些大家都需要的程式,比如如果很多人需要計算個人所得稅,那麼程式設計師寫乙個,並且各種情況都考慮的很完美,然後大家一起來。還有一些底層,比如作業系統,需要程式設計師來寫。而你自己需要的,比如你每天早上開機希望電腦做的事情,或者公司內自用的一些小的功能程式,是應該自己去寫的,請人來寫太麻煩又費錢。

7樓:羅垚

萬事都是多多益善,如果一家公司需要會程式設計的,而且又會會計工作,那麼他願意用少於兩個人的工資之和來招你,工資也高於乙個人工資,你當然會接受;

在未來,就是不斷學習,活到老,學到老,這樣招聘你的公司的人工邊際成本就會下降,你的邊際收益應該會下降,但是在到達為負之前,你的收益達到最大化,這樣你擁有最大收益,所以擁有更多一門技能是一件好事。

8樓:ReVanTis

隨著軟體開發技術的革新,我認為有朝一日程式設計(或者說,自定義功能程式開發,包括但不限於僅僅編碼)會成為一項人們日常生活必不可缺的技能。山頂洞人無法想象書信往來,中世紀人無法想象電子郵件,20世紀人無法想象社交網路,現代人可能也很難想象未來程式設計是多麼簡單的一件事。

當然那時程式設計很可能也也不是現在程式設計的概念了。

9樓:祁育

程式設計本質上來說是讓人的思維去適應計算機,最初就是抽象一些問題,讓計算機來解決,為人服務,把人從重複枯燥工作中解放出來。不管怎麼麼說都是為生活提供便利的,把這個作為基本基本感覺是人的異化,本末倒置了

10樓:王巖

不會,未來有可能如果不需要會程式設計,就可能通過工具實現自己想要的東西。最近蘋果好像就申請了一項專利,不需要掌握程式設計就可以開發iphone和ipad應用。可能在未來還會有相似的東西出現。

11樓:坎普利特

個人認為這種情況是不會發生的,在未來,計算機網路和軟體的概念會越來越弱,網路會完全融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就像水電一樣,軟體則會越來越多且使用方式越來越簡單直觀,因此很多人根本就不會有程式設計這個需求。

再來說說,除程式設計師外有哪些人可能會有程式設計的需求。,很明顯這類人必定是少數,這類人有可能是科學家、興趣愛好者或是一些高階人士。

最後舉個不是很恰當的例子,沒有人會說我為了更好的看電視而去學電視的組成原理吧,同樣普通人也不會為了更好地使用計算機而去學習計算機的原理,現在人們已經很少去管計算機如何組裝了(最早期使用個人電腦的人不光要組裝,可能還需要焊接),總之使用者接觸到的計算機概念越來越少,軟體的使用也是一樣,早期的使用者只能對著漆黑的控制台(如果情況一直是這樣,且人人都需要使用電腦的話,那程式設計可能真的會成為必備技能),然而現在作業系統不斷進化,使用軟體的方式也正在經歷著一場革新,它們的共同點是其都朝著更簡單、更易用、更強大的方向發展。

未來普通使用者不需要學習程式設計,但是程式設計為人類而服務,那麼對軟體行業的意義就在於,這需要更多優秀的軟體匠人,創造出更多優秀的工具來服務於社會,使更多的人享受到程式設計為人類社會帶來的美與智慧型。

12樓:

不會,絕對不會。

舉乙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就像絕大部分人都識字,大部分人寫過作文,可是作家依然很多一樣。

或者這麼說,現在會開車的人多吧?可是司機這個職業沒有消失吧?

社會的分工會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越來越細化的。

13樓:魚生臣

程式設計就像識字、數學、外語、化學、地理一樣,你會,你的知識外延就更廣、機會更多、生活可能會更好,你不會,也不影響你吃飯睡覺生存。我認為將來也還是會這樣。

英語會不會成為學程式設計的障礙?

當然會從一開始就會,所有中文的文獻幾乎都是落後外文的。如果你從一開始就從原汁原味的教材進行輸入,就已經高出別人一大截了 首先說結論 不妨礙入門,但英語不好,會給技術能力設定上限。其次作為剛入門的碼農,結合自身提一句,要像優秀的人看齊,不能懈怠,否則最後坑的是自己。學習程式設計並不需要什麼硬性的前提,...

在未來,程式設計會不會像現在的寫字一樣成為普通人的必備技能?

weakish 會。之所以現代社會讀寫文字是普通人的必備技能是因為文字是傳遞資訊的高效方式。古代社會讀寫文字就不是普通人的必備技能,資訊靠口耳相傳,這種低效的傳遞方式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現代社會的普通人每天接觸和處理的資訊量可能超過了古代社會普通人一輩子接觸的資訊量,幾乎不可能僅靠口耳相傳實現。...

學以致用會不會成為未來教育的方向?

煮筍 難道我們現在的教育不是學以致用嗎?我們學習如何考試,然後用來考試。只是不同科目的考法不一樣而已。填鴨式教育存在的意義在於 真正有天賦的人不可能因為這種教育失去靈性,而大部分平庸的人也會成為乙個 高階勞動力 這樣的比例對乙個社會發展來說已經是最優了,世界永遠都不缺天才,他們缺的是發展力。而你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