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會有感情自我和理智自我兩個自我呢?

時間 2021-06-01 22:52:38

1樓:孟龍

自我,本我,超我,大家都說過了。

嘗試分析一下,人是社會化動物,只有你所謂的感情自我,估計很難長期群居協作吧。而且即使是獨居,人類進化過程中應該是發現了邏輯和因果對於個體,群體生存發展的重要性,所以理性的我就出現了。

說白了感性的我是天生的,理性的我是人在進化中為更好的適應外部出現的。

2樓:十萬個為什麼

重視並遵循規律的一般是理性的表現。

乙個理性的思維一般都表現為:如果我要做某事,那要選擇乙個可行的方法。而所謂「可行」,就是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

而反觀乙個感性的思維,則一般表現成:如果我要做某件事,我就要選擇乙個我希望的方法。

舉個例子,某天你回到家正在換鞋子,你老婆聞到你臭襪子的味道,大呼受不了,要你穿上鞋子。然後她又要你脫了襪子好拿去洗,於是你就有要脫鞋子,但是她因為受不了味道就是不肯定你脫鞋子。OK,下面她就提出乙個宇宙霹靂無敵的要求:

讓你穿著鞋子脫襪子。

……厲害吧?無敵吧?見識了什麼叫做感性了吧?

感性極端的一種表現就是,感性的人不在乎這個手段是否可行,他更在乎的是這個手段是不是他喜好的。在此我不得不敬佩一些那些特別感性的女同胞們,她們經常很認真地提出一些令你哭笑不得的要求。難怪上帝至今也是單身,女同胞的有些願望估計連全能的他都實現不了——當然,這是題外話。

現在我們明確了理性和感性的第乙個區別:

理性一般遵循規律(規則),感性一般輕視規律(規則)。

基於這個區別,我們可以對理性進行第二條描述:理性一般追求效率。

由於事物發展是要遵循規律的,所以事情不是你想成功就成功,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的,經濟成本,時間成本,等等等等。因為要考慮這些成本,所以理性一般追求效率。

而感性一般無視這些成本的。蘇東坡曾經很感性的說:我欲乘風歸去。

歸去?去哪?上月球啊。

中國嫦娥計畫搞了這麼多年還沒實現,花了多少人力物力,你當去月球是上青樓啊?想去就去。

當然,感性的人不管這些,效率不是問題,是自己喜歡的,是自己希望的,這才是關鍵。有錢難買我樂意嘛。

好吧,我很樂意的說出理性和感性的第二個區別:

理性一般追求效率,感性一般不計成本。

從上面的一些例子,和生活中的一些現實,我們其實不難看出,人類的慾望是花樣繁多千奇百怪的。但是由於客觀規律的存在,有些慾望是可行的,而有些慾望則是不可實現的。而理性表現為遵循規律,人又表現為充滿慾望,於是理性人就表現為壓抑慾望。

這是理性的第三條描述。

所以,當我們認為乙個人有理性的時候,我們一般都能發現,他表現得較為克制,謹慎和有耐心。

不過在這裡要說的是,並不是壓抑慾望的人就是理性的。很多苦行僧,比如達文西密碼裡的那位殺手,他們的行為都表現得很壓抑慾望,但是他們卻未必理性。因為他們不是因為覺得這個慾望不可行而壓抑它,他們是為了壓抑而壓抑,兩者是有本質不同的。

所以,理性和感性的第三個區別:

理性壓抑慾望,感性追求滿足。

尋求有效的方法去達到目的的行為稱為理性。

反之,尋求喜歡的方式去達到目的的行為稱為感性。

2動物有沒有理性編輯

問題是這樣的,我對理性的定義是:尋求有效的方法去達到目的的行為稱為理性。

很好,狼餓了以後會去捕獵,而且獵殺極有技巧,那它算不算理性?蜜蜂飛的曲線最短,它算不算理性?

我們乙個個來解決,先從蜜蜂開始。首先,我壓根不覺得蜜蜂這樣飛是經過大腦選擇的,這根本就是乙個生理反應。而在我的理性定義裡,尋求的意思是通過思考。如果沒思考根本談不上理性。

那如果蜜蜂思考了呢?就像狼捕獵一樣。

那我們就認為它們有理性,起碼在這件事上是有理性的。

但是不要被「它們有理性」誤導,這是一句表意不清的話。有理性,其實是個很含混的概念,就好像說有錢,A有錢,B也有錢,那是不是說A和B財富相同呢?當然不是。

所以,有理性也是分等級的,就像有錢一樣,要分小富翁,中富翁,大富翁,超級富豪的。我們說動物有理性,是說他們在某些事上可以通過思考——雖然我們還不知道它們怎麼想的——選擇有效甚至最佳的方案,但這並不意味著沒什麼它們都是有理性的。

同樣,我們說人模擬動物理性,是因為我們能在更多更廣闊的領域選擇有效甚至最佳的方案。在越多的領域和事件上做出越有效的選擇,就是越理性。反之,選擇越傾向喜好,就是越感性。

是動物都會有感情,感情不只是發生在人身上!感性是兩個人由於投緣或平時交往產生的感覺性,也是所謂成年人從心理到生理的需求而產生的!而理性是成年人對傳統.

道德的尊重,對家庭的責任等所做的自我約束!

3樓:山花未落

其實個人認為,人的情感自我從某種角度上可以理解為「此時此刻的我」,而理智自我又可以理解為「一以貫之的我」。舉個例子來說,幼年的人不會擔心明天怎麼樣,不會擔心長大後要承擔的壓力,有時候會「意氣用事」,而當人的心智逐漸成熟,人逐漸意識到過去、現在、未來的「我」都是同乙個「我」,這時候的人有了理智,不會因為一時的想法而輕易決策。

還有乙個例子就是家裡養的小貓小狗,只要此時此刻的需求(食物、空間等)得到滿足,它們並不會去擔心以後的生活怎麼樣,這可以看作是情感自我佔主要控制權的乙個型別。

4樓:吉亭

人在幼兒時期和耄耋之年基本上都是「情感」自我唱「主角」的,而從少年開始到年老之前都是「理智」自我和「情感」自我之間相互爭鬥,互佔上峰的階段。而「理智」自我佔上峰的時間會相對的多一些……

人為什麼會有兩個迥然不同的「自我」呢?

適應社會生活(生存)的需要。

人是社會「動物」!

雖說在基因裡我們還有「自然屬性」的存在。

為了能在社會中立足與生存,我們通過觀察,學習和模仿而激發出的「理智」自我的潛能。又通過不斷實踐與總結而使「理智」自我更加完善。更加的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和自身的需求。

其實,乙個人應該是「一體多面」的。而感性和理性也是互為依靠,相互依存的。所以,在家人和朋友方面多一些「情感」的自我,在社會和工作中多一些「理智」的自我就行了。

要不你不是虛偽的冷酷無情,要不你就是幼稚的天真可愛。祝福你。

5樓:翎溪

用演化論的觀點來講,人不過是基因的載體。

你認為的感情自我,在演化論裡可以理解為潛意識,代表的是基因的利益。理智自我關心載體(個人)的利益。基因操控載體完成自身屬性的生存和繁衍(不斷的迭代複製)。

比如:基因操控人發生性關係(抓住一切機會完成自身複製傳遞),而在某些不利的情況下(懷孕的風險,疾病的風險……),理智告訴人不要精蟲附體,或者有避孕措施的發生關係。

基因(感性)和載體(理性)的利益並不完全一致的。當載體完成繁衍,對基因來講就再無價值,所以衰老、死亡就會來臨。生活中,我們感受到的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感性和理性的衝突,都可以理解為基因和載體的利益衝突。

再比如廣告業就會很擅長利用基因偏好,引誘我們犯錯誤。

6樓:唯心行洞秋毫知天命

感情自我與理智自我為乙個整體,構成了如今的我,感情自我作出決定,由理智自我來給出解決方法,然後由身體去執行。這便是自我。

如同,善與惡,沒有善便有沒惡,沒有惡何來善一說。 便如同老子道德經裡所說的一樣,同出而異名一般。

7樓:皮皮不是小乖

感性理性,兩個方面,二者並存。平時心平氣和時,理性主導,生氣憤怒激動時,感性主導,意氣用事。看什麼時候什麼事了,哪個佔主導。

8樓:天生要完美

理智自我又稱超我,是人類克制自己的慾望,延遲享樂,追求長期利益和道德的表現,也是我們人類相較於動物的最更本差別。

感情自我,簡單來講就是自我的慾望它是我們有喜怒哀樂的情感和追求快樂拒絕痛苦的感官標準。

這兩個自我我們缺一不可,缺了超我,那麼就淪為慾望的奴隸,只會一味的追求短暫的快樂。,缺了感情自我,就不知道什麼是痛苦,什麼是快樂。

人為什麼會有 嚴重自我覺察偏差

黑洞心理學 小時候父母帶來的暗示,或者老師教導的方法,在我們大腦裡面根深蒂固,只要外界的結論與我們的認知結果不一樣,我們就認為他是錯誤的。改變這樣的認知偏差,需要每天都進行分析自己,觀察自己,的行為,看看自己是不是覺察偏差了,慢慢的學會客觀分析 佛系諮詢師 個人覺得人是複雜多變的,在不同的時期,對不...

陷入感情中的自我糾結,理智和感情不停打架,我該怎麼說服自己

g.Q糖醋魚 感情還會糾結呀,理智和感情打架。說服什麼,是理智說服感情。還是感情要把理智說服呀。你怎麼說服自己。你按著自己說的做了,那你不就說服自己了嗎。 隨息 想必飽受困擾。大一的學生懂得這些的真不多。貪嗔痴慢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面臨這五個問題。疑心無關乎物件,無關乎事件,源於自己。唯有勇氣和信...

人為什麼要有感情這個東西?

大夏天 如果曾經拿起,就要有與此對應的放得下的能力。如果現在放不下,也沒關係,年紀大一點領悟了,就有了。人本有情,能失去的說明原本就不是你的,既然如此不如珍惜已有和去追求屬於自己的。 天蘭色 感情你可以簡單理解為個人電腦或者手機的作業系統。手機和電腦本身用機器語言也能完成指令,但是那樣的反應比較不靈...